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74,分45页显示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杭爱山
阿苏山
半屏山
阳明山
宝塔山
狐岐
桂车
鹄鸣山
姑余
富士山
木皮岭
崌山
诸次
涿涂山
四隤山
《国语辞典》:杭爱山(杭爱山)  拼音:háng ài shān
山名。古燕然山,位于蒙古中部,为阿尔泰山东南支脉,蜿蜒东走,与肯特山相接,主峰鄂特冈腾格里峰海拔四千零三十一公尺。
《国语辞典》:阿苏山(阿苏山)  拼音:ā sū shān
Aso Mountain
山名。位于日本九州岛熊本县阿苏市,是世界有名的活火山。喷烟不绝,明成祖时封为日本寿安镇国之山,高一千五百九十二公尺。
《国语辞典》:半屏山  拼音:bàn píng shān
山名。位于高雄市左营区、楠梓区交界处。海拔二百二十四公尺,因山的一面是断崖,另一面是斜坡,远观似一座屏风,故称为「半屏山」。
《国语辞典》:阳明山(阳明山)  拼音:yáng míng shān
山名。位于台北市之北,七星山之南。大正十二年(西元一九二三年),由日本人山本义信开发为公园。台湾光复后,划定特别区,进行有计画的整建工作,开辟出前山公园与后山公园。山多温泉、樱花,为台北近郊名胜之一。每年二月中旬至四月初为花季,园内茶花、杜鹃花等盛开,上山赏花者络绎不绝。旧称为「草山」,后为纪念明代大儒王阳明而改名为「阳明山」。
《漢語大詞典》:宝塔山(寶塔山)
山名。在 陕西省 延安 城郊,山上有宝塔,故称。 贺敬之 《回延安》诗:“几回回梦里回 延安 ,双手搂定 宝塔山 。” 白桦 《周总理,您在亿万人民心中永生》诗:“在隆隆的炮声中回顾 宝塔山 啊! 延河 长流, 延水 清清,一往情深。”
《漢語大詞典》:狐岐
山名。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 狐岐之山 。” 毕沅 注:“山在今 山西 孝义县 西八十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文水:“ 文水 ,又东南流,与 胜水 合,水西出 狐岐之山 。”
分類:山名
《漢語大詞典》:桂车(桂車)
(1).山名。《楚辞·九思·疾世》:“踰 陇堆 兮渡漠,过 桂车 兮 合黎 。”原注:“ 桂车 、 合黎 皆西方山之名。”
(2).用桂木制造的车子。泛指华贵的车子。 明 陆深 《南征赋》:“桂车兰轩服麒麟兮,登高临深送远人兮。”
《漢語大詞典》:鹄鸣山(鵠鳴山)
山名。即 鹤鸣山 。在 四川省 崇庆县 西北。鵠,通“ 鹤 ”。三国志·魏志·张鲁传:“祖父 陵 ,客 蜀 ,学道 鵠鸣山 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 宋 陆游 《书寓舍壁又》诗:“ 鵠鸣 山谷曾游处,剩欲扶犁学老农。”自注:“ 鵠鸣 ,一名 鹤鸣 ,在 邛 之 大邑县 。”
《漢語大詞典》:姑余(姑餘)
(1).山名。即 姑苏山 。《淮南子·览冥训》:“过归鴈於 碣石 ,軼鶤鸡於 姑餘 。”参见“ 姑苏 ”。
(2).海名。文选·左思〈魏都赋〉:“若咆 渤澥 与 姑餘 ,常鸣鹤而在阴。” 吕延济 注:“ 渤澥 、 姑餘 ,皆海也。”
分類:山名姑苏
《國語辭典》:姑苏(姑蘇)  拼音:gū sū
江苏省吴县的旧称。参见「吴县」条。
《国语辞典》:富士山  拼音:fù shì shān
山名。在日本本州岛中南部,东京西南。高三千七百七十七公尺,山形如锥,上掩白雪,为日本的圣山,也是日本人的精神堡垒。
《漢語大詞典》:木皮岭(木皮嶺)
山名。在今 甘肃 成县 东。山势高峻,古代为入 陇 要冲。 唐 杜甫 《木皮岭》诗:“南登 木皮岭 ,艰险不易论……远岫争辅佐,千巖自崩奔。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 清 陈维嵩 《念奴娇》词:“ 麦积山 高, 木皮岭 滑,度 陇 何须怯。”
《漢語大詞典》:崌山
山名。在 四川省 。山海经·中山经:“﹝ 岷山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 崌山 , 江 水出焉,东流注于 大江 。” 清 毕沅 谓疑即 四川 名山县 西的 蒙山 。
《漢語大詞典》:诸次(諸次)
(1).山名。山海经·西山经:“又北八十里,曰 诸次之山 ……是山也,多木无草,鸟兽莫居,是多众蛇。”
(2).水名。后又名 葭芦川 、 沙河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十·榆林镇》:“ 诸次水 ,在镇东北。水经注:上郡 诸次县 有 诸次山 , 诸次水 出焉。其水东逕 榆林塞 ,为 榆谷水 ,即 榆溪 也,下流入於 黄河 。”
《漢語大詞典》:涿涂山
山名。在今 蒙古人民共和国 车车尔勒格 南部。史记·匈奴列传:“ 匈奴 大围贰师将军…… 汉 復使因杅将军 敖 出 西河 ,与彊弩都尉会 涿涂山 ,毋所得。” 裴駰 集解:“ 徐广 曰:‘涂音邪。’” 司马贞 索隐:“涂音以奢反。” 张守节 正义:“ 匈奴 中山也。”
《漢語大詞典》:四隤山
山名。在 安徽 和县 北七十五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淮水:“ 淮水 又东, 池水 注之。水出 东城县 ,东北流,逕 东城县 故城南。 汉 以数千骑追 羽 , 羽 帅二十八骑引 东城 ,因 四隤山 ,斩将而去,即此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