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龙山镇(龙山镇)  拼音:lóng shān zhèn
乡镇名。位于山东省历城县。因出土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器而著名。
《国语辞典》:聊城县(聊城县)  拼音:liáo chéng xiàn
县名。在山东省西部,大运河流贯其间。地势平坦,昔日商务繁盛,近年由于河道淤塞,市况渐衰。农产有棉花、小麦、大豆等。有纺织工业。名胜古迹有铁塔、光岳楼等。
《国语辞典》:南北洋  拼音:nán běi yáng
泛指中国沿海地方。山东以北为「北洋」,江苏以南及长江各地为「南洋」,统称为「南北洋」。
《国语辞典》:莱阳县(莱阳县)  拼音:lái yáng xiàn
县名。在山东省栖霞县之南。境内以产梨著称。
《国语辞典》:王仙芝  拼音:wáng xiān zhī
人名。(?~西元878)唐濮州(今山东省濮县)人,僖宗初年聚众作乱,黄巢响应,寇荆南,势甚猖獗,后被招讨史曾元裕击破,因而被斩。
《漢語大詞典》:红丝石(紅絲石)
我国 山东省 青州市 所产的砚石。石质赤黄,有红纹如丝,萦绕石面,故名。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 欧公 《研谱》,以 青州 红丝石为第一。”参见“ 红丝砚 ”。
《國語辭典》:红丝砚(紅絲硯)  拼音:hóng sī yàn
山东省益都县出产的砚台。相传其红丝石是最好的砚台材料,质地润泽,颜色赤黄,有红色条纹如丝,萦绕石面,故称为「红丝砚」。据说质料天下第一,用墨匣盖著,墨汁可以数天不乾。
分類:山东
《國語辭典》:耿饼(耿餅)  拼音:gěng bǐng
一种小而厚的柿饼。《儒林外史》第一回:「他慌忙打开行李,取出一匹茧䌷,一包耿饼,拿过去拜谢了秦老。」
《漢語大詞典》:蜉蝣岛(蜉蝣島)
岛名。在 山东省 莱州市 。俗称 芙蓉岛 。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古人或仙去,海鹤何年还;北望 蜉蝣岛 ,碧镜拥翠鬟。”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四:“ 莱州府 西八百里,海中有 蜉蝣岛 ,浮沉水面,如蜉蝣然。”
分類:山东芙蓉
《國語辭典》:捻子  拼音:niǎn zi
1.搓紧成条的绳状物。如:「药捻子」、「纸捻子」。也称为「筒子」、「捻儿」。
2.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活动于北方的捻匪。参见「捻匪」条。
《漢語大詞典》:泥母
古地名。 春秋 鲁 地,在今 山东省 金乡县 东南。泥,或作“寧”、“宁”。春秋·僖公七年“盟于 宁母 ” 晋 杜预 注:“ 高平 方与县 东有 泥母亭 。音如宁。”
《國語辭典》:礼器碑(禮器碑)  拼音:lǐ qì bēi
东汉的碑刻。桓帝永寿二年(西元156)立。碑中记述鲁相韩敕修饬孔庙、重造礼器等活动。书法结体方整,笔画瘦劲峻逸、顿挫飞动。碑阴及两侧刻当时资助官吏名及钱数,文字完好,用笔自然奔放。为习汉隶者的范本。
《漢語大詞典》:鲁砚(魯硯)
用 山东 所产砚石制成的砚。 山东 ,古 鲁 地。石质嫩润,坚而不顽,细而不滑,色泽纹采各具特色。 赵朴初 《片石集·鲁砚》:“吾友近自 青岛 归,为余屡道鲁砚好。今朝为致一方来,到眼渊渊青未了。”
分類:山东砚石
《國語辭典》:戚继光(戚繼光)  拼音:qī jì guāng
人名。(西元1528~1585?)明代定远人,一说蓬莱人。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历官浙江参将、福建总兵官等,平海盗,功最著,总理苏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节制严明,边备修饬,后改官广东,罢归,卒谥武毅。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记》、《止止堂集》等。
《國語辭典》:金钟罩(金鐘罩)  拼音:jīn zhōng zhào
一种武术。运用气功,体外有如金钟覆罩,可不畏刀剑。
《国语辞典》:胶州湾(胶州湾)  拼音:jiāo zhōu wān
海湾名。位于山东省胶县南劳山山角,为黄海的海湾。宽阔水深,可容纳巨舰。西元一八九七年,租与德人,欧战爆发,为日本所据,后经太平洋会议交还中国。也称为「胶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