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蜚凶流尸
游神野鬼。指因疑惧产生的一切祸祟幻象。 汉 王充 论衡·辨祟:“有事归之有犯,无为归之所居。居衰宅耗。蜚凶流尸,集人室居。” 汉 王充 论衡·订鬼:“故凶祸之家或见蜚尸,或见走凶,或见人形,三者皆鬼也。”
《國語辭典》:焚尸扬灰(焚屍揚灰)  拼音:fén shī yáng huī
焚烧尸骨,扬弃骨灰。形容极端仇视。清。钱泳《履园丛话。卷一。旧闻。烧坯》:「其母恨礼甚,又诣刑部请照陶和气例,凌迟后焚尸扬灰。」也作「焚骨扬灰」。
《國語辭典》:焚骨扬灰(焚骨揚灰)  拼音:fén gǔ yáng huī
焚烧尸骨,扬弃骨灰。形容极端仇视。《梁书。卷五六。侯景传》:「曝尸于建康市,百姓争取屠脍啖食,焚骨扬灰。」也作「焚尸扬灰」。
《漢語大詞典》:活尸(活屍)
指毫无生气的人。多比喻苟延残喘行将灭亡的事物。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七:“望着他那张活尸一般的脸孔,便有一种说不清是同情抑是厌恶的情绪袭上心来。”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第一章二:“原是活泼泼的东西,但终于衰老了,僵硬了,而成为躯壳徒存的活尸。” 巴金 《〈沉落集〉序》:“为了生存,我们要踏过一切腐朽了的死尸和将腐朽的活尸走向光明的世界去。”
《國語辭典》:裹尸马革(裹屍馬革)  拼音:guǒ shī mǎ gé
古人若战死疆场上,往往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比喻效命疆场。宋。陆游陇头水〉诗:「裹尸马革固其常,岂若妇女不下堂。」明。邵灿《香囊记》第一二出:「还须上万言策,拼取微躯,裹尸马革。」也作「马革裹尸」。
《漢語大詞典》:祼尸
对尸主行灌礼。尸,代表死者受祭的人。礼记·祭统:“君执圭瓚祼尸,大宗执璋瓚亚祼。” 郑玄 注:“圭瓚、璋瓚,祼器也。以圭璋为柄,酌鬱鬯曰祼……天子诸侯之祭礼,先有祼尸之事,乃后迎牲。”
分類:死者
《漢語大詞典》:横尸遍野
杀得到处都是尸体。例如:这场战争杀得横尸遍野,血流成河。
分類:到处尸体
《漢語大詞典》:踣尸
犹陈尸。语本周礼·秋官·掌戮:“凡杀人者,踣诸市,肆之三日。” 贾公彦 疏:“踣者,陈尸使人见之。” 章炳麟 《革命军约法问答》:“今西人所设狱,外观甚洁清,而食不足以充腹,且无盐豉,衣又至单寒,卧不得安眠,闻铃即起,囚人相对,不得发一言,言即被棒,此直地狱耳!人生至此,无寧踣尸於市也。”
分類:陈尸
《漢語大詞典》:傧尸(儐尸)
古代祭祀时引导尸谓之儐尸。尸,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仪礼·有司“主人出迎尸,宗人摈” 唐 贾公彦 疏:“祝不与儐尸,故使宗人为摈也。”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士丧礼朔月奠无笾:“少牢有儐尸不儐尸之异。正篇所陈室中事尸之礼,祭毕仍儐尸於堂。”
《漢語大詞典》:大模尸样(大模尸樣)
同“ 大模大样 ”。 《廿载繁华梦》第十四回:“ 广东 妓女全不懂些礼数,只知是自高自傲……就是下乘烟花地狱变相的,都装腔儿,摆着架子,大模尸样,十问九不应的了。”
《漢語大詞典》:锉尸(剉屍)
古代酷刑。割剐尸体。 元 高文秀《渑池会》第一折:“若拏将回来,我将他剉尸万段。”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宫婢肆逆:“你们既打问明白,不分首从,便都拏去,依律凌迟处死,剉尸梟首,示众尽法。”清史稿·理密亲王允礽传:“又以 镇国公 景熙 首告贪婪不法诸事,未决,死於狱,命剉尸焚之。”
《漢語大詞典》:锉尸
古代酷刑。割剐尸体。
《漢語大詞典》:传尸痨(傳屍癆)
中医称肺结核病。
《漢語大詞典》:曝尸
暴露尸骸。《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 季平子 卒,将以君之璵璠敛,赠以珠玉。 孔子 ……曰:‘送而以宝玉,是犹曝尸於中原也。’” 李季 《报信姑娘》诗:“ 马 ( 马鸿逵 )匪军下命令:不准掩埋尸身……懂得吧,这就叫做‘曝尸’!”
分類:暴露尸骸
《漢語大詞典》:骈尸(駢屍)
堆聚的尸体。 清 曾国藩 《金陵楚军水师昭忠祠记》:“陆军进攻,水师和之,一堞未攀,駢尸山积。”
分類:堆聚尸体
《漢語大詞典》:剖尸
解剖尸体(多为病理检查)例如:剖尸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