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罾布
以破罾与纱线织成的布,产于 广东 。 清 屈大钧 广东新语·货语·葛布:“罾布出 新安 南头。罾本苧麻所治,渔妇以其破敝者翦之为条,缕之为纬,以绵纱线经之。煮以石灰,漂以溪水……使莹然雪白。”
分類:纱线广东
《漢語大詞典》:分茅岭(分茅嶺)
即 十万大山 。在 广东省 东兴各族自治县 西。山顶产茅草,草头南北异向,故名。相传是 汉 马援 立铜柱处,或谓 唐 马总 所立。参阅广东通志·山川
《漢語大詞典》:白端
白色的 端溪 石。又名锦石。 广东省 高要县 七星岩 特产,可制砚或柱础、器皿,最白者磨细后可作搽面的干粉。 明 屠隆 砚笺·研:“有无眼而佳者,第白端、緑端,非眼不易辨也。”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锦石:“其纯白者产 七星巖 ,名白端,为柱为础及几案盘盂,皓然如雪,皆可爱……最白者,妇女以之傅面,名为乾粉。”
《漢語大詞典》:逍遥台(逍遥臺)
(1).在 山东省 滕州市 。故 薛城 之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三·兖州府》:“ 临城驛 逍遥臺 ,在故 薛城 南十里。左传·庄三十一年‘筑臺于 薛 ’,即此臺也。 齐宣王 时, 孟尝君 归 薛 ,乃更筑之,名曰 逍遥 。”
(2).在 广东省 曲江县 南, 隋 刺史 薛道衡 所建。 唐 张九龄 《岁除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序》:“故郡城有荒臺焉,虽层宇落搆,而遗制岿然,邑老相传,斯则 薛公 道衡 之所憩也。”
《国语辞典》:曲江县(曲江县)  拼音:qū jiāng xiàn
县名。位于广东省乐昌县南,滇水、武水的会合处,粤汉铁路经此,扼湘、赣、粤三省交通枢纽。
《国语辞典》:黄花冈(黄花冈)  拼音:huáng huā gāng
地名。位于广东省广州城北门外的白云山麓。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1911),革命党人起义,攻袭总督署,事败,殉难者八十馀人,得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此。
《国语辞典》:粤秀山(粤秀山)  拼音:yuè xiù shān
山名。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之北,城跨其上。也称为「观音山」、「越秀山」。
《国语辞典》:喉管  拼音:hóu guǎn
乐器名,吹管乐器。直吹。广东特有的乐器之一。竹制,管口上端置一芦苇制哨子,管身开七个按音孔。分短管和长管两种。短管声音高亢嘹亮;长管音色浑厚粗壮。现代的喉管或在管的下端加一喇叭形口,类似唢呐。
《國語辭典》:广货(廣貨)  拼音:guǎng huò
1.广东出产的货物。
2.一种花柳病。明。周履靖《锦笺记》第三五出:「谁想身上又染了广货,囊里又缺了盘缠,要归不得,无可奈何。」也称为「广疮」。
《國語辭典》:海瑞  拼音:hǎi ruì
人名。(西元1514~1587)字汝贤,号刚峰,明琼山人。官至南京右都御史,生平为学治事以刚直为主,其轶闻多传衍于戏剧小说间,著有《备忘集》、《元祐党人碑考》。
《漢語大詞典》:鼎湖山
在广东省肇庆市东北。主峰鸡笼山,海拔1000米。层峦叠嶂,林木苍翠,有鼎湖钩樟、鼎湖冬青等珍贵树木。山上有庆云寺、白云寺、观雪亭、水帘洞、飞水潭等名胜古迹。为广东省四大名山之一和全国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
《漢語大詞典》:女儿葛(女兒葛)
葛布名。产于 广东 增城县 一带。质地精细,卷起可入笔管。但日晒则皱,水浸则缩,珍贵而不实用。旧时因织者多为未婚女子,故名。参阅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货语·葛布
《國語辭典》:泥子  拼音:nì zi
用桐油、石膏、松香等混合成的泥状物。用以涂抹墙壁或器物的缝隙,使表面平整。也称为「腻子」。
《漢語大詞典》:三元里
地名。在 广东 广州市 西北郊。原有 三元庙 ,为1841年 广州 人民抗 英 组织 平英团 之旧址。 清 张维屏 《三元里歌》:“ 三元里 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国语辞典》:洭水  拼音:kuāng shuǐ
河川名。源于湖南省郴县黄岑山,南流入广东,为北江的上流。也称为「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