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佞巧
谄佞巧诈。史记·周本纪:“ 石父 为人佞巧,善諛好利。”《汉书·严安传》:“贵仁义,贱权利;上篤厚,下佞巧。”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三年:“ 鎛 、 异 皆钱穀吏,佞巧小人。”
分類:谄佞巧诈
《漢語大詞典》:险巧(險巧)
奸邪巧诈。 宋 欧阳修 《论苏绅奸邪不宜侍从札子》:“ 端 为性险巧,本非正人。”
《漢語大詞典》:诈巧(詐巧)
欺骗巧诈。庄子·盗跖:“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晋书·安平献王孚传:“夫攻者,借人之力以为功,且当诈巧,不可力争也。” 宋 叶适 《寄王正言书》:“视今之士,崇饰诈巧,造作成败,缓则专利於己,而急则归过於君。” 茅盾 《一个女性》四:“现在她以诈巧阴狠待人,可是人们的回答却是加倍的虔敬和崇拜。”
分類:欺骗巧诈
《漢語大詞典》:玩巧
玩弄巧诈手段。史记·货殖列传:“ 长安 诸陵,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史记·太史公自序:“维币之行,以通农商;其极则玩巧,并兼兹殖,争於机利,去本趋末。”
《國語辭典》:偷巧  拼音:tōu qiǎo
1.巧饰。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末俗偷巧,内荏外刚。」
2.取巧。如:「任何事都要踏实稳健去做,不要想偷巧投机。」
《漢語大詞典》:鄙佞
浅陋巧诈。 宋 苏辙 《辞起居郎状》:“ 杜紘 虽才性鄙佞,点辱华要,而罪恶未著,臣亦不敢力言。”
分類:浅陋巧诈
《漢語大詞典》:奸故(姦故)
犹奸诈。故,巧诈。后汉书·董卓传:“其中有为 傕 ( 李傕 )所枉系者, 傕 恐 茂 ( 裴茂 )赦之,乃表奏 茂 擅出囚徒,疑有姦故,请收之。”
分類:奸诈巧诈
《漢語大詞典》:谄巧(諂巧)
亦作“讇巧”。 逢迎巧诈。史记·张丞相列传:“ 孝元帝 亲临丧,赐赏甚厚。子嗣后。其治容容随世俗浮沉,而见谓諂巧。”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上以 封德彝 隋 室旧臣,而諂巧不忠,深誚责之,罢遣就舍。” 明 方孝孺 《陈仲昭墓铭》:“ 仲昭 侍王,謇直敢言,王甚任之。其府长史讇巧,授王经,不正説,恣王所为,无所諫正, 仲昭 每廷詰之。”
分類:逢迎巧诈
《漢語大詞典》:巧卫(巧衛)
巧诈虚伪。吕氏春秋·士容:“富贵弗就而贫贱弗朅,德行尊理而羞用巧卫。” 俞樾 诸子平议·吕氏春秋三“而羞用巧卫”:“卫当作躗。乃叚借字或坏字也。 哀 二十四年左传‘是躗言也’,正义引 服虔 曰:‘躗,伪。不信也。’然则巧躗犹云巧伪。”
分類:巧诈虚伪
《漢語大詞典》:机心械肠(機心械腸)
机巧诈变的心计。 清 李渔 《意中缘·错怪》:“非吾辈,真鄙儒,机心械肠全未除。”
《漢語大詞典》:陂知
狡猾巧诈。韩非子·诡使:“四封之内所以听从者,信与德也,而陂知倾覆者使。”
分類:狡猾巧诈
《國語辭典》:鸥鹭忘机(鷗鷺忘機)  拼音:ōu lù wáng jī
隐者恬淡自适,不存机心忘身物外。参见「鸥鸟忘机」条。宋。陆游 乌夜啼。世事从来惯见词:「镜湖西畔秋千顷,鸥鹭共忘机。」
《漢語大詞典》:狷巧
(1).狡猾,巧诈。明史·刑法志三:“其隶役悉取给於卫,最轻黠獧巧者乃拨充之。” 明 唐顺之 《答顾东桥少宰书》:“近世之士愞熟獧巧之习日工,而《羔羊》素丝之节或衰矣。” 清 郑相如 《汉林四传·楮先生》:“天下黔首趍於獧巧便捷,纷然多故。”
(2).巧妙。 明 袁宏道 《嵩游记》之五:“石错立波中,布置獧巧,四帀之山宜高,则为峯为巘为屏,若约吾目使不外见其朴也。”
《漢語大詞典》:狡口
巧诈之口。谓善辩。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逃人》:“狡口狺狺,官长遽难轻释。”
分類:巧诈善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