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类字锦》:从容山水(从容山水)
白居易江州司马厅记江州左匡庐右江湖土高气清富有佳境刺史守土臣不可远观游群吏执事官不敢自暇佚惟司马绰绰可以从容于山水诗酒间由是郡南楼山北楼水湓亭百花亭风篁石岩瀑布庐宫源潭洞东西二林寺泉石松雪司马尽有之矣
分类:郡守
《國語辭典》:青绿山水(青綠山水)  拼音:qīng lǜ shān shuǐ
用石青、石绿著染山、石、木叶的一种山水画法。在画派中属北宗。
《漢語大詞典》:山水衲
宋 代一种用繒彩裁剪制成的百衲式僧服。 宋 元照 《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三:“然此粪衣,并是世人所弃破碎布帛,收拾鬭缀,以为法衣,欲令节俭少欲省事,一衲之外,更无餘物。今时禪众多作衲衫,而非法服,裁剪繒綵,刺缀花纹,号山水衲,价值数千,更乃各鬭新奇,全乖节俭。”
分類:裁剪
《漢語大詞典》:山山水水
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泛指广袤辽阔的大地。《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二十几年来,他( 朱德 )的足迹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
《國語辭典》:金碧山水  拼音:jīn bì shān shuǐ
一种以泥金、石青和石绿三种颜料为主色的山水画。始创者为唐朝李思训。在青绿山水的峰岩间界画金线,为北宗画法之一。
《國語辭典》:泉石  拼音:quán shí
泉水和山石,泛指山水。《梁书。卷三○。徐摛传》:「摛年老,又爱泉石,意在一郡,以自怡养。」唐。郑损〈玉声亭〉诗:「世间泉石本无价,那更天然落景中。」
分類:泉石山水
《國語辭典》:山泉  拼音:shān quán
1.山间的泉水。南朝梁。王筠望夕霁诗:「石溜正潨潺,山泉始澄汰。」唐。朱庆馀 山居诗:「山泉共鹿饮,林果让僧尝。」
2.山水景色。南朝齐。谢朓〈直中书省〉诗:「安得凌风翰,聊恣山泉赏。」隋。卢思道 上巳禊饮诗:「山泉好风日,城市厌嚣尘。」
《漢語大詞典》:清晖(清暉)
(1).明净的光辉、光泽。 晋 傅咸 《赠何劭王济》诗:“双鸞游兰渚,二离扬清暉。”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暉。” 明 陶宗仪 《南浦》词:“画图依约天开,荡清暉别有 越 中真趣。” 清 方文 《秋夜饮顾与治斋中》诗:“清暉在山川,流光及城闕。”
(2).比喻容光,面容。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兰桂有芬,清暉自远。” 唐 李商隐 《梦令狐学士》诗:“山驛荒凉白竹扉,残灯向晓梦清暉。” 明 夏完淳 《六君咏·徐詹事》:“灵旗动虚无,清暉宛如昨。”
(3).山水的代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故草必称王孙,梅必称驛使,月必称望舒,山水必称清暉。”
《漢語大詞典》:岩泽(巖澤)
犹山水;岩下泽边。 南朝 宋 鲍照 《征北世子诞育上表》:“云光丽辉,巖泽昭采。”《宋书·周续之传》:“性之所遣,荣华与饥寒俱落;情之所慕,巖泽与琴书共远。” 清 戴名世 《朱翁诗序》:“吾闻 无锡 有隐君子曰 陆紫宸 ,方躬耕巖泽之间。”
分類:山水
《漢語大詞典》:岩濑(巖瀨)
犹山水。 章炳麟 《东夷》诗之四:“按项出门去,恣情逐巖瀨。”
分類:山水
《漢語大詞典》:楚水巴山
泛指 蜀 楚 之地的山水。 唐 刘禹锡 《竹枝词》:“ 楚 水 巴 山 江 雨多, 巴 人能唱本乡歌。”
分類:山水
《漢語大詞典》:烟霞(煙霞)
亦作“烟霞”。
(1).烟雾;云霞。 南朝 齐 谢朓 《拟宋玉〈风赋〉》:“烟霞润色,荃荑结芳。”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伊烂拏钵伐多国:“含吐烟霞,蔽亏日月;古今仙圣,继踵栖神。”云笈七籤卷三三:“青童侍卫,玉女歌扬;腾躡烟霞,綵云捧足。” 明 张居正 《潇湘道中》诗:“我前拥烟霞,我后映松竹。”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小李将军画卷:“卷中烟霞縹緲,钩勒精严。”
(2).泛指山水、山林。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夹钟二月》:“敬想足下,优游泉石,放旷烟霞。”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不扫一室,自怀包括之心;独守大玄,且忘名利之境。于时 魏特进 、 房僕射 、 杜相州 等,并以江海相期,烟霞相许。” 元 乔吉 《绿幺遍·自述》曲:“时时酒圣,处处诗禪,烟霞状元,江湖醉仙。” 王闿运 《湘绮楼论唐诗》:“ 王维 继之以烟霞, 唐 诗之逸,遂成芳秀。”
(3).指红尘俗世。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一会价鼓琴邀夜月,一会价看鹤舞閒云,不与那烟霞廝浑。” 清 孙枝蔚 《寿张康侯母晏太夫人》诗之二:“将母琴堂饌未奢,非关 陶令 弃烟霞。”
(4).特指吸鸦片时喷出的烟团。《黑籍冤魂》第七回:“一班幕宾跟班、衙役皂隶,都是一榻烟霞,这个衙门,简直变做了一个烟馆了。”参见“ 吞云吐雾 ”。
《國語辭典》:吞云吐雾(吞雲吐霧)  拼音:tūn yún tǔ wù
形容抽烟时吞吐的样子。也作「喷云吐雾」。
《國語辭典》:丘壑  拼音:qiū huò
1.山峰与河谷。《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二首之二》:「遗情舍尘物,贞观丘壑美。」宋。王安石〈九井〉诗:「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虚盈。」也作「邱壑」。
2.山野幽僻的地方。《北史。卷五六。魏收传》:「不养望于丘壑,不待价于城市。」
3.隐居。《文选。谢灵运。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
4.比喻深远的意境。宋。黄庭坚 题子瞻枯木诗:「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浮生六记。卷四。浪游记快》:「而观其或亭或台,或墙或石,或竹或树,半隐半露间,使游人不觉其触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断难下手。」后亦用以比喻心中有数。《官场现形记》第一一回:「毕竟戴大理胸有丘壑,听了此言,恍然大悟道:『是了!是了!』」也作「邱壑」。
《国语辞典》:笑杀(笑杀)  拼音:xiào sha
可笑到极点。唐。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唐。白居易〈强起迎春戏寄思黯〉诗:「他时蹇跛纵行得,笑杀平原楼上人。」
《漢語大詞典》:吐吞
吞吐。常用以形容山水争雄之势。 唐 韩愈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山狂谷很相吐吞,风怒不休何轩轩。” 宋 王安石 《昆山慧聚寺》诗之二:“峰岭互出没,江湖相吐吞。” 明 张羽 《金川门》诗:“利石侔剑戟,风涛相吐吞。” 清 顾梦游 《焦山纪游》诗:“直上转苍翠,云际犹吐吞。”
分類:吞吐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