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  拼音:shén shèng luó mǎ dì guó
西元九六二年,日耳曼王鄂图所建的国家,上承罗马帝国的统绪,而以神圣代表教会,国土包括中欧及义大利大部分,一八○六年为拿破崙所败亡。
《国语辞典》: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  拼音:yà lì shān dà dà dì
Alexander the Great
马其顿国王。(西元前356~前323)出生于马其顿首都培拉,十三岁拜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为师。西元前三三六年登王位,曾征服小亚细亚、腓尼基、埃及、波斯及印度等,建立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三十二岁时死于疟疾,史称为「亚历山大大帝」。
《国语辞典》: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拼音:yà lì shān dà dì guó
国名。由亚历山大大帝统治,领土包括希腊本土原来的波斯帝国,东至印度河西岸。疆界广大,文化差异又深。在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分裂为托勒密、塞流卡斯、安提哥内等三国。
《国语辞典》:西台帝国(西台帝国)  拼音:xī tái dì guó
国名。位于小亚细亚中部,兴起于西元前十五世纪,势力强盛的时候不但控制整个小亚细亚,且深入巴力斯坦北部。西元前一一九三年突然崩溃。
《国语辞典》:亚述帝国(亚述帝国)  拼音:yà shù dì guó
国名。位于亚洲西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在西元前八世纪中叶至七世纪后期,将埃及到波斯湾的大部分近东地区合并统一,而建立的大帝国,首都是尼尼微城(Nineveh)。
《国语辞典》:魏道武帝  拼音:wèi dào wǔ dì
帝号。(西元371~409)姓拓跋,名圭。在位二十三年(西元386~409)。武功颇盛,建立北魏。使鲜卑人分地定居、从事耕种,并任用汉人。晚年因服食寒食散,性情大变、猜忌多疑,并诛戮大臣,后为次子绍所杀,庙号太祖。
《国语辞典》:魏孝文帝  拼音:wèi xiào wén dì
帝号。指北魏孝文帝。参见「北魏孝文帝」条。
分类:帝号
《国语辞典》:望帝啼鹃(望帝啼鹃)  拼音:wàng dì tí juān
古代蜀国国君望帝死后魂化为杜鹃鸟,在山中悲啼的故事。见《太平御览。卷一六六。州益州》。
《国语辞典》:真武大帝  拼音:zhēn wǔ dà dì
北方之神,道家奉为真武大帝。其像被发、黑衣,仗剑、裸足、蹈龟蛇,随从者执黑旗。根据台湾民间传说,真武大帝原为屠夫,后顿悟,剖腹弃胃肠而成道。明、清时相传庄烈帝为真武大帝降凡,故煤山有其像。因真武有降黑煞魔的神话,现为颜料店的行神之一,农历三月初二为其神诞日。也称为「玄武」、「玄天上帝」。
《国语辞典》:玉天大帝  拼音:yù tiān dà dì
玉皇大帝的别名。参见「玉皇大帝」条。
分类:玉皇大帝
《国语辞典》:印加帝国(印加帝国)  拼音:yìn jiā dì guó
Inca Empire
十三世纪至十六世纪间,印加人在秘鲁所建的帝国。印加本为地区名,其王也称为「印加」,在古代南美诸国中,文化最高,后为西班牙所灭。其地即相当于今秘鲁、智利、玻利维亚三国所在地。
《国语辞典》:皇帝豆  拼音:huáng dì dòu
扁豆的别名。参见「扁豆」条。
分类:扁豆
《国语辞典》:汉灵帝(汉灵帝)  拼音:hàn líng dì
帝号。(西元156~189)姓刘名宏。在位二十二年(168~189)。东汉章帝的玄孙,继桓帝立。在位时宠信宦官,戮杀忠臣,朝政日坏。最终引发黄巾之乱,东汉走向衰乱的局面。
《国语辞典》:汉景帝(汉景帝)  拼音:hàn jǐng dì
帝号。(西元前188~前141)姓刘名启,字开。在位十六年(前157~前141)。是汉文帝的长子。在位时采用黄老治术,实行无为政治,节俭爱民。后因采用晁错的主张,削夺诸侯王封地,引起七国之乱,幸赖太尉周亚夫平定,自此中央权力巩固,诸王毫无实力。
《国语辞典》:汉和帝(汉和帝)  拼音:hàn hé dì
帝号。(西元79~105)姓刘名肇。在位十七年(88~105)。东汉章帝之子。十岁即位,朝政把持于外戚窦宪等人手中,政局颇为不定。但窦宪出击漠北成功,解除了北匈奴的威胁,并有效地控制了对西域的统治。汉和帝不满窦氏跋扈,与宦官郑众联手铲除窦氏,却也开启东汉宦官涉政之始。和帝亲理政事后,不失为一代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