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幽静(幽靜)  拼音:yōu jìng
幽雅清静。《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上得岸时,转湾抹角,到了一个去处,引进几重门户里头,房室甚是幽静清雅。」《红楼梦》第二三回:「我心里想著潇湘馆好,我爱那几竿竹子隐著一道曲栏,比别的更觉幽静。」
《國語辭典》:冥寂  拼音:míng jí
幽冥而静寂。《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三》:「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晋书。卷七二。郭璞传》:「无岩穴而冥寂,无江湖而放浪。」
分類:幽静静默
《漢語大詞典》:黝然
(1).深黑色。 宋 无名氏 《朝野遗记·寿仁终于精室》:“则为日所暴,体色黝然矣。”
(2).幽静。 明 唐顺之 《杭中丞双溪像赞》:“黝然者其若愚之容也,而蔚然其为词人之宗也。” 清 陈确 《与刘伯绳书》:“无论人生而静之时,黝然穆然,吾心之灵明毫末间发,未可言性。”
《漢語大詞典》:幽靓(幽靚)
犹幽静。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五台山日记:“两旁流泉淙淙,幽靚逈絶。” 康有为 《大同书》庚部第八章:“其公室阁楼宏丽,花木幽靚,过於今之大富室矣。”
分類:幽静八章
《漢語大詞典》:闲清(閒清)
(1).幽静;清静。 汉 张衡 《温泉赋》:“荫高山之北埏,处幽屏以閒清。” 南朝 齐 王融 《净行颂·出家顺善篇颂》:“道塲旷謐,禪逕閒清。”
(2).清闲无事。《天雨花》第十三回:“夫人一日忙碌碌,晚来诸事稍闲清。”
《漢語大詞典》:静閟
幽静。 郁达夫 《夜偕陈世鸿氏松永氏宿鼓山》诗:“久矣厌尘嚣,良宵欣静閟。”
分類:幽静
《漢語大詞典》:杳寂
犹幽静。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锦幔垂而杳寂,桂烟起而清溢。”
分類:幽静
《國語辭典》:娴静(嫻靜)  拼音:xián jìng
文静。如:「联欢会主持人娴静高雅的气质,深深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目光。」
《漢語大詞典》:密靓(密靚)
幽静;寂静。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神渺渺兮密靚处,君不御兮谁为荣。” 颜师古 注:“靚字与静同。”
分類:幽静寂静
《漢語大詞典》:邃寂
幽静。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甲·生王二》:“到一洞,有大石室,境趣邃寂,如幽人居,不闻烟火气。”
分類:幽静
《漢語大詞典》:窈寞
幽静。 宋 王诜 《帝车赋》:“仰昊苍之窈寞兮,森万纬之緜联。”
分類:幽静
《漢語大詞典》:窅阒(窅闃)
幽静。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见其寺沉沉直坠壑底,以为光从窅闃中上腾,乃鼯栖虺伏之窟,及至而犹然在万壑盘拱之上。”
分類:幽静
《國語辭典》:林下  拼音:lín xià
1.树林底下。唐。郑谷 慈恩寺偶题诗:「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西游记》第一回:「青松林下任他顽,绿水涧边随洗濯。」
2.田野。唐。灵彻〈东林寺酬韦丹刺史〉诗:「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聊斋志异。卷二。红玉》:「宋官御史,坐行赇兔。居林下,大扇威虐。」
《國語辭典》:林下风气(林下風氣)  拼音:lín xià fēng qì
人处清幽山林之下,举手投足自然娴雅脱俗。形容妇女举止娴雅,风韵脱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举目看十八姨,体态飘逸,言词泠泠有林下风气。」也作「林下风范」、「林下风致」。
《漢語大詞典》:松阴(松陰)
亦作“ 松荫 ”。 松树之阴。多指幽静之地。 唐 李山甫 《方干隐居》诗:“咬咬嘎嘎水禽声,露洗松阴满院清。” 宋 苏轼 《病中游祖塔院》诗:“闭门野寺松阴转,攲枕风轩客梦长。” 明 唐顺之 《松关》诗:“月出照 松关 ,松荫正满地。”
分類:松树幽静
《國語辭典》:清幽  拼音:qīng yōu
清静幽雅。《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琴韵清幽,音中忽起高抗之调,必有英雄窃听。」《红楼梦》第十七、十八回:「你只知朱楼画栋,恶赖富丽为佳,那里知道这清幽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