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3,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闺帏
蓬阙
混处
处室
同房
公寓
河宫
熟番
灵室
九禁
搬家
椒屋
里廛
边户
逼处
《漢語大詞典》:闺帏(閨幃)
亦作“ 闺帷 ”。
(1).闺房的帷幕。借指妇女居住的地方。《后汉书·刘瑜传》:“今女嬖令色,充积闺帷,皆当盛其玩饰,冗食空宫,劳散精神,生长六疾。此国之费也,生之伤也。” 清 戴名世 《詹烈妇传》:“吾县在 明 时号为礼义之邦,沿至於今,而故家遗风多不復存矣,独闺幃之中,犹有曩时之风烈。”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格言·闹房:“乃入闺幃而忘形迹,善戏謔兮!”
(2).借指妇女或与妇女有关的事物。 明 高柄 《〈唐诗品汇〉总叙》:“ 贞观 、 永徽 之时, 虞 魏 诸公,稍离旧习, 王 、 杨 、 卢 、 骆 ,因加美丽, 刘希夷 有闺帷之作, 上官仪 有婉媚之体,此初 唐 之始製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禺山戏语:“缠足本闺幃琐屑,故学者多忽之,因歷考其説如右。” 清 钮琇 觚賸续编·献诗保寨:“洵乎闺幃奇杰,亦词翰雄才也。”
(3).指妻子。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乙从而污其闺幃,较诸荼毒善良,其罪似应末减。”
《漢語大詞典》:蓬阙(蓬闕)
(1). 蓬莱宫 。神仙居住的地方。 唐 李白 《感兴》诗之五:“欲逐黄鹤飞,相呼向 蓬闕 。” 唐 陈陶 《圣帝击壤歌四十声》:“野鹤思 蓬闕 ,山麋忆庙堂。”
(2).借指道观。 唐 王勃 《寻道观》诗:“芝廛光分野,蓬闕盛规模。”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仙道·道院:“山堂肆考:‘芝廛、蓬闕,皆道士观也。’”
《漢語大詞典》:混处
混杂在一起居住、生活。
《国语辞典》:处室(处室)  拼音:chǔ shì
居住一室。《孟子。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分类:居住一室
《國語辭典》:同房  拼音:tóng fáng
1.宗族中同一分支。《新唐书。卷七二。宰相世系表二上》:「京兆杜氏:汉建平侯延年二十世孙文、瑶,与义兴公杲同房。」
2.同室而居。《红楼梦》第五八回:「薛姨妈素昔也最怜爱他的,今既巧遇这事,便挪至潇湘馆来和黛玉同房。」
3.发生性行为。如:「孕期中,夫妻同房要特别小心,尤其是怀孕初期和接近预产期时。」
《國語辭典》:公寓  拼音:gōng yù
可供多户人家居住的寓所,为多层或多排的住宅建筑物。
《漢語大詞典》:河宫
神话传说中河神居住的宫殿。 南朝 梁 庾肩吾 《乱后经夏禹庙》诗:“侵云似天闕,照水类河宫。” 唐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诗:“河宫清奉賮,海岳晏来朝。”
《国语辞典》:熟番  拼音:shú fān
相对于「生番」,指清朝与日本时期居住平原、丘陵区域,纳税、服劳役并受官府教化的原住民族群,日本时期称「熟蕃」或「熟」。
《漢語大詞典》:灵室(靈室)
(1).即 灵兰室 。古藏书的秘府。《素问·气交变大论》:“迺择良兆而藏之 灵室 。” 王冰 注:“ 灵室 ,谓 灵兰室 , 黄帝 之书府也。”云笈七籤卷七六:“余故録於石,置诸 灵室 ,后人得之者宜敬之。”
(2).仙灵居住的洞室。 南朝 宋 鲍照 《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荒涂趣山楹,云崖隐灵室。” 钱振伦 注:“灵室,室在烟云縹緲中,如仙灵之所居也。” 唐 张九龄 《与生公游石窟山》诗:“躋险搆灵室,诡制非人工。”
(3).指佛寺道院。 南朝 陈 周弘正 《和庾肩吾入道馆》:“石桥有旧路,灵室儼众仙。”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铭》:“ 周顗 情勤, 王濛 思逸,咫尺幽键,往来灵室。”
《漢語大詞典》:九禁
(1).九种法律禁令。周礼·秋官·掌交:“九禁之难。” 贾公彦 疏:“九禁之难,言大司马设九法使邦国有所畏难云。”
(2).犹宫禁。帝王居住之处。宋史·外国传七·日本国:“金闕晓后,望 尧 云於九禁之中。” 明 莫是龙 《笔尘》:“﹝ 南唐 李氏有研山一座﹞藏 苏氏 。未几,索入九禁矣。”
《國語辭典》:搬家  拼音:bān jiā
1.迁移居所。《儒林外史》第一回:「前月初十搬家,太尊、县父母都亲自到门来贺。」也作「搬场」。
2.泛指移动物品的位置或地点。如:「这机器人被小弟弟一玩弄,所有肢体早已被搬家了。」
《漢語大詞典》:椒屋
后妃居住的宫室。后汉书·皇后纪赞:“班政兰闺,宣礼椒屋。” 李贤 注:“椒屋,即椒房也。” 南朝 梁元帝 《车名诗》:“佳人坐椒屋,接膝对兰薰。” 明 张居正 《涂山翼夏》诗:“实有 涂山 ,内襄椒屋,遂登夏道,永承天禄。”
《漢語大詞典》:里廛
古代城邑居住区的通称。 唐 李邕 《斗鸭赋》:“空里鄽,訇厉天。” 唐 韦应物 《春月观省属城始憩东西林精舍》诗:“今我蒙朝寄,教化敷里鄽。”参见“ 廛里 ”。
分類:城邑居住
《漢語大詞典》:廛里
古代城市居民住宅的通称。亦泛指市肆区域。《周礼·地官·载师》:“以廛里任国中之地。” 孙诒让 正义:“通言之,廛、里皆居宅之称;析言之,则庶人、农、工、商等所居谓之廛……士大夫等所居谓之里。” 汉 张衡 《西京赋》:“廛里端直,甍宇齐平。”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廛里萧条,鷄犬罕音。”
《漢語大詞典》:廛里(鄽里)
城市聚居的地方。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五:“馆宅充鄽里,士女满庄馗。”一本作“ 廛里 ”。 南朝 梁 丘迟 《永嘉郡教》:“遨游鄽里,酣酺卒岁。”旧题 唐 牛僧孺 《齐推女传》:“入城郭,鄽里闹喧,一如会府。”
分類:城市聚居
《漢語大詞典》:边户(邊户)
居住边地的人家。 宋 欧阳修 《边户》诗:“家世为边户,年年常备胡。”宋史·蔡挺传:“ 夏 人大入, 挺 尽敛边户入保,戒诸砦无出战。” 清 查慎行 《八月初六日发唐山营初入蒙古界》诗:“边户生涯资射猎,天家甌脱变畊桑。”
《漢語大詞典》:逼处(偪處)
(1).逼近居住。明史·杨鹤传:“我宗人,可与贼逼处此土乎?”
(2).指地区邻接。 清 林则徐 《湖南提督移驻辰州折》:“惟因 辰州 逼处巖疆, 常德 近在都会,歷任提督每多驻紥 常德 ,非巡閲之年不到 辰州 。”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交收伊犁事宜疏》:“而西北路各军,与 俄 人逼处,积不相能。”
(1).紧靠。 清 魏源 《筹海篇》:“ 廓尔喀 者,亦在 后藏 之西,与 东印度 偪处。”
(2).犹杂居。 清 龙启瑞 《上梅伯言先生书》:“ 金陵 异族偪处。闻数十里外村落尚可安居,未审近復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