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巴黎  拼音:bā lí
Paris
城市名。位于法国巴黎盆地中央,横跨塞纳河两岸。是法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与交通的中心,也是欧洲大陆最大的城市。具两千馀年历史,城中的剧场、博物馆、图书馆各有数十个,音乐厅也有十馀个。因其出产花卉种类繁多缤纷,也称为「花都」。
《国语辞典》:巴黎歌剧院(巴黎歌剧院)  拼音:bā lí gē jù yuàn
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歌剧院。现称为巴黎国家歌剧院(Opéra National de Paris)。为法语Opéra de Paris的意译。由加尼叶(Charles Garnier)设计,西元一八六二年开始兴建,一八七五年启用,早期称加尼叶歌剧院(Opéra Garnier),现通称巴黎歌剧院,新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拥有一千九百七十九个座位,被认为是新巴洛克式建筑的典范之一。
《国语辞典》:巴黎和约(巴黎和约)  拼音:bā lí hé yuē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法、英、日、义等协约国于西元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十八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对战败国德、奥、土、保、匈五国签订的和约。主要内容为:德将阿尔萨斯、洛林两地交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凡德国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规定莱因河以东五十公里为非军事区,并限制德国军备,且需支付美、英、法等国巨额赔款。因和约内容极为苛刻,致使德国国内经济不稳定,形成日后希特勒崛起,种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国语辞典》:巴黎画派(巴黎画派)  拼音:bā lí huà pài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留居法国巴黎蒙马特附近的外国画家所形成的画派。其特色是带有浓厚个人主义色彩与流落异乡的感慨哀愁。代表画家有米罗、毕卡索、唐根、莫底利亚尼等。
《国语辞典》:巴黎盆地  拼音:bā lí pén dì
Paris Basin
地名。位于法国北部,南为中央高原,西临阿摩里卡丘陵,东有佛日山、阿登高原和莱因兰山。塞纳河流贯其间,首都巴黎位于其中。
《國語辭典》:巴黎大学(巴黎大學)  拼音:bā lí dà xué
位于法国巴黎。为中世纪古老大学之一,成立约于十二世纪,以神学研究著称。初设于塞纳河中的西堤(Cité)岛上,十三世纪迁移至Sainte Geneviève山丘上成立索邦学院。在1968年学潮之后,分成十三所独立大学。分别以巴黎第一大学、第二大学到第十三大学为名,但不涉及任何的优劣排名。
《漢語大詞典》: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法国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的高等学校。1795年创建于巴黎。原名巴黎师范学校,1845年改现名。1903年起成为巴黎大学的附属机构。分文理两科。学校免收学费并向学生发放助学金。毕业后须到指定岗位为国家服务十年。
《國語辭典》:巴黎公社  拼音:bā lí gōng shè
西元一八七一年法国与普鲁士订立法兰克福和约后,由巴黎激进分子于同年三月十八日建立的革命政权,为期两个月短暂地统治巴黎政府。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社会民主主义的早期实验,也被视为当代世界政治左翼运动重要标志与里程碑,影响深远。
《漢語大詞典》:巴黎和会
1919年1-6月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会议。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胜的英、法、美、意、日等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会议签订了《凡尔赛和约》,非法决定让日本继承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另外,还策划干涉苏维埃俄国,并决定成立国际联盟。
《國語辭典》:巴黎绿(巴黎綠)  拼音:bā lí lǜ
一种化合物。化学学名为乙醯一亚砷酸铜,由砷及铜制成的绿色粉末。可作为颜料或杀虫剂,后因毒性太重,被禁止使用。
分類:醋酸
《国语辞典》: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  拼音:bā lí shèng mǔ yuàn
位于法国巴黎塞特岛。是一座五廊式十字形建筑物,长约一百三十公尺,宽四十八公尺,高六十九公尺,是中世纪哥德式建筑风格的代表。
《漢語大詞典》:巴黎子
方言。笆篱子。借指监狱。 曹建培 《我们怎样在新疆监狱中度过四年》:“凡是他调回来另有任用而不接见的干部都是准备送入‘巴黎子’。”
分類:方言监狱
《国语辞典》:花都  拼音:huā dū
巴黎的别称。参见「巴黎」条。
分类:花都巴黎
《国语辞典》:沙隆  拼音:shā lóng
城市名:(1)位于法国东部,在巴黎之东一百零七哩,濒塞纳河。(2)位于法国中东部,在塞纳河畔,产葡萄、谷物及砂糖等。
《漢語大詞典》:正义者同盟
1836年由德国流亡者同盟中分裂出来的左翼激进分子在巴黎成立的秘密革命组织。领导人有魏特林等。1839年在巴黎参加了布朗基领导的四季社发动的起义。失败后,许多领导人被捕和被驱逐。1840年在伦敦恢复组织,并发展成国际性工人组织。后在马克思、恩格斯帮助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1847年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