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平坦  拼音:píng tǎn
地面没有高低凹凸。宋。秦观〈春日杂兴诗〉一○首之八:「马蹄交狭邪,车毂错平坦。」《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初时平坦好走,走得一里多路,地上渐渐多是山根石头。」
《国语辞典》:平坦大路  拼音:píng tǎn dà lù
平直宽广的道路。《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当下携了马二先生的手,走出丁仙祠,却是一条平坦大路,一块石头也没有。」引申为没有任何艰险阻碍,一切光明顺利。如:「别灰心沮丧!荆棘过后,总会出现平坦大路的。」
《国语辞典》:平坦宽阔(平坦宽阔)  拼音:píng tǎn kuān kuò
道路宽广平直,没有高低凹凸。《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众人随他直由山脚边,忽一转,便是平坦宽阔大路,豁然大门前见。」
《國語辭典》:平阳(平陽)  拼音:píng yáng
1.平坦的地方。《西游记》第二二回:「话说唐僧师徒三众,脱难前来,不一日,行过了黄风岭,进西却是一脉平阳之地。」
2.地名。在现今山西省临汾县。为尧的都城,汉朝曾经置县于此。《文选。马融。长笛赋并序》:「独卧郿平阳邬中,有雒客舍逆旅。」《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相国平阳懿侯沛曹参。」
《國語辭典》:平夷  拼音:píng yí
1.平静安定。《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难则以备不虞,平夷则以给朝事。」汉。班固东都赋〉:「平夷洞达,万方辐凑。」
2.齐平,高度相同。三国魏。曹植七启〉:「于是溪填谷塞,榛薮平夷。」宋。苏轼〈睡乡记〉:「其土平夷广大,无东西南北,其人安恬舒适,无疾痛札疠。」
《國語辭典》:坦坦  拼音:tǎn tǎn
1.宽平的样子。《易经。履卦》:「履道坦坦,幽人贞吉。」《淮南子。原道》:「大道坦坦,去身不远。」
2.形容平定而泰然。唐。韩愈 曹成王碑:「出则囚服就辩,入则拥笏垂鱼,坦坦施施。」《聊斋志异。卷八。霍女》:「黄瑟踧不自安,而女殊坦坦。」
《國語辭典》:荡平(蕩平)  拼音:dàng píng
平定寇乱。《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圣化所绥,万里草偃,方荡平华夏,总一大猷。」
《漢語大詞典》:砥平
(1).平直;平坦。 晋 左思 《魏都赋》:“长庭砥平,鐘簴夹陈。” 唐 封孟绅 《赋得行不由径》:“欲速意何成,康庄欲砥平。” 宋 范成大 《馆娃宫赋》:“半紫崖而砥平,访 馆娃 之故宫。”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广庭砥平,翼以飞楼。” 清 魏源 《登太行绝顶》诗之三:“絶顶竟砥平,万马屯崇墉。”
(2).比喻安定;平定。 唐 李白 《大猎赋》:“是三阶砥平,而皇猷允塞。”旧唐书·马燧传:“烈烈我祖,膺期而昌,剗灭羣凶,砥平四方。”旧唐书·李珏传:“今四海镜清,八方砥平,厚敛於人,殊伤国体。”
《國語辭典》:坦平  拼音:tǎn píng
1.直率而平实。《北齐书。卷四五。文苑列传。李广》:「坦平无私,为士流所爱。」
2.路平而直。唐。刘兼 到郡后有寄诗:「蜀路新修尽坦平,交亲深幸再逢迎。」
《漢語大詞典》:夷坦
(1).平坦。 唐 张九龄 《荆州卧病有怀》诗:“世路少夷坦, 孟门 未嶇嶔。”
(2).指平坦之地。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一轩正对 大面山 ,一上六十里,有夷坦曰 芙蓉平 ,道人於彼种芎。”
(3).平易坦率。南史·文学传·颜协:“﹝ 谢善勛 ﹞醉后輒张眼大駡,虽復贵贱亲疏无所择也,时谓之 谢方眼 ,而胸衿夷坦,有士君子之操焉。” 明 李东阳 《张公墓志铭》:“公长髯伟干,襟量夷坦。” 清 龚自珍 《与人笺》三:“夷坦酣嬉於人,人以机械至,吾子觉,大恨,屡受侮。”
(4).安详自若貌。 唐 元稹 《何满子歌·张湖南座为唐有熊作》:“此时 有熊 踏华筵,未吐芳词貌夷坦。”
《漢語大詞典》:熨帖
亦作“ 熨贴 ”。
(1).把衣物烫平。 唐 杜甫 《白丝行》:“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迹。” 唐 白居易 《春末初夏闲游江郭》诗之二:“展张新小簟,熨帖旧生衣。” 清 朱彝尊 《赐紵纪事》诗:“织自珠宫加熨贴,擎来黄纸验封题。”
(2).平坦;平静。 宋 杨万里 《将至醴陵》诗:“行尽崎嶇峡,初逢熨帖坡。”《小说月报》1981年第4期:“这恳切的声调,诚心的话语,立即使小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严肃而熨贴。”
(3).紧帖。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今夜呵,权收苦泪,且舒皱眉,把香肌熨贴,较瘦论肥。”
(4).按压;按揉。 沙汀 《淘金记》二二:“他洞察地望了 何丘娃 一眼,接着便专心专意向烟哨里装上一口棉烟,深恐棉烟会自己再从烟哨里跳出来似的,他用大指拇熨贴着,而且就那么一直熨贴下去。” 沙汀 《困兽记》二四:“他就叹息着往后一靠,拿手掌往复不息地熨贴着愁蹙苍白的瘦脸,仿佛试图抹掉他的烦忧一样。”
(5).舒服;舒适。 宋 范成大 《范村雪后》:“熨贴愁眉展,勾般笑口开。”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十六:“ 老梁 ,你是不是不熨贴?我去给你沏碗姜汤。” 陈建功 《丹凤眼》:“三言两语,把 孟老太太 说得乐散了架儿,既开心,又熨贴。”
(6).慰藉;体贴。 明 唐顺之 《周襄敏公传》:“边人见公色词,既已心安公,公益务宽简绳法,以休懊熨帖之。”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韩樾子》:“有顷,珍异毕陈,觥筹交错, 娟 则娇痴宛转,輭倚轻偎, 韩 则熨贴慇懃。” 殷夫 《监房的一夜》:“外面也静谧着,整个世界也似乎合着绅士先生的鼾声而呼吸着……夜是十二分的熨贴着人的灵魂。”
(7).贴切;妥帖。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内召以后,更细意熨贴,因物赋形,无一字不稳愜。”《孽海花》第四回:“不如让我来替你拾掇一下,总比你两位贵僮要细腻熨贴些。” 郭沫若 《沸羹集·人做诗与诗做人》:“这在贺寿上似乎更要切合一些,这对我们所共同怀抱的信念,也表现得更熨贴一些。”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四:“她爱精致,爱素净,总是把房间里,灶门口,菜土里,都收拾得熨熨贴贴。”
(8).方言。整理妥当;办妥。 冰心 《姑姑·三年》:“中间一张小藤桌子,罩着细麻绣白花的桌布,上面三副杯盘……这都是 青 睡前亲手熨贴的。”
《漢語大詞典》:夷平
(1).平坦。
(2).铲平,平毁。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八月六日》:“ 托翁 墓侧林木被伐去一一三株,掩埋寇尸七十五具。恢复后寇墓已夷平,以填炸坑。”
《漢語大詞典》:厎平
(1).谓得以平复。史记·夏本纪:“ 大野 既都, 东原 厎平。” 张守节 正义:“水去已致平復,言可耕种。”
(2).平坦。文选·宋玉〈高唐赋〉:“上至观侧,地盖厎平,箕踵漫衍,芳草罗生。” 李善 注:“ 杜预 《左氏传》注曰:‘厎,平也。’”
(3).平定。三国志·吴志·孙皓传“陈事势利害,以申喻 皓 ”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以中军整旅,三方云会,未及浹辰,可使 江 表厎平,南夏顺轨。”
《漢語大詞典》:平盈
平坦。
分類:平坦
《國語辭典》:平原  拼音:píng yuán
平坦广阔的原野。《左传。桓公元年》:「秋,大水。凡平原出水为大水。」《文选。王粲。七哀诗二首之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