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4,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僧帽
小帽
帽子
一帽
长帽
帽儿
箬帽
军帽
锦帽
帽顶
珠帽
红帽
翠帽
低帽
大帽
《韵府拾遗 号韵》:僧帽
顾德辉诗儒衣僧帽游人鞋
《國語辭典》:小帽  拼音:xiǎo mào
1.便帽。相对于礼帽、官帽而言。《新五代史。卷六三。十国世家。前蜀世家》:「蜀人富而喜遨,当王氏晚年,俗竞为小帽,仅覆其顶,俛首即堕。」
2.瓜皮帽的通称。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九。冠服》:「豫章漫抄曰:『今人所戴小帽以六瓣合缝,下缀以檐如筒。』」
《國語辭典》:帽子  拼音:mào zi
1.戴在头上,用以遮阳、避雨、保暖或装饰的用品。《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老和尚含著眼泪,自己除了帽子。」
2.加上不恰当、挖苦或罪嫌的词。比喻罪名或坏名誉。如:「高帽子」、「绿帽子」。
《骈字类编》:一帽
北史宋世景传发奸摘伏有若神明尝有一吏休满还郡食人难豚又有一干受人一帽世景叱而告之吏干叩头服罪
《骈字类编》:长帽(长帽)
杨基 桂林即兴诗 花布短衣齐䣛制,竹皮长帽覆眉裁。
《国语辞典》:帽儿(帽儿)  拼音:mào ér
帽子。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御街》:「御街扑卖摩侯罗,多著乾红背心,系青纱裙儿;亦有著背儿,戴帽儿者。」《水浒传》第五回:「帽儿光光,今夜做个新郎;衣衫窄窄,今夜做个娇客。」
《國語辭典》:箬帽(篛帽)  拼音:ruò mào
箬叶制成的笠帽。也称为「箬笠」。
《國語辭典》:箬笠(篛笠)  拼音:ruò lì
箬叶制成的笠帽。唐。张志和 渔父歌五首之一:「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就如两个大箬笠一般,挟著夜珠从空而起。」也称为「箬帽」。
《高级汉语词典》:军帽  拼音:jūn mào
军人戴的帽子
《骈字类编》:锦帽(锦帽)
宋 崔鶠 句 其四 翠裘锦帽初相识,鱼虎弯环略岸飞。
《漢語大詞典》:帽顶(帽頂)
(1).帽的顶端。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张老》:“ 张老 常过,令缝帽顶,其时无皂綫,以红綫缝之。”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回回石头:“ 大德 间,本土巨商中卖红剌石一块於官,重一两三钱,估直中统钞一十四万定,用嵌帽顶上。自后累朝皇帝,相承寳重。”
(2).帽子顶上所缀的结子或珠宝。元史·仁宗纪一:“为皇太子时, 淮东 宣慰使 撒都 献玉观音、七寳帽顶、寳带、寳鞍,却之,戒諭如初。” 清 代以帽子顶上不同质料和颜色的帽珠分别官员的品级。参见“ 顶戴 ”。
《國語辭典》:顶戴(頂戴)  拼音:dǐng dài
1.敬礼。南朝梁。武帝〈金刚般若忏文〉:「顶戴奉持,终不舍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举家顶戴不尽。可见世间刑狱之事,许多隐昧之情,一些造次不得。」
2.清代官吏品级,以帽上顶珠的色质为别,称为「顶戴」。
《骈字类编》:珠帽
唐 李端 胡腾儿 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
元 袁桷 鲁子翚御史分按辽阳作长律五十韵爱其精密予今岁亦扈跸开平因次其韵 会朝珠帽簇,锡宴宝卮凝。
《骈字类编》:红帽(红帽)
元 杨维桢 铜将军 高纱红帽铁篙子,南来开府称藩臣。
《漢語大詞典》:翠帽
以翠羽为饰的车盖。文选·张衡〈西京赋〉:“天子乃驾雕軫六骏駮,戴翠帽,倚金较。” 薛综 注:“翠羽为车盖。” 刘良 注:“翠帽,车盖也,以翠饰之。” 唐 杜牧 《洛阳》诗:“已建玄戈收相土,应迴翠帽过离宫。” 宋 石孝友 《传言玉女》词:“花旗翠帽,到处朱帘高捲。”
分類:翠羽车盖
《分类字锦》:低帽(低帽)
白居易 诗 短鞋低帽白蕉轻。
分类:
《骈字类编》:大帽
五代史前蜀世家王氏晚年俗竞为小帽仅覆其顶俛首即堕谓之危脑帽衍好戴大帽每出游民间以大帽识之因令国中皆戴大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