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蚓结(蚓結)
像蚯蚓一样屈曲。语出礼记·月令:“﹝仲冬之月﹞蚯蚓结。” 宋 曾巩 《道山亭记》:“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鏤。”
分類:蚯蚓屈曲
《國語辭典》:拳跼  拼音:quán jú
局促卷曲,不得舒展的样子。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
《漢語大詞典》:九带(九帶)
佛教禅宗汇编的九种教理。即:佛正法眼藏带、佛法藏带、理贯带、事贯带、理事纵横带、屈曲垂带、妙叶兼带、金针双销带和平怀常实带。见《浮山远录》。 宋 黄庭坚 《赠隐清寺正禅师》诗:“擗开 华岳 三峯手,参得 浮山 九带禪。”
《漢語大詞典》:层曲(層曲)
(1).高大屈曲。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渐臺临池,层曲九成。” 吕向 注:“层,高也。九成,九重也。高大屈曲,九重而成。”
(2).指高大屈曲的建筑物。 南朝 梁 沈约 《伤春》诗:“年芳被禁籞,烟花绕层曲。”
《國語辭典》:蜷曲  拼音:quán qū
弯曲、捲曲。如:「小猫蜷曲在沙发上睡觉。」
《漢語大詞典》:蜗书(蝸書)
指古文字。因屈曲如蜗涎痕,故称。 明 周应治 《霞外麈谈·感通》:“时取古人妙迹,以观鸟篆蜗书。”
《漢語大詞典》:赤篆
指旧时道士的符箓。因用朱笔书写,笔画屈曲如篆,故称。 宋 苏轼 《太白词》之二:“飞赤篆,许閶闔,走阴传,行羽檄。”
《漢語大詞典》:蹲立
谓兽类后肢屈曲臀部着地而前肢直立。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乙·桂岩鸷兽》:“尝有一虎,为箭所伤,不能行,倚树蹲立。”
《漢語大詞典》:曲录床(曲录牀)
僧家用的禅床。因刻木成屈曲形为之,故名。 宋 陆游 《新作火阁》诗之二:“中安煮药膨朜鼎,傍设安禪曲录牀。” 清 金农 《秋雨》诗:“何以曲录牀,偃卧弔孤影。”亦作“ 曲录木 ”。《宋园悟佛果禅师语录》五:“三万二千师子座,争及此箇曲录木。”
《漢語大詞典》:郤曲
亦作“郄曲”。 曲折,屈曲。 晋 戴凯之 竹谱:“弓竹如藤,其节郄曲,生多卧土,立则依木,长几百寻,状若相续。” 章炳麟 《訄书》目录:“幼慕独行,壮丁患难,吾行郤曲,废不中权。”
分類:曲折屈曲
《漢語大詞典》:囷轮(囷輪)
轮囷。屈曲貌。 唐 张说 《岳阳石门墨山二山相连有禅堂观天下绝境》诗:“囷轮江上山,近在 华容县 。”
分類:屈曲
《漢語大詞典》:奋轧(奮軋)
谓草木萌生。汉书·律历志上:“奋轧於乙。”乙,象草木初生屈曲状。
《漢語大詞典》:蜿蝉(蜿蟬)
(1).蛟龙盘屈貌。 汉 王逸 《九思·守志》:“乘六蛟兮蜿蝉,遂驰骋兮陞云。” 三国 魏 曹植 《九华扇赋》:“效虬龙之蜿蝉,法虹霓之氤氲。”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金匏既动,望蜿蝉之游龙。”
(2).指萦回屈曲。 清 梅曾亮 《复上汪尚书书》:“而蜿蝉迤邐,千里始尽,不测其气脉之所终。”
《漢語大詞典》:盘委(盤委,槃委)
盘曲。 清 刘大櫆 《张讷堂诗序》:“ 龙眠之山 ……其清淑葱灵之气,盘委积叠而钟之於人。”
槃委:盘绕屈曲貌。后汉书·马融传:“瀇瀁沆漭,错紾槃委,天地虹洞,固无端涯。”
《漢語大詞典》:要绍(要紹)
(1).屈曲貌。
(2).犹妖娆。文选·张衡〈西京赋〉:“要绍修态,丽服颺菁。” 薛综 注:“要绍,谓娟嬋作姿容也。”参见“ 妖嬈 ”。
《國語辭典》:妖娆(妖嬈)  拼音:yāo ráo
美丽而轻佻的样子。三国魏。曹植〈感婚赋〉:「顾有怀兮妖娆,用搔首兮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