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高潮  拼音:gāo cháo
1.潮汐当中,水位到达最高时,称为「高潮」。
2.比喻事情最紧张热烈之处。如:「这场球赛,真是高潮不断。」
3.小说或戏剧中,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之处。如:「报上的连载小说,总在高潮处收笔,真是吊人胃口。」
《漢語大詞典》:峦山(巒山)
小而尖锐的山。 汉 东方朔 《七谏·自悲》:“登峦山而远望兮,好桂树之冬荣。”
分類:尖锐
《國語辭典》:刺耳  拼音:cì ěr
1.形容声音尖锐或吵杂。唐。贾岛〈送沈秀才下第东归〉诗:「直言好者谁,刺耳如长锥。」
2.言语不中听。《文明小史》第三六回:「纬卿听他说的话很觉刺耳,心中有些不乐。」
《漢語大詞典》:铁丝箭(鐵絲箭)
一种箭杆较细而箭头异常尖锐的箭。 唐 杜甫 《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忆尔腰间铁丝箭,射杀林中雪色鹿。”
《漢語大詞典》:铦锐(銛鋭)
(1).锋利,锐利。指爪牙。 唐 杜甫 《天狗赋》:“天子骑白日,御东山,百兽踿蹌以皆从兮,肆猛仡銛鋭乎其间。” 仇兆鳌 注:“銛鋭,言爪牙。”
(2).形容山峰耸直而尖锐。 元 黄石翁 《望九峰山》诗:“病翁生愁午睡去,身行失却 九峰山 。前瞻数点颇銛鋭,沿流计程只此是。”
《漢語大詞典》:竹签(竹籤)
见“ 竹籤 ”。
亦作“ 竹签 ”。 一端尖锐的细长竹杆或竹片。 唐 段公路 北户录·蚺虵牙:“﹝蚺虵﹞乃不復动,夷人伺之便以竹籤籤煞之,取其胆也。”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一:“筒上贮竹籤,上书学生姓名。”《花月痕》第四八回:“叫这女人挑砖、背盐、濬濠,削竹籤,开煤炭。” 周立波 《麻雀》:“干了的时候,纸面会平滑得像油印用的蜡纸一样的,可以用小小的尖竹签在上面写字。”
《國語辭典》:尖刀  拼音:jiān dāo
前端尖锐而锋利的刀子。如:「这把尖刀非常锐利,我们要小心使用,以免割伤。」《水浒传》第三回:「(郑屠)从肉案上抢了一把剔骨尖刀,托地跳将下来,鲁提辖早拔步在当街上。」
《漢語大詞典》:铁菱(鐵菱)
菱角状的尖锐铁器。战时置于路上或水中。用以刺伤敌方人马。亦称“ 铁菱角 ”。 北周 庾信 《从驾观讲武》诗:“门嫌磁石碍,马畏铁菱伤。” 倪璠 注:“铁菱,疑即渠答也。《汉书》:‘ 鼂错 曰:“高城深堑,具藺石,布渠答。”’ 苏林 曰:‘渠答,铁蒺藜也。’”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四年:“每顿舍,则外其辕以为外围,内布铁菱。” 胡三省 注:“六韜中已有此物,《朝错传》谓之渠答。” 宋 曾公亮 《武经总要集·防守》:“铁菱角,如铁蒺藜,布水中,刺人马足。”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铁菱角》:“流贼犯 江阴 ,县人以铁菱角布城外淖土中,纵牲畜其间,贼争掠豕,悉陷着菱角不能起。”
《漢語大詞典》:筋竹
一种中实而强劲的竹,竹梢尖锐,可作矛用。 晋 戴凯之 竹谱:“筋竹为矛,称利海表。槿仍其干,刃即其杪。生于 日南 ,别名为篻。”
《國語辭典》:尖端  拼音:jiān duān
1.顶点。如:「山峰尖端覆盖著终年不化的白雪。」
2.比喻最先进、最高级。如:「尖端科技」。
《國語辭典》:哀厉(哀厲)  拼音:āi lì
形容声音悽厉悲切。《文选。曹植。洛神赋》:「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國語辭典》:琰圭  拼音:yǎn guī
古代一种上尖下方的玉器。长九寸,为纠举诸侯行为的象徵、准则。《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琰圭九寸,判规以除慝,以易行。」汉。郑玄。注:「诸侯有为不义,使者征之执以为瑞节,也除慝诛恶逆,也易行去烦苛。」
《國語辭典》:钻孔(鑽孔)  拼音:zuān kǒng
穿孔。如:「水电工用电钻在墙壁上钻孔,以安装热水管。」
《國語辭典》:辣味  拼音:là wèi
刺激的辛味。如:「他很喜欢吃带有辣味的食物,尤其是麻辣火锅。」
《國語辭典》:胡哨  拼音:hú shào
撮起嘴唇或以大拇指和食指,捏著嘴唇吹出的尖锐声音。多用作召集的信号。《老残游记》第二○回:「只见陶三窝起嘴唇,打了两个胡哨,外面又进来两三个大汉,将许吴二人都用绳子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