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6,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典故(续上)
香喷瑞兽金三尺
一尺春风髻
玉尺量
凿齿尺牍
咫尺颜
词典
咫尺
百尺
三尺
千尺
七尺
一尺
尺素
尺书
尺寸
尺五
典故
香喷瑞兽金三尺


《全唐诗》卷六百六十三〈寄前宣州窦常侍〉
往年西谒谢玄晖,樽酒留欢醉始归。曲槛柳浓莺未老,小园花暖蝶初飞【小园花嫩蝶初飞】【小园花艳蝶初飞】。喷香瑞兽金三尺,舞雪佳人玉一围。今日乱罹寻不得【今日乱离寻不得】,满蓑风雨钓鱼矶。
典故
一尺春风髻


《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列传·(子)马廖〉~853~
时皇太后躬履节俭,事从约,廖虑美业难终,上疏长乐宫以劝成德政,曰:「臣案前世诏令,以百姓不足,起于世尚奢靡,故元帝罢服官,成帝御浣衣,哀帝去乐府。然而侈费不息,至于衰乱者,百姓从行不从言也。夫改政移风,必有其本。传曰:『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斯言如戏,有切事实。前下制度未几。后稍不行。虽或吏不奉法,良由慢起京师。今陛下躬服厚缯,斥去华饰,素所安,发自圣性。此诚上合天心,下顺民望,浩大之福,莫尚于此。陛下既已得之自然,犹宜加以勉勖,法太宗之隆德,戒成、哀之不终。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诚令斯事一竟,则四海诵德,声薰天地,神明可通,金石可勒,而况于行仁心乎,况于行令乎!愿置章坐侧,以当瞽人夜诵之音。」太后深纳之。朝廷大议,辄以询访。
典故
玉尺量


《全唐诗》卷一百八十五〈上清宝鼎诗二首〉【案:见东观馀论、诗纪。】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我居清空表,君处红埃中。仙人持玉尺,废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典故
凿齿尺牍

相关人物
凿齿


《山海经·海外南经》
「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晋·郭璞注:「凿齿亦人也,齿如凿,长五六尺,因以名云。」

例句

凿齿尺牍,荀勖音律。 李瀚 蒙求

典故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三〈僖公·传九年〉~28~
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齐侯将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晋·杜预注:「言天鉴察不远,威严常在颜面之前。八寸曰咫。」
《國語辭典》:咫尺  拼音:zhǐ chǐ
形容距离很近。如:「近在咫尺」。《文选。扬雄。长杨赋》:「且盲者不见咫尺,而离娄烛千里之隅。」《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须臾大雪,咫尺昏黑。」
《國語辭典》:百尺  拼音:bǎi chǐ
比喻很高、很长。《文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文选。左思。咏史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分類:桅杆
《國語辭典》:三尺  拼音:sān chǐ
1.三尺法的简称。参见「三尺法」条。《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杜周传》:「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
2.三尺剑的简称。参见「三尺剑」条。《汉书。卷一。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明。汪錂《春芜记》第六出:「俺将此剑赠了你,你早提三尺殛蚩尤,莫教鬼哭与神愁。」
《漢語大詞典》:三尺童子
谓小儿。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乘其力衰,三尺童子,可使制其死命。” 宋 胡铨 《上高宗封事》:“夫三尺童子,至无知也,指犬豕而使之拜,则怫然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减头绪》:“三尺童子,观演此剧,皆能了了於心,便便於口。”亦作“ 三尺童蒙 ”。《三国演义》第四三回:“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 汉 室復兴, 曹氏 即灭矣。”
分類:小儿
《漢語大詞典》:千尺
极言其深、高、长。 唐 李白 《赠汪伦》诗:“ 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 送我情。”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为明》诗:“虬甲龙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荫 南山 。”
《國語辭典》:七尺  拼音:qī chǐ
成人身高约古尺七尺。故常用以指成年男子的身躯。南朝梁。沈约〈齐太尉王俭碑〉:「倾方寸以奉国,忘七尺以事君。」唐。李颀〈古意〉诗:「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漢語大詞典》:一尺
(1).表度量。十寸为一尺。庄子·天下:“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度量衡以黍生之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水浒传》第八四回:“原来那 天山勇 ,马上惯使漆抹弩,一尺来长铁翎箭,有名唤做一点油。”
(2).形容极短或极宽,多含夸张之意,非实指。《韩诗外传》卷七:“ 子贡 曰:‘两国搆难,壮士列阵,尘埃涨天。 赐 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粮,解两国之难。’” 汉 赵晔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市吏於是与 子胥 俱入见王, 王僚 恠其状伟,身长一丈,腰十围,眉间一尺。” 唐 孟郊 《秋怀》诗之三:“一尺月透户,仡栗如剑飞。”
《國語辭典》:尺素  拼音:chǐ sù
书信。《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宋。秦观 踏莎行。雾失楼台词:「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國語辭典》:尺书(尺書)  拼音:chǐ shū
1.书信。唐。杜甫 逢唐兴刘主簿弟诗:「分手开元末,连年绝尺书。」《太平广记。卷四一九。柳毅》:「尺书远达兮,以解君忧。」
2.简册。汉。王充《论衡。书解》:「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具在。」
《國語辭典》:尺寸  拼音:chǐ cùn
1.法度。《韩非子。安危》:「六曰有尺寸而无意度。」
2.些微。《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太史公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3.戏曲音乐中称速度与节拍为「尺寸」。《宋书。卷一一。律历志上》:「至于都合乐时,但识其尺寸之名,则丝竹歌咏,皆得均合。」
《國語辭典》:尺寸  拼音:chí cun
1.物件的长度、大小。《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原是一起工程之时就画了各处的图样,量准尺寸,就打发人办去的。」
2.节度、分寸。如:「他为人稳健,凡事都有个尺寸。」
《國語辭典》:尺五  拼音:chǐ wǔ
一尺五寸。形容距离很近。唐。杜甫 赠韦七赞善诗:「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宋。吕渭老〈满路花。西风秋日短〉词:「星娥尺五,佳约误当年。」
《漢語大詞典》:咫尺颜(咫尺顔)
犹言咫尺天颜。指天子之颜。 唐 元稹 《酬乐天待漏入閤见赠》诗:“密视枢机草,偷瞻咫尺颜。”
分類: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