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周厉王(周厉王)  拼音:zhōu lì wáng
帝号。姓姬名胡。在位三十四年。生卒年不详,行暴政,禁止谤议,国人反叛,流放于彘;后由周、召二公共理国政,称为共和,凡十四年。
《国语辞典》:周幽王  拼音:zhōu yōu wáng
帝号。姓姬名宫涅。在位十一年。宣王子,生卒年不详。沉湎酒色,不理国事,废申后而立褒姒,又废太子宜臼改立伯服,申侯不服,引犬戎进攻而杀于骊山之下。
《国语辞典》:周庄王(周庄王)  拼音:zhōu zhuāng wáng
帝号。姓姬名佗。相传曾立谏鼓,人民有意见时,可击鼓进言,为后世击鼓唱书的说书人所供奉的行神。在位十五年,谥曰庄。
《国语辞典》:明太祖  拼音:míng tài zǔ
帝号。指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参见「朱元璋」条。
《国语辞典》:晋悯帝(晋悯帝)  拼音:jìn mǐn dì
帝号。(西元300~318)名邺,字彦旗,武帝之孙。怀帝被俘,两年后遇害,悯帝即位于长安,年号建兴,在位四年(313~316)。西元三一六年,匈奴人刘曜进围长安,悯帝出降,三一八年被杀,西晋亡。
分类:帝号公元
《国语辞典》:晋惠帝(晋惠帝)  拼音:jìn huì dì
帝号。(西元259~306)名衷。在位十七年(290~307)。武帝之子。性愚騃,贾后专政淫虐,帝不能制,及赵王伦杀后,自为相国,诸王相争,遂成八王之乱,以至五胡乱华,后中毒崩。
《国语辞典》:晋怀帝(晋怀帝)  拼音:jìn huái dì
帝号。(西元284~313)名炽,字丰度,武帝第二十五子。在位六年(307~313),年号永嘉。西元三一一年,匈奴人刘聪攻陷洛阳,怀帝被俘,史称永嘉之祸。三一三年,被刘聪毒杀。
分类:帝号公元
《国语辞典》:金太祖  拼音:jīn tài zǔ
帝号。(西元1068~1123)姓完颜,名阿骨打。金朝的开国君主,在位九年。原为金人完颜部的首领,有勇略,善用兵,西元一一一五年建国号大金,年号收国、天辅,建都会宁。与北宋缔结海上之盟,联合灭辽。命完颜希尹制定女真文字。参见「完颜阿骨打」条。
《国语辞典》:金太宗  拼音:jīn tài zōng
帝号。(西元1075~1135)名晟,金世祖第四子。在位时,武功极盛,灭辽,虏宋徽、钦二帝。遣兀朮南下,禁止人民汉服,并下令剃发。在位十三年,庙号太宗。
《国语辞典》:梁敬帝  拼音:liáng jìng dì
帝号。(西元543~558)名方智,字慧相,小字法真。南朝梁末代君主。在位三年(555~557)。国亡后被陈霸先所杀。
《国语辞典》:辽太宗(辽太宗)  拼音:liáo tài zōng
帝号。(西元902~947)姓耶律,名德光,字德谨。阿保机次子。即位后,伐党项,降女真,国势大振。天显十一年,藉后唐叛将石敬瑭求援机会,立石敬瑭为晋帝,取得燕云十六州。后以敬瑭子重员(出帝)渐有二心,遂南下灭后晋,大同元年,改国号为辽。在位二十一年,病死于栾城。
《国语辞典》:清德宗  拼音:qīng dé zōng
帝号。(西元1872~1909)姓爱新觉罗,名载湉。西元一八七五年,四岁登基为帝,年号光绪。光绪重用康有为、梁启超等展开一连串变法维新运动,终究敌不过守旧势力的反弹,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软禁于瀛台,最后郁郁而终,得年三十八岁。
《国语辞典》:清圣祖(清圣祖)  拼音:qīng shèng zǔ
帝号。(西元1654~1722)姓爱新觉罗,名玄烨,清代的第二位皇帝,八岁即位,十四岁正式亲政,相继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击败准噶尔及噶尔丹;整饬吏治、修治河道、编辑与出版《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康熙六十一年去世。
《国语辞典》:清世宗  拼音:qīng shì zōng
帝号。(西元1677~1735)康熙帝去世,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继皇帝位,是为雍正帝。雍正在位期间,勤于政事,成立军机处,以土地作为单一课税标准,取消人头税,减轻农民负担。但治法严峻,性多猜忌,屡兴文字狱。在位十三年。
《国语辞典》:清世祖  拼音:qīng shì zǔ
帝号。(西元1638~1661)满清的第一位皇帝。姓爱新觉罗,名福临,建元顺治。六岁即位,由其叔父多尔衮摄政,入关代明,统一中国。在位共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