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摊位(摊位)  拼音:tān wèi
摊贩做生意的位址。通常向市场或商场出租,或经警察机关核准的营业地点。
《國語辭典》:套利  拼音:tào lì
1.套取利益。如:「善于权谋的人,常会利用各方的冲突与猜疑,而从中套利。」
2.利用汇率与利息的差价,买卖外汇以赚取利润。一般可区分为汇率套利与利息套利两种。
《漢語大詞典》:衣牌
旧时 上海 钱业市场用语。银元一元兑换铜元的行市。因最初由估衣业挂牌开岀,故称。
《漢語大詞典》:消场(消場)
销售市场;销路。 孙中山 《建国方略·国际共同发展实业计划》:“试问 欧 美 於此世界中,将向何处觅消场,以消纳战争时储节所赢之如许物产乎!”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 广东 没有文艺书出版,所以外来之品,消场还好。”
《国语辞典》:南门市场(南门市场)  拼音:nán mén shì cháng
一座历史悠久的改良式传统市场。位于台北市罗斯福路一段及南海路交叉口,为台北市有名的南北食品汇聚中心。如:「南门市场一年到头总是生意兴隆。」
《国语辞典》:批发市场(批发市场)  拼音:pī fā shì cháng
由批发商将大量产品成批卖给零售商或摊贩之市场或平台。
《国语辞典》:适销对路(适销对路)  拼音:shì xiāo duì lù
大陆地区指产品适合市场的需求,销路好。如:「这产品因为适销对路,刚上市就被抢购一空。」
《国语辞典》:市场区隔(市场区隔)  拼音:shì cháng qū gé
销售者根据市场变数,如消费者需求、资源、地理位置、购买行为等,将市场加以区分。作用在于评估每一市场区格的潜在需求之后,进而选定一个或数个做为目标市场。
《国语辞典》:市场调查(市场调查)  拼音:shì cháng diào chá
利用统计方法对市场情况作预期目标的了解。调查结果可供投资、促销、产品开发与改进等参考。
《国语辞典》:企业行销(企业行销)  拼音:qì yè xíng xiāo
指企业从事市场研究、分析、预测、产品发展、定价、推广、交易及实体配销来发掘、扩大、调整、紧缩、放弃及满足社会各阶层对商品或劳务需求的一系列活动,其目的在促进相关交易的进行及完成。
《国语辞典》:股票价值(股票价值)  拼音:gǔ piào jià zhí
股票流通的价值。其受票面价格、股息、利率、市场供需等影响,与价格的意思不同。
《国语辞典》:反托拉斯  拼音:fǎn tuō lā sī
为维持公平竞争,反对企业独占市场,称为「反托拉斯」。
《国语辞典》:公共部门(公共部门)  拼音:gōng gòng bù mén
有关满足大众集体需求而不以市场或营利目的定价的部门。
《国语辞典》:公开市场(公开市场)  拼音:gōng kāi shì cháng
open market
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證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另外,由于银行不可以将所得到的存款全部贷放出去,必须留一定的比例存在中央银行作为存款准备金,因此央行可以运用发行政府公债的方式来调整存款准备金的多寡,进而控制货币的供给量。
《国语辞典》:利率政策  拼音:lì lǜ zhèng cè
中央政府为直接影响市场利率、间接调节通货供需量,而采取提高利率或降低利率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