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俦人(儔人)
(1).众人。 宋 无名氏 鬼董卷一:“有道士出於儔人中,揖 自东 曰:‘某有衷恳,欲告於长者,可乎?’” 清 姚鼐 《复张君书》:“顾蒙识之於儔人之中,举纤介之微长,掩愚谬之大罪,引而掖焉。”
(2).指常人、一般人。 清 冯桂芬 《万母徐太恭人六十寿序》:“其贤者安常履顺,无以自表见于儔人之外。”
分類:众人常人
《國語辭典》:色盲  拼音:sè máng
病名。一种眼睛不能辨别颜色的病。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不能区别红绿两种颜色,也有只能区别明暗不能区别色彩的全色盲。色盲患者常见于先天遗传,且男子居多。
《漢語大詞典》:恒民(恆民)
常人,一般的人。庄子·盗跖:“夫可规以利,而可諫以言者,皆愚陋恆民之谓耳。”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九畴之格言,不吐庸猥之口;金版之高算,不出恆民之怀。” 章炳麟 《赠大将军邹君墓表》:“自念语过浅露,就 炳麟 求修饰。 炳麟 曰:‘感恆民当如是。’序而刻之。”
分類:常人
《国语辞典》:不平凡  拼音:bù píng fán
超出常人,相当杰出。如:「他今天的演出真不平凡。」
《漢語大詞典》:雷精
(1).雷的精气。艺文类聚卷二引《河图帝通纪》:“ 黄帝 以雷精起。”太平御览卷八六五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子路 感雷精而生,尚刚好勇。”
(2).指具有异于常人禀赋的人。指帝王。 唐 杨炯 《大唐益州大都督府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文》序:“是故雷精日角,闻道德而抠衣;月颊山庭,奉琴书而撰杖。”
《漢語大詞典》:疋夫
古代指男性平民。亦泛指常人。《孔子家语·弟子行》:“疋夫不怒,唯以亡其身。”北史·周纪下论:“劳役为士卒之先,居处同疋夫之俭。”新唐书·邓世隆传:“我为天子,尚甘心疋夫邪?”
《國語辭典》:愚不可及  拼音:yú bù kě jí
语出《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赞美人装愚作痴的涵养功夫非常人所能及。《三国志。卷一○。魏书。荀攸传》:「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彊,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今多讥骂人愚笨到了极点。如:「他误信誇大不实的成药广告,非但花钱伤身,甚至危及性命,真是愚不可及啊!」
《漢語大詞典》:予末小子
(1).古代帝王对先王或长辈的自称。书·顾命:“王再拜,兴,答曰:‘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乱四方,以敬忌天威。’”后汉书·明帝纪:“詔曰:‘予末小子,奉承圣业,夙夜震畏,不敢荒寧。’”
(2).常人对先辈、长者的自称。 明 章衮 《书〈临川文集〉后》:“公之纯疵得失,犹方员之囿于规矩也。予末小子安敢復有所赘。”
《国语辞典》:与众不同(与众不同)  拼音:yǔ zhòng bù tóng
独树一帜,不与常人相同。《老残游记二编》第一回:「惟这青龙子等兄弟数人,是亲炙周耳先生的,所以与众不同。」《文明小史》第三○回:「伯集肚皮里有了这些见解,自然与众不同。」
《漢語大詞典》:庸中皦皦
犹言出类拔萃。常人中显得才能特出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上叹曰:‘卿庸中皦皦,铁中錚錚也。’”参见“ 庸中佼佼 ”。
《國語辭典》:庸中佼佼  拼音:yōng zhōng jiǎo jiǎo
在平庸的众人中特别出色。《后汉书。卷一一。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也。」也作「庸中皎皎」、「佣中佼佼」。
《國語辭典》:庸中佼佼  拼音:yōng zhōng jiǎo jiǎo
在平庸的众人中特别出色。《后汉书。卷一一。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也。」也作「庸中皎皎」、「佣中佼佼」。
《國語辭典》:卓尔不群(卓爾不群)  拼音:zhuó ěr bù qún
特立突出,超越众人。《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赞曰》:「夫唯大雅,卓尔不群。」唐。杨烱〈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惟公弱不好弄,卓尔不群。」也作「卓然不群」、「卓尔出群」。
分類:超出常人
《國語辭典》:特异功能(特異功能)  拼音:tè yì gōng néng
异于常人,奇特的技能或技巧。如:「今日节目中,我们请来气功大师表演以体吸物的特异功能。」
《国语辞典》:品格清高  拼音:pǐn gé qīng gāo
品德高尚,不与常人同流合污。如:「王老先生是位品格清高的长者。」
《国语辞典》:迈越常流(迈越常流)  拼音:mài yuè cháng liú
远超越过一般常人。唐。柳宗元〈代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岂若阁下挺拔英气,迈越常流,独契圣谟,以昌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