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招尤
招致他人的怪罪或怨恨。 唐 韩愈 《感二鸟赋》:“虽家到而户説,祗以招尤而速累。” 明 屠隆 《綵毫记·湘娥思忆》:“只是相公心本萧疎,气太豪迈。仕路险昃,恐易招尤。”明史·赵世卿传:“多取所以招尤,慢藏必将诲盗。”
《韵府拾遗 尤韵》:不尤
荀子故刑一人而天下服罪人不尤其上知罪之在已也
《國語辭典》:拔尤  拼音:bá yóu
尤,特出。「拔尤」选拔才能特出的人。如:「单凭笔试或口试不足以拔尤。」唐。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
分類:选取特异
《漢語大詞典》:相尤
(1).互相指责。《淮南子·俶真训》:“﹝万物﹞交被天和,食於地德,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五年:“吾闻东朝比来始更悔悟,主、后相尤。” 胡三省 注:“相尤,言相责过。”
(2).相恋。 唐 罗隐 《春中湘中题岳麓寺僧舍》诗:“欲共高僧话心迹,野花芳草奈相尤。” 宋 柳永 《如鱼水》词:“莫閒愁,共緑蚁红粉相尤。”
分類:相恋指责
《國語辭典》:尤违(尤違)  拼音:yóu wéi
过错违失。《书经。君奭》:「弗永远念天威,越我民,罔尤违。」
分類:过失过错
《漢語大詞典》:尤恶(尤惡)
谴责和憎恶。 明 唐顺之 《秋野殷公墓志铭》:“然余以为长者正不必然。如 秋野翁 在族戚能无尤恶於族戚已矣,在乡曲能无尤恶於乡曲已矣。”
分類:谴责憎恶
《国语辞典》:尤袤  拼音:yóu mào
人名。(西元1127~1194)字延之,宋常州无锡人。少颖异,入太学,以词赋冠多士,绍兴十八年擢进士,累官国史侍讲,后除礼部尚书。尝取孙绰遂初赋以自号,光宗曾书匾赐之,年七十而卒,谥文简。著有《遂初小稿》等,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漢語大詞典》:罪尤
罪过。 汉 刘向 列女传·班婕妤:“犹被覆载之厚德兮,不废捐於罪尤。”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诗启》:“词直气麤,罪尤是惧,固不敢陈露於人。”《水浒传》第八十回:“ 宋江 开口道:‘文面小吏,安敢叛逆圣朝,奈缘积累罪尤,逼得如此。’”
分類:罪过
《国语辞典》:尤至  拼音:yóu zhì
更加周到、完善。唐。薛调《无双传》:「如是者凡数岁,而震奉孀姊及抚仙客尤至。」
《骈字类编》:乌尤(乌尤)
明一统志乌尤山在嘉定州九顶山左旧名乌牛突然于水中如犀牛状宋黄庭坚题涪翁亭始易今名
《韵府拾遗 真韵》:尤贫(尤贫)
后汉书章帝纪建初元年正月诏三州郡国方春东作恐人稍受廪往来烦剧或妨耕农其各实覈尤贫者计所贷并与之周书唐瑾传瑾好施与家无馀财所得禄赐常散之宗族其尤贫者又割膏腴田宇以赈之
《韵府拾遗 寘韵》:尤嗜
齐书刘休传帝颇有好尚尤嗜饮食休多艺能爰及鼎味问无不解
《漢語大詞典》:尤愆
罪咎。 宋 司马光 《又和并寄杨乐道十二韵》:“有如驂之靷,左右随周旋,庶几助 山甫 ,袞职无尤愆。”
分類:罪咎
《漢語大詞典》:尤怨
埋怨;怨恨。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官吏递相尤怨,夜使囚徒为乐,罪累甚深。”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二·归去来辞:“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 楚 声而无尤怨切蹙之病。”
分類:埋怨怨恨
《韵府拾遗 尤韵》:有尤
易疏若犯寇难而为婚媾则终有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