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希特勒  拼音:xī tè lè
Adolf Hitler
人名。(西元1889~1945)德国国社党领袖,西元一九三三年取得政权,任内阁总理,后被举为总统。逞强黩武,兼并弱小,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自杀,德国遂向联合国无条件投降。
《国语辞典》:纳粹主义(纳粹主义)  拼音:nà cuì zhǔ yì
又名德国国家社会主义,是二十世纪初希特勒所主导的德国纳粹党与其他极右翼组织的实践意识形态,是法西斯主义、科学种族主义与反犹太主义的整合。纳粹主义兴起于一次大战后德国国家主义运动与反共产主义的脉络,主张德国的亚利安人为社会演化的最高等种族,为保持种族纯化,将「不纯的」犹太人与「低下的」同性恋和障碍人士加以驱除,剥夺其私人财产,并以人体实验、集中营与毒气室等极度非人道的方式监禁,最终导致大屠杀(Holocaust)。
《国语辞典》:齐格飞防线(齐格飞防线)  拼音:qí gé fēi fáng xiàn
西元一九三六年德国领袖希特勒于德、法两国边界所建立的军事防线。为英语Siegfried Line的音译。全长约五百公里。一九四五年为美英联军击破。也译作「齐格菲防线」、「齐格斐防线」。
《国语辞典》:德俄互不侵犯条约(德俄互不侵犯条约)  拼音:dé é hù bù qīn fàn tiáo yuē
二次大战初希特勒在发动侵略欧洲行动前为避免两面受敌,西元一九三九年八月,在莫斯科签订德俄互不侵犯条约,并订有秘密瓜分波兰的协定,而此即第二世界大战爆发的信号。于一九四一年六月,德俄战争爆发后废止。
《国语辞典》:纳粹党(纳粹党)  拼音:nà cuì dǎng
希特勒(Adolf Hitler)领导的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劳工党(National Socialist German Workers' Party)的别称。成立于西元一九二〇年,前身为德国工人党(German Workers' Party,西元1919~1920),一九三三年获得政权,以极权方式统治德国,一九四五年战败后遭解散禁止。纳粹党的政策以领土扩张为宗旨,以日耳曼优秀种族最终统治各劣等民族为目标。政治上采法西斯独裁专制统治,施行军国主义与种族主义。纳粹来自德文中的Nazi,为「国家社会主义者」(Nationalsozialist)的简写。参见「纳粹主义」、「希特勒」条。
《漢語大詞典》:德意志第三帝国
指希特勒统治时期的德国。1933年希特勒执政后,宣称他统治下的德国是继神圣罗马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后的第三个德意志人帝国,并喻意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中宣扬的太平盛世的“第三王国”。1945年5月德国战败后崩溃。
《漢語大詞典》:冲锋队
德国纳粹党的武装组织。1921年建立。希特勒上台后,人数剧增。因其头目罗姆与希特勒主张不一,1934年6月30日夜,被党卫军等清洗,后被党卫军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