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81,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常日
常居
常经
经常
常心
真常
常寂
常例
常所
常令
常制
知常
常从
常守
常用
《國語辭典》:常日  拼音:cháng rì
1.平日。唐。韩愈 贺太阳不亏状:「虽隔阴云,转更明朗,比于常日,不觉有殊。」《红楼梦》第七七回:「再或有咱们常日积攒下的钱,拿几吊出来,给他养病。」
2.固定的日子。《魏书。卷一○八。礼志一》:「祭有常日,牲用少牢。」《南齐书。卷九。礼志上》:「虽郊有常日,明堂犹无定辰。」
《漢語大詞典》:常居
(1).长期居留。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 太一 常居也。”汉书·晁错传:“今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那揭罗曷国:“因请如来常居此窟,诸圣弟子恒受我供。”
(2).指固定的住所。后汉书·王符传:“今田无常主,民无常居,吏食日稟,班禄未定。”
《國語辭典》:常经(常經)  拼音:cháng jīng
1.固定不变的法律规章。《管子。问》:「国有常经,人知终始,此霸王之术也。」《战国策。赵策二》:「国有固籍,兵有常经,变籍则乱,失经则弱。」
2.亘古不变的规律。《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和气致祥,乖气致异,祥多者其国安,异众者其国危,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
《國語辭典》:经常(經常)  拼音:jīng cháng
1.恒常不变。《新唐书。卷五一。食货志一》:「古之善治其国而爱养斯民者,必立经常简易之法。」《宋史。卷一八四。食货志下六》:「历世之敝,一旦以除,著为经常,弗复更制,损上益下,以休吾民。」
2.日常、平常。《后汉书。卷一六。邓寇列传。邓禹》:「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经常屯兵,不下二万,转运之费,空竭府帑,凉州吏人,命县丝发。」《清史稿。卷一二二。食货志三》:「漕船建造修葺,其费有经常,有额外,年糜国帑数十百万。」
3.常常、时常。如:「他身体不好,经常生病。」
《漢語大詞典》:常心
(1).犹成见。老子:“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2).平素的心迹。庄子·德充符:“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 晋 张协 《杂诗》之六:“感物多思情,在险易常心。”
(3).通常的见解。 汉 王充 论衡·自纪:“论説辩然否,安得不譎常心,逆俗耳?”
(4).恒心。 宋 王安石 《王逢原墓志铭》:“盖无常产而有常心者,古之所谓士也。” 宋 苏轼 《谢观音晴祝文》:“民无常心,固何知於帝力。”
《漢語大詞典》:真常
释道用语。真实常住之意。《楞严经》卷十三:“性真常中,求於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 唐 吕岩 《敲爻歌》:“达圣道,显真常,虎兕刀兵更不伤。”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夫释道之书,以真常为性,以清浄为宗,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清 黄宗羲 《〈翁元铠禅师语录〉序》:“出其语録读之,絶去枝蔓,独露真常。”
《韵府拾遗 锡韵》:常寂
曹松诗常寂常居常寂里年年月月是空空
分类:常寂
《國語辭典》:常例  拼音:cháng lì
1.常规、惯例。《北齐书。卷四五。文苑传。樊逊传》:「愔曰:『才高不依常例。』特奏用之。」《水浒传》第三八回:「往常时,但是发来的配军,常例送银五两。」
2.按惯例收取的小费。《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若或泄漏风声,必是汝等需索地方常例,诈害民财。」《精忠岳传》第七回:「那中军因不曾送得常例与他,叫我们过了三日再去。」
《國語辭典》:常例钱(常例錢)  拼音:cháng lì qián
按惯例收取的小费。《水浒传》第一○回:「此间东门外十五里,有座大军草场,每月但是纳草纳料的,有些常例钱取觅。」
《漢語大詞典》:常所
固定的场所。 三国 魏 王弼 《〈周易〉略例·辩位》:“故位无常分,事无常所,非可以阴阳定也。” 宋 陈亮 《问答上》:“君臣有定位,听命有常所,非天下之人所得自制也。”
《漢語大詞典》:常令
(1).固定的法令。管子·七法:“常令不审,则百匿胜;官爵不审,则姦吏胜。”尉缭子·兵令上:“出卒陈兵有常令,行伍疏数有常法。”
(2).固定的节令。 唐 白居易 《赠友》诗:“一年十二月,每月有常令。”
《漢語大詞典》:常制
(1).旧时的形制。 三国 魏 曹植 《怀亲赋》:“猎平原而南騖,覩先帝之旧营。步壁垒之常制,识旌旗之所停。”
(2).通常的制度。三国志·魏志·何夔传:“ 夔 以国有常制,遂不往。”旧唐书·食货志上:“虽非擅加,且异常制。”清史稿·礼志五:“天子七庙,特礼之常制,非合不祧之室言也。”
《漢語大詞典》:知常
了解社会常规;了解自然法则。逸周书·大聚:“王若欲求天下民,先设其利,而民自至……此谓归德。五德既明,民乃知常。”《老子》:“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高亨 正诂:“知常即知万物本性之自然也。”
《漢語大詞典》:常从(常從)
侍从;随员。《三国志·吴志·孙奋传》:“又左右常从有罪过者,当以表闻,公付有司。” 唐 王维 《瓜园诗》:“鸣騶导驄马,常从夹朱轩。”宋史·职官志十:“中书、枢密、宣徽院、御史臺、 开封府 、金吾司皆有常从。”
《漢語大詞典》:常守
(1).谓固定职位。后汉书·百官志一:“ 明帝 初置度 辽 将军,以卫南单于众新降有二心者,后数有不安,遂为常守。” 宋 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官有常守谓之职,施有先后谓之序。”
(2).日常的职掌。隋书·经籍志二:“ 灵 献 之世,天下大乱,史官失其常守。博达之士,愍其废絶,各记闻见,以备遗亡。”
(3).谓素常遵行。隋书·房陵王勇传:“常守平生昆弟之意,不知何罪,失爱东宫。”新唐书·刑法志:“ 唐 之刑书有四,曰:律、令、格、式……式者,其所常守之法也。”
《漢語大詞典》:常用
经常使用;日常应用。墨子·小取:“是故辟(譬)侔援推之辞……不可不审也,不可常用也。”《商君书·开塞》:“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善有小大,则赏有多少。此二者,世之常用也。”《晋书·挚虞传》:“度量是人所常用。”
分類:经常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