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山溪(山谿)
亦作“ 山谿 ”。
(1).山川;山河。《孟子·公孙丑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三国志·魏志·牵招传:“若欲潜袭,则山溪艰险,资粮转运,难以密办。”
(2).山中溪水。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二:“ 江 南山谿水中有射工虫,甲虫之类也。” 唐 戴叔伦 《宿灵岩寺》诗:“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 明 李梦阳 《门前溪》诗:“山溪信清浅,入海作洪波。”
《漢語大詞典》:蓦山溪(驀山溪)
(1).词牌名。又名《上阳春》。双调八十二字,仄韵。
(2).曲牌名。南北曲均属大石调。字数均与词牌不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用在套曲中。
《國語辭典》:英石  拼音:yīng shí
广东省英德县所出产的奇石。形状如山峦层叠,可供装饰或制作假山。
《漢語大詞典》:县度(縣度)
汉 时 西域 山名。其山溪谷不通,以绳索悬缒而过,故名。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若夫 县度 之厄,素举足而已矣。”汉书·西域传上·乌秅国:“其西则有 县度 …… 县度 者,石山也,谿谷不通,以绳索相引而度云。”后汉书·班超传:“ 超 遂踰 葱领 ,迄 县度 。”
《国语辞典》:桃园中坜台地(桃园中坜台地)  拼音:táo yuán zhōng lì tái dì
地名。区域包括淡水河下游以西,凤山溪以北地域,为台湾本岛西北部台地总称。北以坪顶台地为主体,南以中坜、龙潭台地为中心。有淡水河、南坎溪、凤山溪流经,其中四周已呈现局部丘陵地貌。台地地面已发育至晚幼年期,而产生河岸阶地。
《漢語大詞典》:谷坊
节节横筑在沟壑或山溪中的小水坝,用以调整坡度,减缓流速,防止沟溪被水冲蚀刷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