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81,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常情
奉常
常山
常年
常怀
常见
常存
常住
异常
常思
旂常
五常
居常
如常
何常
《國語辭典》:常情  拼音:cháng qíng
一般的情理。《庄子。人间世》:「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红楼梦》第六八回:「至于那起下人小人之言,未免见我素昔持家太严,背地加减些话也是常情。」
分類:常情情理
《漢語大詞典》:奉常
(1). 秦 九卿之一。汉书·百官公卿表:“奉常, 秦 官,掌宗庙礼仪,有丞。 景帝 中六年更名太常。” 颜师古 注:“太常,王者旌旗也。画日月焉,王有大事则建以行,礼官主持之,故曰奉常也。后改曰太常,尊大之义也。”
(2).保持恒久。 宋 范成大 《古鼎作香炉》诗:“云雷縈带古文章,子子孙孙永奉常。”
《国语辞典》:常山  拼音:cháng shān
植物名:(1)芸香科臭常山属,落叶灌木。高可达三公尺。单叶互生,具黄色半透明腺点,发恶臭,菱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花黄绿色,单性,雌雄异株,总状花序,萼片、花瓣、雄蕊均为四枚。蒴果裂开为四枚分果片,种子黑色,近球形,有胚乳。根茎及果入药,味辛、有小毒。原产韩国及日本。(2)虎耳草科常山属,灌木。高一至二公尺。单叶,对生,倒卵形、椭圆形至披针形。伞房状圆锥花序,花瓣五枚,蓝色或白色。浆果黑熟。根入药。分布东亚、东南亚及印度。
《國語辭典》:常年  拼音:cháng nián
1.往年。唐。杜甫〈腊日〉诗:「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销。」唐。韩愈〈酬蓝田崔丞立之绖騝见寄〉诗:「京城数尺雪,寒气倍常年。」
2.长期。《文明小史》第三二回:「我晓得春秋两次赛会,至多不过用掉一二百银子,可好把这注款子拨到学堂,充为常年经费。」
《漢語大詞典》:常怀(常懷)
固定不变的归向。书·太甲:“民罔常怀,怀于有仁。” 孔 传:“民所归无常,以仁政为常。”新唐书·张文瓘传:“夫制治於未乱,保邦於未危。人罔常怀,怀於有仁。”
分類:固定归向
《國語辭典》:常见(常見)  拼音:cháng jiàn
常常看见。如:「这是近年来常见的广告手法。」唐。刘长卿 感怀诗:「水近偏逢寒气早,山深常见日光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常见大人家强梁僮仆,每每借著势力,动不动欺打小民。」
《漢語大詞典》:常存
永久存在,长期存在。 汉 班固 《白虎通·社稷》:“礼不常存。”《宋书·范晔传》:“且大梗常存,将重阶乱,骨肉之际,人所难言。”隋书·经籍志四:“以为 天尊 之体,常存不灭。”
《國語辭典》:常住  拼音:cháng zhù
佛教用语:(1)永存。《大乘大义章。卷上》:「法性者,有佛、无佛常住不坏。」(2)解脱的境界。《南齐书。卷五四。高逸传。顾欢传》:「此非所归,归在常住。」(3)寺院或僧人的用具。唐。冯翊《桂苑丛谈。太尉朱崖辩狱》:「太尉朱崖出镇浙右,有甘露知主事者诉交代得常住什物,被前主事隐用却常住金若干两。」《水浒传》第六回:「只因是十方常住,被一个云游和尚引著一个道人来此住持,把常住有的没的都毁坏。」
《國語辭典》:异常(異常)  拼音:yì cháng
1.不同于平常。《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纪》:「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三国演义》第一回:「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
2.十分、非常。《红楼梦》第一二回:「合上眼还只梦魂颠倒,满口乱说胡语,惊布异常。」《老残游记》第一回:「大家因为黄大户不出窟窿是十多年来没有的事,异常快活。」
《韵府拾遗 支韵》:常思
耶律楚材诗未得开怀重话旧常思抵足共论文
分类:常思
《漢語大詞典》:旂常
1.旂与常。旂画交龙,常画日月,是王侯的旗帜。语本周礼·春官·司常:“日月为常,交龙为旂……王建大常,诸侯建旂。” 明 张居正 《答应天巡抚孙小溪》:“先朝名臣,所以铭旂常、垂竹素者,不过奉公守法、洁己爱民而已。”
2.借指王侯。 唐 杨炯 《群官寻杨隐居诗序》:“以不贪为寳,均珠玉以咳唾;以无事为贵,比旂常於粪土。”
《國語辭典》:五常  拼音:wǔ cháng
1.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种伦常道德。《书经。泰誓下》:「今商王受,狎侮五常。」唐。孔颖达。正义:「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
2.金、木、水、火、土五行。《礼记。乐记》:「道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汉。郑玄。注:「五常,五行也。」《周书。卷四。明帝纪》:「天地有穷已,五常有推移,人安得长在,是以生而有死者,物理之必然。」
3.仁、义、礼、智、信。《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夫仁谊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
4.古代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的五种伦理体系关系。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御史五常》:「人之所以读书为士君子者,正欲为五常之主张也。使我今日谢绝故旧,是为御史而无一常。」也作「五伦」。
5.三国蜀马良兄弟五人。他们的字中都有「常」字,时称为「五常」。《三国志。卷三九。蜀书。董刘马陈董吕传。马良》:「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國語辭典》:居常  拼音:jū cháng
平常、日常。《史记。卷九二。淮阴侯列传》:「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后汉书。卷五二。崔骃列传》:「居常疏食菜羹而已。」
《國語辭典》:如常  拼音:rú cháng
1.照常、像平常一样。《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五:「离家一年,江家生意如常,却幸平安无事。」《红楼梦》第五五回:「他自己也怕成了大症,遗笑于人,便想偷空调养,恨不得一时复旧如常。」
2.平常、寻常。《水浒传》第一回:「贫道等如常亦难得见,怎生教人请得下来!」
《國語辭典》:何常  拼音:hé cháng
不曾,从来没有。《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见鬼!何常有什么沈公子到来?」《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你往常嫖客给的花钱,何常分一个半个给我?」也作「何尝」。
《國語辭典》:何尝(何嘗)  拼音:hé cháng
1.未曾、从来没有。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小子太医出身,也不知医死多少人,何尝怕人告发,关了一日店门。」《红楼梦》第五五回:「我们何尝敢大胆了,都是赵奶奶闹的。」也作「何常」。
2.并非。《红楼梦》第六七回:「姐姐说的何尝不是,我也是这么想著呢。」《文明小史》第一七回:「我何尝不是这种打算?无奈辛先生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