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33,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上屈
屈礼
屈摺
屈马
屈事
屈声
日屈
挠屈
屈滞
屈眴
屈心
屈降
委屈
屈沱
屈律
《骈字类编》:上屈
唐书南诏传永昌之西野桑生石上其材上屈两向而下植取以为弓不箸漆而利名曰瞑弓
《漢語大詞典》:屈礼(屈禮)
(1).曲尽礼仪。陈书·高祖纪上:“屈礼交盟,神祇感咽,故能使舟师并路,远邇朋心。”
(2).谓屈身降礼。新唐书·韦思谦传:“性謇諤,颜色庄重,不可犯。见王公,未尝屈礼。”
《漢語大詞典》:屈摺
犹歪曲。 清 方苞 《〈春秋直解〉序》:“盖屈摺经义以附传事者,诸儒之蔽也。”
分類:歪曲
《漢語大詞典》:屈马(屈馬)
战国 屈原 、 汉 司马相如 的并称。两人都是辞赋大家。 宋 刘克庄 《沁园春·七和林卿韵》:“笑杀竖儒,错翻故纸, 屈 马 何曾有艷香。”
《漢語大詞典》:屈事
(1).屈身侍奉。《前汉演义》第四二回:“但恐内外功臣,各怀异志,若知皇上崩逝,未必肯屈事少主。”
(2).指委屈的事。《征四寇》第二回:“ 宋江 听罢便曰:‘这般屈事,我怎地知!’”
《漢語大詞典》:屈声(屈聲)
指因受屈而形成的声誉。 唐 无名氏 玉泉子:“此人调举久不第,亦颇有屈声。”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 蕡 期月之间,屈声播於天下。”
分類:受屈声誉
《漢語大詞典》:日屈
日渐穷尽。宋史·吕大忠传:“养兵猥众,国用日屈, 汉 之屯田, 唐 之府兵,善法也。”
分類:日渐穷尽
《漢語大詞典》:挠屈(撓屈)
(1).屈服。周书·王思政传:“引见 文襄 ,辞气慷慨,无挠屈之容。”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元年:“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 济 未尝挠屈。” 清 冯桂芬 《与吉抚部书》:“至某等皆枢要所不喜,执事显与立异,毅然不为所挠屈。斯其居心,虽古大臣何以加之。”
(2).枉曲。 宋 欧阳修 《论梁举直事封回内降札子》:“伏以曲庇小臣,挠屈国法,自前世帝王,苟有如此等事,史册书之。”明史·耿九畴传:“屡辨疑狱,无所挠屈。”
分類:屈服枉曲
《國語辭典》:屈滞(屈滯)  拼音:qū zhì
1.命运乖滞,屈居下位的人。《三国志。卷五十二。吴书。步骘传》:「骘前后荐达屈滞,救解患难,书数十上。」
2.应对困难。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八:「包十圣,贯三才,箴八儒,擿五礼,华无不应声屈滞。」
《漢語大詞典》:屈眴
指一种由木棉心织成的细布。传说 达摩 所传袈裟即以此布裁成。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习禅·慧能:“其塔下葆藏屈眴布欝多罗僧,其色青黑碧縑复袷。” 元 耶律楚材 《戏作》诗之一:“屈眴轻衫裁鸭緑,葡萄新酒汎鵞黄。”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释加文佛生日生年俱足论:“又 梁 时, 天竺 达摩 至 中国 ,有 迦叶 传衣,乃西域屈眴布,木棉花心织成者。”
《國語辭典》:屈心  拼音:qū xīn
1.屈抑心愿。《楚辞。屈原。离骚》:「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2.亏心、昧心。如:「对于这件事,同学自觉屈心,所以向我道歉。」
《韵府拾遗 绛韵》:屈降
隋书礼仪志父在为母出适后之子则屈降之以期期而服除无复衰麻
《國語辭典》:委屈  拼音:wěi qu
1.屈抑不伸。常指冤怨不得伸雪,或才情不得发展。《红楼梦》第六一回:「这五儿心内又气,又委屈,竟无处可诉。」
2.使受冤怨。《红楼梦》第二三回:「好宝贝,你只管去,有我呢。他不敢委屈了你。」《文明小史》第四一回:「如今做了知府,少不得要委屈他也要请安了。」
《漢語大詞典》:屈沱
指 屈原 故居。 宋 陆游 《建宁重五》诗:“ 归州 猿吟鸟啼里, 屈沱 醉归诗满纸。”
分類:故居
《高级汉语词典》:屈律
弯曲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