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便佞  拼音:pián nìng
巧言善辩,阿谀逢迎。《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唐。陈鸿《长恨传》:「盖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
《國語辭典》:鼓簧  拼音:gǔ huáng
吹笙。《诗经。秦风。车邻》:「既见君子,并坐鼓簧。」宋。朱熹。集传:「簧,笙中金叶,吹笙则鼓动之以出声者也。」
《國語辭典》:壬人  拼音:rén rén
奸佞之人。《汉书。卷九。元帝纪》:「咎在朕之不明,亡以知贤也。是故壬人在位,而吉士雍蔽。」宋。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漢語大詞典》:工言
巧言,花言巧语。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二五:“拔剑临白刃,安能相中伤?但畏工言子,称我三江旁。” 黄节 注:“工言,犹巧言也。”
《國語辭典》:口辩(口辯)  拼音:kǒu biàn
能言善辩的口才。《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淮南王有女陵,慧,有口辩。」《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漢語大詞典》:便巧
(1).灵便敏捷。 汉 刘向 说苑·君道:“当 尧 之时, 舜 为司徒, 契 为司马…… 尧 体力便巧,不能为一焉。 尧 为君而九子为臣,其何故也?”
(2).指简便灵巧之处。汉书·食货志上:“其耕耘下种田器,皆有便巧。”
(3).指简便巧妙的方法。《汉书·沟洫志》:“众庶见 王延世 蒙重赏,竞言便巧,不可用。” 宋 叶适 《朝请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陈公墓志铭》:“造 李冰 石堰, 嘉州 绳桥,皆施便巧,坚久耐实。”
《國語辭典》:捷捷  拼音:jié jié
形容行动敏捷。《诗经。大雅。烝民》:「征夫捷捷,每怀靡及。」
《漢語大詞典》:淫文
(1).谓巧言深文。逸周书·大开武:“淫文破典,典不式教,民乃不类。” 朱右曾 校释:“淫文,巧言深文,变乱旧章。”
(2).指浮华的文辞。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及 宋玉 之徒,淫文放发,言过于实。”
《漢語大詞典》:华说(華説)
难以实行的巧言。文选·曹植〈七启〉:“正流俗之华説,综 孔氏 之旧章。” 李周翰 注:“华説谓不实者也。”文选·陆机〈文赋〉:“是盖 轮扁 所不得言,故亦非华説之所能精。” 刘良 注:“凡发言不能成功者,谓之华説也。”
分類:实行巧言
《漢語大詞典》:纤佞(纖佞)
(1).谓工于心计,巧言献媚。新唐书·萧俛传:“ 令狐楚 罢执政, 西川 节度使 王播 赂权幸求宰相, 俛 劾 播 纤佞不可污台宰,帝不许。”
(2).指奸巧邪佞之人。新唐书·刘蕡传:“宜絀左右之纤佞,进股肱之大臣。”
《漢語大詞典》:饰辩(飾辯)
亦作“ 饰辨 ”。 粉饰巧言,说虚浮不实的话。战国策·楚策一:“夫从人者,饰辨虚辞,高主之节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史记·张仪列传引此文作“饰辩”。 清 林则徐 《会札澳门同知转谕唩嚟哆批驳哥耶拏禀》:“不知该夷於贩卖鸦片之躉船插身承认,是己甘蹈重罪,纵极多方饰辩,实属欲盖弥彰也。”
《漢語大詞典》:佞给(佞給)
巧言善辩。列子·仲尼:“佞给而不中,漫衍而无家。” 张湛 注:“虽才辩,而不合理也。”
《漢語大詞典》:谀舌(諛舌)
指巧言谄谀之人。 唐 孙樵 《大明宫赋》:“吾见若姦声在堂,諛舌在旁;窒聪怫讽,正斥邪宠。”
分類:巧言谄谀
《漢語大詞典》:簧惑
以巧言惑众。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而 绰斯戩 、 保布哈 犹饰虚词,簧惑朕听。”《封神演义》第四九回:“ 琼霄 大喝曰:‘好孽障!焉敢将此虚谬之言簧惑众听!’” 清 林则徐 《咨复两广总督批示义律禀案稿》:“不敢簧惑众心,指引逃走。” 郭孝成 《民国各团体之组织》:“皆需以正当卓识之舆论,以相维相繫,而后乃不致为盲论所簧惑貽误。”
分類:巧言惑众
《漢語大詞典》:华诬(華誣)
以巧言诬陷他人。文子·上礼:“施及 周 室,浇醇散朴,离道以为伪,险德以为行,智巧萌生,狙学以拟圣,华诬以脇众,琢饰诗书,以贾名誉。”《淮南子·俶真训》:“ 周 室衰而王道废,儒墨乃始列道而议,分徒而讼,於是博学以疑圣,华诬以胁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