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人我
(1).他人与我。庄子·天下:“愿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关尹子·二柱》:“浑人我,同天地。” 清 谭嗣同 《仁学》二:“人知脑气筋通五官百骸为一身,即当知电气通天地万物人我为一身也。”
(2).借指尘世。 元 邓学可 《端正好·乐道》套曲:“人我场中枉驰骤,苦海波中早回首。”
(3).佛教语。即人我见。凡俗之人妄认自身常住不变,执着“有我”之见,佛家谓之“人我见”。《坛经》三五:“人我是 须弥 ,邪心是大海,烦恼是波浪……无人我, 须弥 自倒;除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
(4).佛教语。人相和我相并称的略语。为人我四相中之二相。 清 吴伟业 《赠苍雪》诗:“人我将无同,是非空诸所。”详“ 四相 ”。
《漢語大詞典》:四相
佛教以离、合、违、顺为四相。《楞严经》卷三:“若从根出,必无离、合、违、顺四相。” 南朝 梁简文帝 《庄严旻法师成实论义疏序》:“四相乃无常之刀,三聚为苦家之质。”
分類:佛教四相
《國語辭典》:四相  拼音:sì xiàng
佛教用语。佛教谓无常现象的四种特徵。如生、住、异、灭;生、老、病、死;离、合、违、顺。南朝梁。简文帝〈庄严旻法师成实论义疏序〉:「四相乃无常之刀,三聚为苦家之质。」
分類:诸葛亮
《漢語大詞典》:寰瀛
(1).天下;全世界。 晋 崔棁 《晋朝飨乐章·三举酒》:“朝野无事,寰瀛大康。” 唐 刘禹锡 《八月十五日夜翫月》诗:“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宋 秦观 《郭子仪单骑见虏赋》:“於是露刃者胆丧,控弦者骨惊,谓令公尚临於金甲,想可汗未厌於寰瀛,顿释前憾,来寻旧盟。” 严复 《原强》:“ 达尔文 者, 英 之讲动植之学者也。承其家学,少之时,周歷寰瀛。”
(2).指疆域。 唐 司马札 《古边卒思归》诗:“ 汉武 在深殿,唯思廓寰瀛。”
(3).犹尘世。 唐 白居易 《江州赴忠州至江陵以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无妨隐朝市,不必谢寰瀛。” 五代 齐己 《送白处士游峨嵋》诗:“莫为寰瀛多事在,客星相逐不迴休。”
《國語辭典》:尘封(塵封)  拼音:chén fēng
1.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宋史。卷一四一。乐志》:「移眄俄空,宝鉴脂泽尘封。」《聊斋志异。卷一。狐嫁女》:「此世传物,什袭已久。缘明府辱临,适取诸箱簏,仅存其七,疑家人所窃取,而十年尘封如故,殊不可解。」
2.尘世。晋。释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反本求宗者,不以生累其神;超落尘封者,不以情累其生。」
《國語辭典》:方内(方內)  拼音:fāng nèi
四方之内,即国内。《史记。卷一○。孝文本纪》:「方内安宁,靡有兵革。」三国魏。钟会 檄蜀文:「今边境又清,方内无事,蓄力待时,并兵一向。」
《漢語大詞典》:尘色(塵色)
(1).尘土色。 唐 骆宾王 《杂曲歌辞·从军中行路难》之二:“君不见 玉关 尘色暗边亭,铜鞮杂虏寇 长城 。” 宋 杨万里 《玉山道中》诗:“青山自负无尘色,尽日殷勤照碧溪。”
(2).指尘世。 唐 吕岩 《苏幙遮》词:“虚无中,尘色内,尽是还丹,歷歷堪收采。”
《國語辭典》:凡俗  拼音:fán sú
平凡庸俗。如:「他看来没什么特徵,很凡俗。」
《漢語大詞典》:小谪(小謫)
指神仙谪降(尘世)。 宋 曹勋 《念奴娇》词:“小謫尘寰缘契合,同饮银浆凝结。”
《漢語大詞典》:尘市(塵市)
犹尘世;市井。 明 王世贞 《为刘侍御题清举楼》诗:“为言尘市无所欢,聊从物外得奇观。” 清 袁枚 续新齐谐·葛先生:“自称 葛 姓,素好读书,厌尘市嚣杂,故隐此僻处。” 清 梅曾亮 《欧氏又一村读书图记》:“从篱落中见行者,疑深山樵渔,不类尘市人。”
分類:尘世市井
《漢語大詞典》:人封
人间;尘世。 晋 道恒 《释驳论》:“至於体道神化,超落人封,非可算计而未曾致言,何其党乎?”
分類:人间尘世
《漢語大詞典》:尘霾(塵霾)
(1).犹阴霾。谓尘沙飞扬,天色昏暗。 清 顾炎武 《夏日》诗:“首夏多恆风,尘霾蔽昏旦。”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尘霾》:“ 嘉庆 廿三年四月八日酉初刻,京城忽有暴风自东南来,俄顷之间,尘霾四塞,室中燃烛,始能识辨。” 清 龚自珍 《尊隐》:“风恶,水泉恶,尘霾恶,山中泊然而和,洌然而清矣。”
(2).借指尘世。 元 汤式《风入松·题马氏吴山景卷》曲:“十年踪跡走尘霾,踏破几青鞋。”
《漢語大詞典》:尘区(塵區)
犹尘世;尘界。 唐 司空图 《十会斋文》:“有愿则十方浄域,便越尘区。” 宋 朱熹 《作室为焚修之所拟步虚辞》诗:“愿倾无极光,回驾俯尘区。”
分類:尘世
《漢語大詞典》:尘浊(塵濁)
(1).犹言尘世。汉武帝内传:“此子勤心已久,而不遇良师……是故我发閬宫,暂舍尘浊,既欲坚其仙志,又欲令向化不惑也。” 郭沫若 《行路难》下篇三:“我若有资,买山筑屋,长老此间,不念尘浊。”
(2).谦词。犹言凡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氏:“如不以尘浊见弃,在门墙之幼子,年十五矣,愿得坦腹牀下。”
《漢語大詞典》:尘壤(塵壤)
(1).泥土。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且夫深入九泉之下,长夜罔极,始为螻蚁之粮,终与尘壤合体。”
(2).犹尘世。 前蜀 杜光庭 《青城郑瑱尚书本命醮词》:“伏惟少驻鸞驂,下临尘壤,愍其歉迫,假以恩休。” 宋 朱熹 《题周氏溪园·溪亭》诗:“主人心事远,妙寄尘壤隔。”
分類:泥土尘世
《漢語大詞典》:狂尘(狂塵)
(1).指纷扰的尘世。 唐 温庭筠 《晓仙谣》:“雾盖狂尘亿兆家,世人犹作牵情梦。”
(2).指纷乱的落花。 清 金农 《邯郸花谢曲为庐江应彤赋》诗:“劝君收泪莫偷啼,手弄狂尘为破迷。”
《漢語大詞典》:氛垢
(1).尘雾。 唐 王维 《新晴晚望》诗:“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2).借指尘世。 宋 林逋 《郊园避暑》诗:“柴门鲜人事,氛垢颇相忘。” 明 王慎中 《登金山口绝顶》诗:“氛垢苟不婴,沉虑斯可遣。”
(3).比喻叛乱。新唐书·张廷珪传:“ 景龙 、 先天 间,凶党构乱,陛下神武,汛扫氛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