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海丰县(海丰县)  拼音:hǎi fēng xiàn
县名。位于广东省惠阳县东,濒临南海。
《国语辞典》:洪秀全  拼音:hóng xiù quán
人名。(西元1812~1864)字仁坤,清广东花县人。奉耶稣教,于道光三十年起兵于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建号太平天国,自称为「天王」,定都南京。下令改阳历、废科举、禁缠足等,后以诸将争权相杀,曾国荃等趁机破之,秀全仰药自杀,太平天国历十五年而亡。
《国语辞典》:翠亨村  拼音:cuì hēng cūn
地名。位于广东省中山县,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的诞生地。
《国语辞典》:打竹舞  拼音:dǎ zhú wǔ
竹竿舞。为黎族民间舞蹈型式之一。流行于大陆地区广东省、海南岛一带。舞时在地上平行摆放两根竹竿,上面横架六根竹竿,六人分别蹲在两边,双手各持竿端,按一致的节奏敲击,舞者在竹竿分合的空隙,做各种的舞蹈动作。
《国语辞典》:广绣(广绣)  拼音:guǎng xiù
泛指广东近二、三世纪的刺绣品而言。构图繁而不乱,色彩富丽夺目,针步均匀,针法多变,纹理分明,比苏绣工整,却不如苏绣自然。也称为「粤绣」。
《国语辞典》:广窑(广窑)  拼音:guǎng yáo
位于广东省阳江县,为中国最先仿烧洋瓷的地方。
《国语辞典》:郑士良(郑士良)  拼音:zhèng shì liáng
人名。(西元1863~1901)原名振华,字弼臣,广东惠阳人。与国父同学,同致力革命,为会党中坚人物。曾参与第一次广州起义,赴港助陈少白办报,又主持惠州起义,后避地香港,以急病逝世,或谓清吏贿人施毒所致。
《国语辞典》:中山县(中山县)  拼音:zhōng shān xiàn
县名。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南部。民国初年属广东省粤海道,原名香山县,后因系国父孙中山的故里,故于十四年(西元1925)改称今名,以为纪念。盛产稻、甘蔗、荔枝和香蕉。有制糖工业。县南翠亨村是国父孙中山的出生地。
《国语辞典》:竹板歌  拼音:zhú bǎn gē
一种流行于闽西、广东一带客家地区的民间曲艺。演唱时手持竹板,边敲边唱,称为「竹板歌」。旧时乞丐多以此卖艺乞食,故也称为「乞食歌」。
《国语辞典》:闽南语(闽南语)  拼音:mín nán yǔ
分布于大陆地区福建省南部、浙江南部、广东省潮州汕头一带、海南岛及台湾的次方言。也称为「闽南话」。
《国语辞典》:龙舟歌(龙舟歌)  拼音:lóng zhōu gē
一种民间曲艺。流行于广东,乃水上渡船卖唱者演唱的曲谣。歌词以七字句为主,内容多述民间传说或社会新闻。现存有百馀种短篇曲子。
《国语辞典》:简朝亮(简朝亮)  拼音:jiǎn cháo liàng
人名。(西元1851~1933)字季纪,号竹居,广东顺德人。毕生致力于学术研究,作育英才众多,游于南海朱九江之门。著作有《尚书集注述疏》、《论语集注补正述疏》、《九江先生传》、《朱先生讲学记》、《朱子大学章句释疑》等。
《国语辞典》:蕉岭县(蕉岭县)  拼音:jiāo lǐng xiàn
县名。位于广东省梅县北部,东北与福建省交界。县城踞蕉岭之上,故称为「蕉岭县」。客家人多分布于此。产绿茶、亚热带水果及铁、锰等矿产。
《国语辞典》:李惠堂  拼音:lǐ huì táng
人名。(西元1905~1979)广东人。我国足球名将。曾任国际足协副会长。球艺卓绝,闻名于世,有球王之称。曾代表我国参加奥运,屡获殊荣。毕生为国家足运效力,贡献至伟。
《国语辞典》:林风眠(林风眠)  拼音:lín fēng mián
人名。(西元1900~1991)广东梅县人。曾赴法国学画,将西画的技法与精神融入传统中,作品深具特色。尤擅长水墨画,喜以仕女、京戏人物及秋雁、芦苇为题材,是中国近代的重要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