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岩 → 嵓碞岩”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层岩(層巖)
见“ 层巖 ”。
亦作“ 层岩 ”。 高耸的山岩。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马水:“层巖壁立,直上干霄,远望崖侧,有若积刀。” 唐 骆宾王 《出石门》诗:“层巖远接天,絶岭上栖烟。” 宋 文同 《夏日闲书墨君堂壁》诗:“层岩敞户外,浅瀨流窗前。” 元 吴莱 《泰山高寄陈彦正》诗:“世人欲上不可上,层巖峭壁徒攀缘。” 清 昭梿 啸亭杂录·茅麓山:“诸将皆於层巖陡壁间,草衣卉服,攀援荆葛而进。”
分類:高耸山岩
《漢語大詞典》:重岩(重巖)
重迭的山岩。常指高峻、连绵的山崖。 晋 枣据 《游览》诗:“重巖吐神溜,倾觴挹涌波。”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永阳王游虎丘山》诗:“重巖摽虎据,九曲峻羊肠。” 唐 杜甫 《九日奉寄严大夫》诗:“小驛香醪嫩,重巖细菊斑。”
《漢語大詞典》:韶石
山岩名。在 广东省 曲江县 (旧属 韶州 )。传说 舜 游登此石,奏《韶》乐,因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其高百仞,广圆五里,两石对峙,相去一里,小大略均,似双闕,名曰 韶石 。” 唐 韩愈 《量移袁州张韶州端公以诗相贺因酬之》:“暂欲繫船 韶石 下,上宾 虞舜 整冠裾。” 宋 王安石 《送子思兄参惠州军》诗:“楼臺飞半空,秀气槃 韶石 。”
《漢語大詞典》:栖岩(棲巖)
亦作“栖巖”。 栖息于山岩。指隐居山林。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庐园当栖巖,卑位代躬耕。” 南朝 宋 谢灵运 《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託身青云上,栖巖挹飞泉。”
《國語辭典》:石窟  拼音:shí kū
1.泛指依山岩凿成的石室。《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郭瑀传》:「凿石窟而居,服柏实以轻身。」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物异》:「舞溪古岸石窟有方镜,径丈馀,照人五脏。」
2.内有石刻佛像或叙述佛教故事壁画的石洞,如大陆地区的敦煌、云岗和龙门石窟。
《漢語大詞典》:风磴
指山岩上的石级。岩高多风,故称。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窈窕入风磴,长萝纷卷舒。” 仇兆鳌 注:“风磴,石梯凌风。” 元 揭祐民 《送人上京》诗:“冥冥落花啼鸟静,窅窅风磴寒泉鸣。” 明 陈子龙 《陟桐岩岭》诗:“千盘上风磴,百折启云关。”
《漢語大詞典》:北岩(北巖)
(1).北面的山岩。晋书·张华传:“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復见焉。 焕 以 南昌 西山北巖下土以拭剑,光芒艷发。” 宋 苏易简 砚谱:“ 欧阳永叔 云, 端溪 以北严而上, 龙尾 以深溪而上。”
(2).寺院名。在今 四川省 达县 西北 凤凰山 。风景优美。 唐 黄滔 《送僧归北岩寺》诗:“ 北巖 泉石清,本自高僧住。”
《漢語大詞典》:危岩(危巖)
亦作“ 危岩 ”。 高耸峥嵘的山岩。 明 高攀龙 《三时记》:“ 安沙 而上,则山益高峻,皆危巖絶壁,崭然两开,中泻碧流。”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顶上危巖叠叠,峡东亘巖一支,向南而下,即 悉檀寺 所依之支也。” 曹靖华 《飞花集·前沿风光无限好》:“临岩有大半人高的石护墙,探首下望,危岩万丈,飞耸海心。”
见“ 危巖 ”。
《漢語大詞典》:中岩(中巖)
(1).山岩之中。 南朝 齐 谢朓 《杜若赋》:“嗟中巖之纤草,厕金芝於芳丛。” 唐 王绩 《游仙》诗之二:“上月芝兰径,中巖紫翠房。”
(2).山岩名。在 四川 眉山 。 宋 范成大 《次韵陆务观慈姥岩酌别二绝》之一:“不辞更宿 中巖 下,投老餘年岂再来?” 宋 范成大 《中岩》诗序:“去 眉州 一程, 诺詎罗 尊者道场。相传昔有 天台 僧,遇病僧与之木钥匙云:‘异时至 眉州 中巖 ,扣石笋,当再相见。’后果然。”今三石屹立如楼,观前两楼纯紫石,中一楼萝蔓被之,傍有 宝瓶峯 甚端正。
《漢語大詞典》:阴岩(陰巖)
背阳的山岩。 唐 骆宾王 《至分水戍》诗:“阴巖常结晦,宿莽竞含秋。” 唐 王贞白 《庐山》诗:“夏谷雪犹在,阴巖昼不分。” 程善之 《自芜湖至徽州道中》诗:“阴巖砉然开,歛天入一线。”
分類:山岩
《漢語大詞典》:雪岩(雪巖)
积雪的山岩。 唐 灵一 《栖霞山夜坐》诗:“山头戒坛路,幽映雪巖侧。”
分類:积雪山岩
《漢語大詞典》:嵁岩(嵁巖)
亦作“ 嵁巗 ”。 高峻的山岩。庄子·在宥:“故贤者伏处大山嵁巖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慄乎庙堂之上。” 陆德明 释文:“嵁当为湛,湛巖,犹深巖,因其以山巖言,故变从水者而从山耳。” 唐 柳宗元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将为穹谷嵁巖渊池於郊邑之中,则必輦山石,沟涧壑,凌絶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 宋 朱熹 《赋归云洞》诗:“云何感慨士,伏死嵁巖中。” 清 方苞 《跋石斋黄公手札》:“及引身以退,匿迹於嵁巗深谷之中。”
分類:高峻山岩
《漢語大詞典》:连岩(連巖)
连延的山岩。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石门最高顶》诗:“连巖觉路塞,密竹使逕迷。” 唐 蔡文恭 《奉和夏日游山应制》:“连巖耸百仞,絶壑临千丈。”
分類:连延山岩
《漢語大詞典》:岩隐(巖隱)
(1).山岩幽深偏僻。 汉 桓谭 新论·慎独:“荃蓀孤植,不以巖隐而歇其芳;石泉潜流,不以涧幽而不清。”
(2).隐居山中。 唐 韦应物 《和吴舍人早春归沐西亭言志》诗:“即事同巖隐,圣渥良难违。”
《漢語大詞典》:嵚岩(嶔巖)
1.谓外倾的山岩。《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师出, 百里子 与 蹇叔子 送其子而戒之曰:‘尔即死,必於 殽 之嶔巖,是 文王 之所辟风雨者也。’” 明 李贽 《其思革子》:“当其时,三人皆赴 楚 ,幸而同会於赴 楚 之途,不幸而同风雪於嶔巖之间。”
2.倾斜。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盘石裖崖,嶔巖倚倾。” 颜师古 注引 郭璞 曰:“嶔巖,欹貌。”
3.深邃。文选·扬雄〈甘泉赋〉:“崇丘陵之駊騀兮,深沟嶔巖而为谷。” 李善 注:“嶔巖,深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