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压台
指唱压台戏,借指拿出最后最好的一手。例如:压台戏。
指稳定局面,使局势平静
《漢語大詞典》:边局(邊局)
边疆局势。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山西民清军交战清方档案》:“惟有仰恳天恩电飭 大同 暨 察哈尔 都统等处领兵大员,飞速开往 归绥 援救,以拯民命而保边局。”
分類:边疆局势
《漢語大詞典》:抵局
对峙抗拒的局势。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藉盐铁之殷阜,临 淮 楚 之剽轻。盛几杖而弭心,怒抵局而遂争。”梁书·江淹传:“流言纳祸, 二叔 所以同亡;抵局衔怨,七国於焉俱毙。”
《漢語大詞典》:指麾可定
谓一经调度安排,不须多久,局势即可平定。语本史记·陈丞相世家:“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汉书·陈平传作“天下指麾即定矣”。后汉书·公孙瓒传:“我昔驱畔 胡 于塞表,扫黄巾于 孟津 ,当此之时,谓天下指麾可定。”陈书·蔡景历传:“是时 高宗 鋭意 河 南,以为指麾可定。”亦作“ 指挥可定 ”。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某生长北方,闻 燕 人思归之情切矣,今若举事,指挥可定。”
《國語辭典》:四海鼎沸  拼音:sì hǎi dǐng fèi
比喻世局混乱,动荡不安。《晋书。卷六二。祖逖传》:「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旧唐书。卷五九。李袭志传》:「今江都篡逆,四海鼎沸,王号者非止一人。」
分類:局势动荡
《国语辞典》:通观全局(通观全局)  拼音:tōng guān quán jú
通盘观察整个局势。如:「处理事情必须要通观全局,不可执一而论。」
《國語辭典》:天下太平  拼音:tiān xià tài píng
世界或国家政治稳定,民生安乐。《吕氏春秋。仲夏纪。大乐》:「天下太平,万物安宁。」《西游记》第九回:「天下太平,八方进贡,四海称臣。」
《國語辭典》:腥风血雨(腥風血雨)  拼音:xīng fēng xiè yǔ
形容杀戮的惨酷。如:「任何国家深度民主化之后,便不易有腥风血雨的惨案发生。」也作「血浪腥风」、「血雨腥风」。
《國語辭典》:朽木不可雕  拼音:xiǔ mù bù kě diāo
腐朽的木头不能雕刻。语出《论语。公冶长》。比喻资质低劣,不堪造就。如:「面对屡劝不听的学生,老师不禁大叹朽木不可雕也。」
《国语辞典》:木朽不雕  拼音:mù xiǔ bù diāo
比喻局势或人已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参见「朽木不雕」条。《三国志。卷一○。魏书。贾诩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木朽不雕,世衰难佐,将军虽欲委忠难佐之朝,彫画朽败之木,犹逆坂而走丸,必不可也。」
《国语辞典》:人力回天  拼音:rén lì huí tiān
靠人为的力量扭转不易挽回的局势。
《国语辞典》:风云开阖(风云开阖)  拼音:fēng yún kāi hé
本指风云或散或聚,变幻不定。后比喻局势动荡变化。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国语辞典》:扶危持颠(扶危持颠)  拼音:fú wéi chí diān
挽救危亡颠覆的局势。唐。杜光庭《虬髯客传》:「末年愈甚,无复知所负荷,有扶危持颠之心。」《旧唐书。卷一三四。列传。马燧》:「长城压境,巨舰济川,同德同心,扶危持颠。」
《国语辞典》:涛生云灭(涛生云灭)  拼音:táo shēng yún miè
形容局势的变化。宋。文天祥〈念奴娇。水天空阔〉词:「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国语辞典》:天下大势(天下大势)  拼音:tiān xià dà shì
世界的局势。《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清。徐珂《清稗类钞。迷信类。方芑田死而现灵》:「天下大势,难以逆料,吾转轮后,托生陕西钟姓。」
分类:世界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