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馀姚人,字静能。号栲栳山人。尝作三哀诗吊宋遗民之在里中者。沦落不偶。有《栲栳山人集》。
元诗选
安卿,字静能,馀姚人。自号栲栳山人,以所居近栲栳峰也。与李著作季和、危学士太朴相善。尝作《三哀诗》,吊宋遗民之在里中者。寄托深远,有俯仰今昔之思焉。岑氏昆季多以科名显者,而静能独沦落不偶。其《简王子英诗》云:「平生耕稼心,愧此老病躯。」又云:「老成愧苟得,童稚羞无官。」又《会资敬庵诗》云:「我穷不出门,颇觉天地窄。」何其坎壈抑郁之甚也。兵火之馀,典籍散佚,而今日尚知有静能者。岂非显晦亦各有数邪。

人物简介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子方,临川人。出家上清宫号清壑樵史别号雪鹤山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平江吴江人,号紫微,又号林屋道人。以儒入道,居昭灵观,于州东雪滩结亭,名曰“挂蓑”。好学工诗,访天下仙山,有所得,辄寄于诗。绘有《仙山访隐图》。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子微,号林屋山人。吴江昭灵观道士。

人物简介

元诗纪事
致中字鹤龄,号华阳山人,宛陵人。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鹤龄,号华阳山人。宛陵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1—1325 【介绍】: 元台州天台人,字继可,号得静山人。纯悫慎重。隐居不仕。善吟咏。以子贵,赠江浙儒学副提举。有《得静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2—1366 【介绍】: 元兴化莆田人,字汝质,号去华山人。洪岩虎子。郡学聘为训导。诗文激宕淋漓,为闽人之冠。有《续轩渠集》。
元诗选
希文,字汝质,莆田人。其父岩虎,号吾圃,宋贡士,为兴化教谕。希文,其次子也。岩虎与坐万山中,朝晡盂饭,烧芋咬菜相倡和,无愠色。岩虎有集曰《轩渠》,希文因自号《续轩渠集》。岩虎卒,嗣为乡先生,郡之名族争致西席。郡庠聘为训导,大宾延请无虚岁,卒时年八十有五。以生年考之,当生于前至元壬午,卒于至正丙午,实与元代相终始。郡人林以顺谓其诗得意处,皆自肺腑流出。至于造语鍊字之法,颇费工夫。易隐卓器之曰:吾圃试校游洋翁季枕边谈诗,以「僧敲未敢一言定,鸟过曾安几字来」之句授之。《夜卧三鼓闻书声》云:「有子定知吾事足,贫家颇觉此声佳。」《志喜》云:「甫讥失学难为比,琰见趋庭喜可知。」所谓是父是子,自成一家机轴者也。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汝质,莆田人。有续轩渠集。
陶煜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6—1358 【介绍】: 元台州路黄岩人,字明元,号逍奥山人,又号白云漫士。陶宗仪父。从周仁荣学,历归安县典史,改上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常州江阴人,字之近,号空谷山人。好读书,隐居教授,笃行古道,里中多化之。元末兵乱,所过残毁。远乃筑土为室,啸歌其中。有《豆亭集》。
元诗选
远字之近,江阴凤歌乡人。隐居教授,自号空谷,因称空谷先生。身癯神骨秀竦,目光烨烨,好著小冠,戴方山棕笠,衣白绮裘,俨然神仙中人。行出,一市尽惊。至正壬辰,乡寇窃发,所过残毁。乃筑土为室,啸歌其中,长吟短咏,语必惊人。如《龙门桐歌》、《小石湾行》、《澄江八景》等篇,传诵人口。所著《豆亭集》、《学诗管见》。尝自序其诗曰:虫之𦒃𦒃,鸟之嘤嘤,机动籁鸣,岂得已、不已乎?不得已乎耳!卒年七十二。同里王逢挽诗云:「襄阳一耆旧,东鲁古先生。」盖重之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7—1383 【介绍】: 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元诗选
良字叔能,浦江人。少学文于柳待制贯、黄侍讲溍,学诗于余忠宣阙,皆得其师承。起为月泉书院山长。至正辛丑,以荐授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儒学提举。然时事已不靖,无可行其志。乃携家浮海至中州,欲与豪杰交,而卒无所遇,遂南还四明。四明多山水,耆儒故老往往流寓于兹,因相与宴集为乐,酒酣赋诗,击节歌咏,闻者悲而壮之。洪武壬戌,召至京师,试文词若干篇,留会同馆,命大官给膳,欲官之,以老病固辞,忤旨待罪。次年四月,卒于寓舍,年六十七。叔能世居九灵山下,自号「九灵山人」。有《九灵山房集》三十卷。王袆谓其诗质而敷,简而密,优游而不迫,冲澹而不携,上追汉魏之遗音而自成一家。叔能自元亡后,故国旧君之思,往往见于篇什。其自赞曰:处荣辱而不二,齐出处于一致,歌黍离麦秀之诗,咏剩水残山之句,则于二子,庶几无愧。苏伯衡赞其画像曰:其跋涉道涂也,类子房之报韩,其傍徨山泽也,犹正则之自放,叔能殆欲终其身为有元之遗民者欤!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叔能,浦江人。元末为儒学提举。有九灵山人集。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叔能,浦江人。至正中以荐授淮南江北儒学提举有九灵山房集二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9—1388 【介绍】: 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元诗选
逢字原吉,江阴人。弱冠有文名,至正中,尝作《河清颂》,行台及宪司交荐之,皆以疾辞。世居江上之黄山,自号席帽山人。避地无锡梁鸿山,未几迁松之青龙江,名所寓曰「梧溪精舍」,自号「梧溪子」。盖以大母徐尝手植双梧于故里之横江,志不忘也。又徙上海之乌泾,筑草堂以居,曰「最閒园」,自号「最閒园丁」。明初,以文学录用。其子通事令掖,以父老泣请,命罢之。年七十卒,洪武戊辰岁也。有《梧溪诗集》七卷,钱牧斋《列朝诗集》载之前编。谓原吉当张氏据吴,大府交辟,坚卧不就。而又称其为张氏画策,使降元以拒台。此何说也?张士德之败在丁酉三月,其时张氏尚未降元也。而谓其于楚公之亡有馀恫焉,未知其为元乎?抑为张氏也?原吉一老布衣,沐浴于维新之化者二十年,其子已通仕籍矣。而谓其故国旧君之思,至于此极,西山之饿,洛邑之顽,未知其又何所处也!牧斋好为曲说,至引谢皋羽、犁眉公为喻,抑何其不相类乎!然原吉之诗,志在乎元,则成其为元而已矣。故附于遗民之例而录之。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原吉,称席帽山人,江阴人。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原吉,江阴人。自号席帽山人有浯溪诗集七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僧。嘉兴语溪人,初名文诚,后名道元。字觉隐,号辅成山人、大同山翁、凝始子。尝主本觉寺。后寓吴下。喜山水,以诗自豪。又善画山水。有《凝始子集》。
元诗选
本诚初名文诚,字道元,(一作原)后名道元,字觉隐,嘉禾语溪人。住兴圣禅寺,嗣法虚谷陵禅师。又主本觉寺,寓吴下佳山水间。居无常处,以诗自豪。与天隐至公、笑隐䜣公诗声相埒,呼为诗禅三隐。天隐先化去,师与笑隐洪武初尚在,有文集行世。道元喜诙谐,常与程渠南同食蕈,道元嘱赋,渠南应声云:「头子光光脚似丁,祗宜豆腐与波棱。释迦见了呵呵笑,煮煞许多行脚僧。」闻者绝倒。又善书,山水学巨然,翎毛竹石俱有洒脱之韵。自云吾尝以喜气写兰,以怒气写竹。每画毕,辄喜题跋其上。自称辅成山人、大同山翁、凝始子,或诡言「蜀畤坾公笔」云。
槜李诗系·卷三十
本诚一作本成,又名文诚,字道原,号觉隐,崇德人。嗣法于陵虚谷,与天隐、笑隐友善,世号三隐。至正间,住嘉兴兴圣、本觉二寺。姚绶作记,称其善诗画,写竹有掀簸之态。有文集行世。至正七年,嘉禾城西有乌数千营巢于地,围八尺,崇五尺。未几,大盗弄兵海上,红巾继起。本诚著乌城志五百馀言,宋濂爱其文,删之以附集中。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初名文诚,字道原,后名道元,字觉隐,嘉禾人。主兴圣禅寺,又主本觉寺。洪武初示寂,有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末明初常州府无锡人,名永升,以字行,钱子正侄。元末进士,明初为华亭知县,进翰林修撰,官至周王府长吏。善棋,待诏禁中,成祖常呼为棋仙。自号锦树山人。卒官。有《锦树集》。
人物简介
钱仲益(1332-1412),明诗文家。名允异,一名永升,字仲益,以字行,自号锦树山人。无锡人。钱子正侄。著有《锦树集》。《盛明百家诗前编》收有其《钱翰撰集》一卷。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无锡人。永乐初以翰林编修转王府长史有锦树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五
仲益名允升,以字行,无锡人。元末中浙江乡试,为杭州路录事。洪武末举明经,为本县训导。建文中以荐入为太常博士,迁翰林修撰。永乐初改汉府长史。有《锦树山人集》八卷。 (都穆《谈纂》:无锡钱仲益,洪武末为本县训导。后以御史荐,入为太常博士,与修《高帝实录》,升为翰林修撰,卒于汉府长史。后汉府谋叛事败,帝阅其启,大加赏叹,其家得免于难。) (《盛明百家诗》:锦树兼善写生,所题图画,人以左手字迹验之。) 田按:《诗综》称仲益为周府长史。馀检《锦树山人集》,有《奉令作战马歌》云:「王师奉天命,南征下江淮。乘之大小七十战,南众望风先已摧。屹然当阵如立壁,猛气淩空势无敌。仰天奋迅时一鸣,万马震惊皆辟易。曾著六矢不动身,其锋锐若雷将军。」又有《奉令作大将军八面风歌》云:「身居玉怅临三军,牙旗双立开辕门。周围森拥百万甲,剑气射落秋空云。」考《明史》,成祖起兵,汉王高煦从,常为军锋,成祖屡濒于危,转败为功者,高煦力为多。正与仲益奉令所作诗意合。周王橚成祖起兵时,已为建文帝锢之京师,安得有奉命南征事也。后又检《都公谈纂》,得所谓仲益卒于汉府长史者,与馀言合,益信竹周府之说非其实也。仲益身事骄王,必有如古所谓以诗三百篇谏者。一时贤傅,所当表章其事,以补史阀。其诗风格老成,在三华中当为巨擘。仲益有《弈棋》诗云:「我老无所好,所好惟弈棋。每遇对手时,竟夕不告疲。不惟忘忧乐,宁复知饱饥。方当得意候,如病逢良医。又如好饮人,妙趣只自知。」仲益待诏禁垣时,成祖呼为棋仙,此亦翰苑一段佳话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3—1378 【介绍】: 元庐州人,字用文。初名诺木罕,号友石山人。袭为千户,有能名。荐授庐州路治中,累官潮州路总管。元亡,屏居永福观猎山,黄冠野服,与樵童、田夫、渔父杂处。明太祖闻其贤,强起之,自刎死。
元诗选
翰字用文,灵武人。先世本齐人,没于西夏。元初,赐姓唐兀氏。从下江淮,以领兵千户镇庐州,家焉。翰初名那木罕,年十六,领所部有能名。省府交荐,除庐州路治中,改福州路,寻以同知升理问官,综理永福、罗源二县。擢江西福建行省郎中。平章陈有定据守全闽,留居幕府,敬且惮之。表授潮州路总管,兼督循、梅、惠三州。陈氏败,浮海抵交占界,不果。屏居永福之观猎山,自号友石山人,箨冠卉服,葛屦绳带,与樵童、牧竖、田夫、渔父杂处,如是者十年。辟书再至,叹曰:女岂可更适人哉。时长子称才九岁,属其友人吴海,且赋诗见志云:「昔在潮阳我欲死,宗嗣如丝我无子。彼时我死作忠臣,覆祀绝宗良可耻。今年辟书亲到门,丁男屋下三人存。寸刃在手顾不惜,一死却了君亲恩。」遂自引决,年四十六。时明洪武戊午之二月也。用文将家子,有古烈士风,晚年隐忍林壑,尤以诗自娱。庐陵陈仲述谓皆心声之应,而非苟然炫葩组华者。此遗稿即其子称所掇拾,称永乐中为简诗,以能诗名。
钦定四库全书·友石山人遗稿·提要
臣等谨案:友石山人遗稿一卷,元王翰撰。翰字用文,其先西夏人。元初从下江淮,授领兵千户,镇庐州,因家焉。翰少袭职,有能名,累迁江西福建行省郎中。陈友定留居幕府,敬而惮之,表授潮州路总管,兼督循、梅、惠三州。友定败,浮海抵交趾,不果。屏居永福之观猎山,著黄冠服者十一年。洪武间,辟书再至,翰以幼子称,托其故人吴海,遂自引决。翰本将家子,志匡时难,不幸遭宗邦颠沛,其慷慨激烈之气,往往托之声诗。故虽篇什无多,而沈郁顿挫,凛然足见其志节。如题画葵花云:怜渠自是无情物,犹解倾心向太阳。送陈仲实还潮阳云:归去故人如有问,春山从此蕨薇多。大都憔悴行吟,不忘故国。其绝命诗云:昔在潮阳我欲死,宗嗣如丝我无子。彼时我死作忠臣,覆祀绝宗良可耻。今年辟书亲到门,丁男屋下三人存。寸刃在手顾不惜,一死却了君亲恩。则于死生之际,明决如此,亦可知其志之素定也。顾嗣立元诗选仅载翰诗二十七首,此乃其子称所辑,凡诸体诗八十四首,前有陈仲述序,后附志铭、哀词等七篇,皆吴海所作。已别载海所作闻过斋集,兹不具录云。
友石山人遗稿·序
诗者,声之文也,本于内而发于外者也。仁义之发醇以正,忠愤之感激以烈,骄侈之言淫,放僻之辞诞,岂偶然之故而已哉。粤自唐虞圣神以敬畏一心,发而为赓歌。慎念之语成。周君臣以中正一理,敷而为皇极敷言之教。下逮乎三百篇之制,或沨沨乎正音,或末响之流变,皆非有出于人心之外也。战国之间,屈平氏以其忠愤奋激之心,一寓于离骚之作。炎汉以降,苏武、诸葛亮以其忠直义勇之气,再变而为五言之体。昔渊明得其冲淡自然之趣,唐少陵寓其忠君忧国之诚,又岂有出于是心之外哉!洪武庚午,余来闽郡,庠生王称奉其父友石山人遗稿谒予,请序其首。予观其诗,毋虑百馀篇,而咏于感慨者,极忠爱之诚;得于冲澹者,适山林之趣。已心异之,而未知其详。及取其自决一首读之,凛然如秋霜烈日之严,毅然如泰山岩岩之象。出处之分明,死生之理得,然后知其尝任于胜朝,而秉义于今日。故凡其所作,皆心声之应,而非苟然炫葩组华者比。且徵余向之所云者,为益信也。噫,观是篇者,固可以求其心,尤当以景其行,则可以相忘于言语之外矣,于余言何有哉。因其请之勤,而感其辞之寓,遂书以归之。山人名翰,字用文,友石盖其自号也。时仲春初吉,前进士监察御史庐陵陈仲述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5—1424 【介绍】: 明回回人。曾祖阿老丁与弟乌马儿皆元时巨商,家居武昌。元末避乱至浙江,因方国珍歧视色目人,转徙逃匿,为童子师,或寄寓寺庙,或卖浆自给。明初还武昌。好学洽闻,精诗律,赋诗情辞悱恻,晚年学佛,结庐居父墓。有《海巢集》、《鹤年诗集》。
元诗选
鹤年,以字行,一字永庚,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为巨商,以其赀归元世祖,世为显官。父职马禄丁,官武昌县达鲁花赤,有惠政,留葬焉。鹤年年十八,值兵乱,仓卒奉母走镇江。母殁,盐酪不入口者五年。避地越江上,又徙四明,行台省交辟不就。时方氏深忌色目人,鹤年转徙逃匿,旅食海乡,为童子师,或寄居僧舍,卖药以自给。先是生母冯阻绝东村,病死,瘗废宅中。道既通,鹤年还武昌,痛哭行求,梦其母以告,踪迹得之。齧血沁骨,棺敛以葬。晚年屏绝酒肉,庐父墓以终其身,明永乐间卒。乌斯道为作《丁孝子传》,戴叔能作《高士传》,以申屠蟠儗之。序其诗谓「注意之深,用工之至,尤在于五七言近体」。澹居老人题《海巢集》亦云:「忠义慷慨,有《骚》《雅》之遗意。」鹤年家世仕元,诸兄之登进士第者三人,遭时兵乱,不忘故国。尝有句云:「行踪不逐枭东徙,心事惟随雁北飞。」亦可悲也。录其诗为元季诸人后劲,而两兄之作附焉。
人物简介
丁鹤年(1335~1424)字永庚,号友鹤山人。生于元惠宗元统三年,卒于明太宗永乐二十二年,终年九十岁。武昌籍色目人,其父职马禄丁任武凸达鲁花赤。鹤年以父名丁为姓丁。元朝末,父官武昌,遂为武昌人。元亡,避四明。方国珍据浙东,最忌色目人,他转徙逃匿。明初,还武昌,生母已前死,不知殡处,恸哭行求,得骨以葬。晚学浮屠,结庐居父墓。鹤年好学洽闻,精诗律,自以家世仕元,赋诗情词悱恻。有《丁鹤年集》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闽县人,一作福建连江人,自号云居山人。善画山水,兼写真。洪武间,选取入京,有节操,尝有驸马都尉偕郡马王恭逼使画像,昭甫掷笔大哭去,二人无如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