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输实(輸實)  拼音:shū shí
十分诚恳实在。《晋书。卷五一。皇甫谧传》:「臣闻上有明圣之主,下有输实之臣。」
《漢語大詞典》:衷愚
愚忠。谓尽忠而不明事理。多用作臣子上言于帝王的自谦之词。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易生避难》:“臣子道:‘愿竭衷愚,掛冠去,復何辞。’”
《漢語大詞典》:忠放
谓尽忠而被放逐。 唐 皮日休 《反招魂》序:“ 屈原 作《大招魂》, 宋玉 作《招魂》, 皮子 以为忠放不如守介而死,奚招魂为?”
分類:尽忠放逐
《漢語大詞典》:效死输忠(效死輸忠)
谓竭尽忠诚。旧五代史·晋书·皇甫遇王清等传论:“若乃世道方泰,则席宠恃禄者实繁;世运既屯,则效死输忠者无几。”
《漢語大詞典》:效死勿去
谓竭尽忠诚。孟子·梁惠王下:“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效死勿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苏门孙先生言行:“设在围城中,内无粮芻,外无救援,当如何?先生应声曰:‘效死勿去。’” 清 戴名世 《左忠毅公传》:“陛下一出而羣情无恐,效死勿去。”
《国语辞典》:匪躬之操  拼音:fěi gōng zhī cāo
不顾自身利害而尽忠王室的节操。《晋书。卷六九。刘隗传》:「臣亡祖先臣隗,昔荷殊宠,匪躬之操,犹存旧史,有志无时,怀恨黄泉。」也作「匪躬之节」。
《国语辞典》:匪躬之节(匪躬之节)  拼音:fěi gōng zhī jié
不顾自身利害而尽忠王室的节操。《晋书。卷四四。李胤传》:「诏以胤忠允高亮,有匪躬之节,使领司隶校尉。」唐。韩愈〈争臣论〉:「居无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也作「匪躬之操」。
《国语辞典》:竭诚尽节(竭诚尽节)  拼音:jié chéng jìn jié
竭尽忠诚和气节。《隋书。卷七一。诚节传。游元传》:「公之弟兄,青紫交映,当谓竭诚尽节,上答鸿恩。」
《国语辞典》:尽忠职守(尽忠职守)  拼音:jìn zhōng zhí shǒu
竭尽忠诚,坚守岗位。如:「他在工作岗位上尽忠职守,深获上司的赏识。」
《国语辞典》:尽节竭诚(尽节竭诚)  拼音:jìn jié jié chéng
竭尽忠诚、志节。《魏书。卷五一。吕罗汉传》:「自非尽节竭诚,将何以垂名竹帛?」也作「尽诚竭节」。
《国语辞典》:尽诚竭节(尽诚竭节)  拼音:jìn chéng jié jié
竭尽忠诚志节。《三国志。卷九。魏书。夏侯尚传》「尚薨,谥曰悼侯」句下裴松之注引《魏书》载诏曰:「尚自少侍从,尽诚竭节,虽云异姓,其犹骨肉,是以入为腹心,出当爪牙。」也作「尽节竭诚」。
《国语辞典》:田横客笑人(田横客笑人)  拼音:tián héng kè xiào rén
田横客比喻为效死尽忠之人。参见「田横客」条。全句指嘲讥变节背义的行为。《南史。卷四四。齐武帝诸子传。晋安王子懋传》:「人皆有死,此不足惧。吾若逃亡,非唯孤晋安之眷,亦恐田横客笑人。」
分类:效死尽忠
《国语辞典》:忠孝不能两全(忠孝不能两全)  拼音:zhōng xiào bù néng liǎng quán
为国尽忠和对父母尽孝,二者无法兼顾。如:「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值此国家危急存亡之秋,我只有移孝作忠,有愧人子奉养双亲之责了。」
《国语辞典》:徇国忘身(徇国忘身)  拼音:xùn guó wàng shēn
尽忠于国家,而不顾一己的得失或生死。唐。白居易〈赠裴垍官制〉:「故太子宾客裴垍,忠正恭慎,佐予为理,事君尽礼,徇国忘身。」也作「徇国忘己」。
《国语辞典》:徇国忘己(徇国忘己)  拼音:xùn guó wàng jǐ
尽忠于国家,而不顾一己的得失或生死。《宋书。卷四十四。谢晦传》:「忠谋协契,徇国忘己,援登圣朝,惟新皇祚。」也作「徇国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