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越冬作物  拼音:yuè dōng zuò wù
秋季播种,幼苗经过冬季,直到次年春、夏季收割的农作物。如冬小麦。
《漢語大詞典》:中国远征军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于1942年春进攻缅甸。中国政府应英国政府要求,于同年2月组成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前线。在对日作战中予日军以沉重打击,后因日军大量增兵而失利。同年9月主力撤至滇西怒江东岸,后重建司令部;另一部撤至印度东北部,改称驻印军。1945年1月,远征军两支部队在缅北会师,打通中印公路,为盟军在缅甸的最后胜利奠定基础。
《漢語大詞典》:长沙抢米风潮
1910年春湖南滨湖各县水灾歉收,米价上涨,饥民涌入长沙,各家米店纷纷被抢。湖南巡抚下令镇压,民众被枪杀二十余人。数万民众愤怒捣毁巡抚衙门、银行、教堂等。外国军舰配合镇压,民众伤亡惨重。清政府后以罢免巡抚,出售平价米,平息了风潮。
《漢語大詞典》:死者青春长在
长篇小说。德国西格斯作于1949年。1919年春,年轻的共产党员埃尔温惨遭杀害。他的遗腹子汉斯长大后继承父业,成为坚定的反法西斯战士。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前夜,汉斯不幸遇难。不久,他的女友生下了他的遗腹子。
《漢語大詞典》: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报告文学。宋之的作于1936年。叙写1936年春天作者在军阀阎锡山统治下的太原的见闻。采用新闻剪辑的手法,将日常生活素材作了适当剪裁,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凄惨生活。并以自然界的春天,反衬社会的严酷无情,抨击了反动军阀的法西斯统治。
《漢語大詞典》:共产主义小组
1920年秋至1921年春,中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者在上海、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等地建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当时名称不统一,有称共产党、共产党支部、共产党小组等,后统称共产主义小组。
《國語辭典》:季节洄游(季節洄游)  拼音:jì jié huí yóu
某些海洋鱼类,每年春夏两季随暖流北游,秋冬两季随寒流南游,这种现象称为「季节洄游」。
《漢語大詞典》:过冬作物(過冬作物)
越冬作物。秋季播种,幼苗经过冬季,到第二年春季或夏季收割的农作物,如冬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