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河内温人,字仕明。少聪明,研习《五经》百家。其先避西晋末世乱,居凉州,太武帝西征,投诚东归,帝嘉之,拜宣威将军。时战争频繁,贵家子弟无暇学术,而爽置馆于温水之右,教授门徒七百余人,立训严厉,教授有方。崔浩、高允称之。时人号为儒林先生。
全后魏文·卷三十二
爽字仕明,河内温人,魏太常卿林六世孙。居凉州。太武西征归款,拜宣威将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0—1149 【介绍】: 宋邛州临邛人,字子正,号虚闲居士。常安民子。徽宗政和八年进士。高宗绍兴三年除殿中侍御史。论张浚在陕西丧师失地之罪。时金使入见,又言先振国威,以掌握和战之主动权。除起居郎、史馆修撰,重修神宗、哲宗实录。累擢御史中丞。后以显谟阁直学士知湖州,奉祠。卒谥敏节。有《虚闲集》、《乌台日记》等。
全宋文·卷三九八六
常同(一○九○——一一四九),字子正,号虚閒居士,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安民子。政和八年进士。靖康初,为元帅府主管机宜文字,寻除太常博士。建炎四年为大宗正丞。绍兴三年,除殿中侍御史。四年,除起居郎、中书舍人、史馆修撰。七年,除御史中丞,后以显谟阁学士知湖州。十九年卒,年六十。见汪应辰《常公墓志铭》(《文定集》卷二○),《宋史》卷三七六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常令孙,号适轩,海盐澉浦(今属浙江)人。为国学免解进士,宁宗嘉定十七年(一二二四)书《鲍郎场题名记》上石。事见《澉水志》卷下。
全宋文·卷六九四八
常令孙,嘉定中在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邛州临邛人,寓居海盐,字召仲,号竹窗。常同曾孙。值宋季,闭门不求闻达。博学善属文。有《澉水志》。
全宋诗
常棠,字召仲,自号竹窗,祖籍临邛(今四川邛崃),居海盐(今属浙江)。同曾孙。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应监海盐澉浦镇税罗叔韶请,纂《澉水志》三卷,二十七年后始刊刻。事见《澉水志》序,《宋史翼》卷三六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七六八二
常棠,字召仲,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居海盐。常同曾孙。值宋季,闭关不求闻达,笃学善属文。绕庭植竹数十竿以厉操,自号竹窗。编有《海盐澉水志》八卷,今存。见《宋史翼》卷三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8 【介绍】: 宋福州连江人,字方叔,号东轩。理宗嘉熙二年进士。历知衢州,拜监察御史。疏言边阃三事:辟实才、奏实功、招实兵;朝廷二事:选良吏、擢正人。累迁工部侍郎、给事中。进《帝学发题》,迁吏部尚书。度宗咸淳三年拜参知政事,封合沙郡公。次年致仕。有《诸儒性理文锦》。
全宋诗
常挺(?~一二六八),字方叔,号东轩(《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二○《常东轩祭文》),连江(今属福建)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进士。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兼庄文府教授。宝祐二年(一二五四)知衢州(《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召为监察御史,历国子司业,给事中。以宝章阁学士知漳州,改泉州。召权兵部尚书兼侍读,迁吏部尚书。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拜参知政事。四年卒。《宋史》卷四二一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七九九六
常挺(?——一二六八),字方叔,号东轩,福州连江(今福建连江)人。嘉熙二年进士。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秘书郎兼考功郎官。出知衢州,拜监察御史。迁太常少卿、兼直舍人院、起居郎、工部侍郎、给事中,以宝章阁直学士知漳州,改知泉州。历兵部、礼部尚书。进《帝学发题》,迁吏部尚书。咸淳三年授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封合沙郡公,拜参知政事。四年致仕,寻卒,赠少保。《宋史》卷四二一有传。
常楙 朝代:宋末元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2 【介绍】: 宋邛州临邛人,寓居嘉兴,字长孺。常同曾孙。理宗淳祐七年进士。调婺州推官,疏决滞讼,以□繁裁剧称。历通判临安,知广德军。拜监察御史,知无不言。为两浙转运使,禁戢吏奸,新筑海晏塘。知平江府,改浙东安抚使,皆有惠政。恭帝德祐元年,拜吏部尚书,次年拜参知政事。为夏士林缴驳,拜疏出关。
全宋诗
常楙(?~一二八二),字长孺,号蒲溪愚叟,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进士。调常熟尉,改婺州推官。景定元年(一二六○)知嘉定县(清光绪《嘉定县志》卷一一)。迁通判临安府,知广德军,除监察御史,出为两浙转运使。迁户部侍郎。度宗咸淳六年(一二七○)知平江府。七年,知绍兴府(清同治《苏州府志》卷五二)。召为刑部侍郎。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除吏部尚书。二年,参知政事。后六年卒。《宋史》卷四二一有传。
全宋文·卷八二四七
常楙(?——一二八二),字长孺,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同曾孙。淳祐七年,举进士,调常熟尉。历临安通判,知广德军,拜监察御史,两浙转运使,迁户部侍郎,知平江府,改浙东安抚使。德祐元年拜吏部尚书,二年拜参知政事。至元十九年卒。《宋史》卷四二一有传。

人物简介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
常生字壬用,上虞人。永乐丙戌进士,官吏部郎中。

人物简介

维基
常道(1476年—?),字文载,河南陈留县人,直隶滁州来安县军籍。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科应天府乡试第二十八名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联捷乙丑科三甲第一百六十七名进士。正德二年(1507)任山东昌邑县知县,廉明有声,迁户部主事。历升莱州府知府、山东布政使司左参政。嘉靖六年(1527年)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会同河南巡抚潘埙、山东副使牛鸾、河南副使翟瓒、山西佥事陈大纲剿灭潞州巨盗陈卿,捷闻,遣兵科给事中夏言上平贼功,因桂萼与潘埙交恶,赏赐未行。常道致仕归里,自号八石山人。卒赐祭葬,崇祀乡贤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西沁水人,字明卿,号楼居子。正德六年进士。除大理寺评事,谪寿州判官。以庭詈御史,罢归。善骑射,纵情酒色。以醉坠水死,年三十四。有《常评事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明卿,沁水人。正德辛未进士,除大理寺评事谪寿州判官迁知宁羌州有评事集
维基
常伦(1492年11月30日—1525年),字明卿,号楼居子,山西泽州沁水县人,明朝文学家、散曲家、政治人物。常伦祖籍曲沃,弘治五年(1492年)出生于泽州沁水县今端氏镇西的樊庄村。他15岁时,作《笔山赋》,得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等人赏识。正德五年(1510年),常伦十八岁时,考取山西乡试第二名举人(亚元),而其父常赐曾在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山西乡试考中第一名举人(解元)。由此曾想在贺宴上与解元斗文,但为其友人所止。正德六年(1511年),常伦中式辛未科会试第四十名,登第三甲第一百七十八名进士。授大理寺右评事。因性格狂傲,喜饮酒作乐,常耽误公事,并且因醉酒时随意议论,致使某些官员不满,于是在正德十年(1515年)的京察中被贬为外补,于是辞病告归。正德十六年(1521年)五月,起任为寿州判官。嘉靖三年(1524年),明世宗遣监察御史巡视江淮,至寿州时因御史对其语稍不逊,常伦自觉受辱,弃官还乡。嘉靖四年(1525年),常伦偶觉闲居无聊,决定再次出仕,入京途经潞安时,晨起身穿紫红袍的骑马,飞奔到郊外河边舞剑,饮水的马因他倒影上的服装受惊而起,坠入河中,常伦因此溺水而亡,时年三十三岁。
常应文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常应文(1499年—1558年),字汝实,号冲澜,山西省辽州榆社县人,民籍,治《春秋》,年三十四岁中式嘉靖十一年壬辰科第三甲第四十一名进士。正月三十日生,行一,曾祖常显,左布政使;祖常经,知县封监察御史;父常在,知府;前母李氏(封孺人);母李氏(封孺人);继母田氏(封孺人)。慈侍下,妻周氏,兄应魁,弟应元(典膳);应齐(教官);应周(七品散官);应恩(教官);应荣;应豸;应河;应春;应麟,子三奇。由国子生中式山西乡试第十五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二百二十二名。观兵部政。进士出身。嘉靖十一年,登进士。曾于1532年接替曹煜任上海县知县一职,1534年由杜鍷接任。1556年接替刘本学再任上海县知县一职,1558年由牛镜接任。
《漢語大詞典》:暖水袋
即热水袋。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种橡皮袋,装入热水后,可以取暖或用于热敷。 杜鹏程 《延安人》:“她左手提个小包,右手拿个红橡皮暖水袋。”
《國語辭典》:十病九痛  拼音:shí bìng jiǔ tòng
形容体弱多病。《水浒传》第二四回:「便是老身十病九痛,怕有些山高水低,头先要制办些送终衣服。」
《漢語大詞典》:抗污树种
能在污染环境中正常生长或受害较轻的树木种类。如构树、大叶黄杨和夹竹桃具有抗二氧化硫(同时也能抗氯气和氟化氢)的特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选择或培育抗污树种的工作,对保护城市环境起了一定作用。
《漢語大詞典》:浇用(澆用)
指日常生活费用。《官场现形记》第五二回:“非我这趟进 京 的盘缠要你认,就是我这趟由 上海 到 安徽 的盘缠以及到了这里几多天的浇用,都是要你认的。”《中国现在记》第十回:“只因这个差使,非但钦差可以够下半世的浇用,就是司员,也很可敷衍几年的京寓用度。”
《國語辭典》:慢性病  拼音:màn xìng bìng
病程缓慢且不易痊瘉的疾病。如慢性肝病、慢性支气管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