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9,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彼岸
南岸
沙岸
岸上
野岸
海岸
岸花
高岸
北岸
岸草
岸边
登岸
拍岸
岸头
西岸
《國語辭典》:彼岸  拼音:bǐ àn
1.对岸,那一边。
2.佛教用语。指解脱后的境界,为涅槃的异称。《文选。王巾。头陁寺碑文》:「彼岸者,引之于有,则高谢四流;推之于无,则俯弘六度。」
3.比喻所向往的境界。
《国语辞典》:南岸  拼音:nán àn
位于南方的海岸。如:「台湾南岸的垦丁公园,终年气候温和,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國語辭典》:沙岸  拼音:shā àn
1.水边沙地。指沙滩。
2.沙质地形的海岸。相对于岩岸而言。
《骈字类编》:岸上
唐 韦应物 横塘行 岸上种莲岂得生,池中种槿岂得成。
宋 杨万里 上巳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上得十绝句呈同社 其十 岸上湖中各自奇,山觞水酌两皆宜。
元 元好问 乡郡杂诗二首 其一 一沟流水几桥横,岸上人家种柳成。
分类:岸上
《漢語大詞典》:野岸
野外水流的涯岸。 南朝 梁 何逊 《慈姥矶》诗:“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唐 杜甫 《寄柏学士林居》诗:“赤叶枫林百舌鸣,黄泥野岸天鷄舞。” 宋 欧阳修 《和圣俞百花洲》:“野岸溪几曲,松蹊穿翠阴。”
《國語辭典》:海岸  拼音:hǎi àn
衔接海洋边缘的陆地。《三国志。卷三○。魏书。东夷传》:「从郡至倭,循海岸水行,历韩国,乍南乍东,到其北岸狗邪韩国,七千馀里。」
《骈字类编》:岸花
唐 李峤 和杜学士江南初霁羁怀 岸花明水树,川鸟乱沙洲。
唐 岑参 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 岸花藏水碓,溪水映风炉。
唐 杜甫 发潭州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唐 卢纶 舟中寒食 斗鸡沙鸟异,禁火岸花然。
唐 赵良器 三月三日曲江侍宴 岸花迎步辇,仙仗拥行舟。
唐 李绅 新楼诗二十首 其二十 灵汜桥 岸花前后闻幽鸟,湖月高低怨绿杨。
元 元好问 晋溪 石蹬云松著色屏,岸花汀草展江亭。
元 刘因 清江曲 清江芙蕖玉可怜,岸花汀草自年年。
《國語辭典》:高岸  拼音:gāo àn
1.高的岸边。如:「他站在高岸上向远处眺望。」
2.高傲自大。明。陆世廉《西台记》第二出:「只是这厮意气高岸,不肯降屈于我,如何耐得他过!」
《骈字类编》:北岸
魏晋 曹植 杂诗七首 其四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南北朝 刘缓 江南可采莲 春初北岸涸,夏月南湖通。
宋 苏轼 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 舣舟北岸何时渡,晞发东轩未肯忙。
分类:北岸
《骈字类编》:岸草
唐 韩愈 独钓四首 其三 露排四岸草,风约半池萍。
唐 杨浚 广武怀古 海云飞不断,岸草绿相接。
唐 张乔 浮汴东归 日暖泗滨西,无穷岸草齐。
唐 胡曾 咏史诗 渭滨 岸草青青渭水流,子牙曾此独垂钩。
唐 罗隐 途中送人东游有寄 路经隋苑桥灯夜,江转台城岸草春。
唐 翁承赞 寄舍弟承裕员外 江花岸草晚萋萋,公子王孙思合迷。
《国语辞典》:岸边(岸边)  拼音:àn biān
河、湖、海等水域旁的陆地。如:「岸边垂柳随风摇曳,十分好看。」《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两只大盐船,被风横扫了,抵在岸边。」
《国语辞典》:登岸  拼音:dēng àn
登上陆地。《三国演义》第七回:「坚军登岸,程普、黄盖分兵两路,直取黄祖营寨。」《文明小史》第二七回:「二人走到湖边,雇了一只瓜皮艇,随意荡桨,遇著好景致,便登岸流连,或远远瞻眺。」
分类:陆地
《漢語大詞典》:拍岸
波浪击打岸边。例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漢語大詞典》:岸头(岸頭)
岸边。 唐 薛能 《蒲中霁后晚望》诗:“河边霽色无人见,身带春风立岸头。”
分類:岸边
《骈字类编》:西岸
唐 白居易 秋日与张宾客舒著作同游龙门醉中狂歌凡二百三十八字 并辔踟蹰下西岸,扣舷容与绕中汀。
唐 贾岛 寄沧州李尚书 沧溟深绝阔,西岸郭东门。
宋 孔平仲 君住 君住水西我水东,东岸波生西岸风。
分类: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