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77,分19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典故(续上)
适小国
苏小(又作:苏小小)
泰山小
不事小儿(又作:辞小秩)
薇垣小星韩王普
文章小技
先达
小安丰
小白鸿翼
小臣毙
小垂手
小敌怯
小杜
元戎小队(又作:小队出郊 ...)
小儿文举
典故
适小国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三〈僖公·传七年〉~25~
文王将死,与之璧,使行。曰:「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后之人,将求多于女,女必不免。我死,女必速行,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

例句

频惊适小国,一拟问高天。 杜甫 题郪县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

典故 
相关人物
苏小小


《乐府诗集》卷八十五〈杂歌谣辞·歌辞·苏小小歌〉~203~
一曰《钱塘苏小小歌》。《乐府广题》曰:「苏小小,钱塘名倡也,盖南齐时人。西陵在钱塘江之西,歌云『西陵松柏下』是也。」

例句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李贺 七夕

欲寻苏小小,何处觅钱塘。 柳中庸 幽院早春

苏小空匀一面妆,便留名字在钱塘。 罗虬 比红儿诗之三十五

吴郡陆机称地主,钱塘苏小是乡亲。 韩翃 送王少府归杭州

典故
泰山小


《庄子集释》卷一下〈内篇·齐物论〉~79~
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其与是不类乎?类与不类,相与为类,则与彼无以异矣。虽然,请尝言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今我则已有谓矣,而未知吾所谓之其果有谓乎,其果无谓乎?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已。

例句

独佩一壶游,秋毫泰山小。 杜牧 独酌

典故
不事小儿
 
五斗折
 
五斗折腰
    
低头为米
 
元亮折腰
  
折为督邮腰
 
折腰五斗
 
折腰升斗
  
折腰为五斗
 
折腰为米
 
折腰营口腹
  
折腰辱
  
渊明五斗米
 
为米折腰
 
为米负初心
 
督邮束带
 
腰恒折
  
辞小秩

相关人物
陶潜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陶潜〉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简释

五斗米:喻微薄俸禄。唐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

斗粟:喻兄弟相残。唐李商隐《和郑愚赠汝阳王孙家筝妓二十韵》:“斗粟配新声,娣侄徒纤指。”


例句

想君畴昔高步时,肯料如今折腰事。 刘长卿 颍川留别司仓李万

折腰五斗间,僶俛随尘埃。 刘长卿 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

应怜折腰吏,冉冉在风尘。 司空曙 逢江客问南中故人因以诗寄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岑参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久别二室间,图他五斗米。 岑参 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

头白翻折腰,还家私自笑。 岑参 衙郡守还

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 岑参 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

应缘五斗米,数日滞渊明。 张循之 送王汶宰江阴

犹胜堕力求飧者,五斗低腰走世尘。 徐夤 鸿门

既舍三山侣,来馀五斗粮。 曹邺 奉命齐州推事毕寄本府尚书

谁将五斗米,拟换北窗风。 李商隐 自贶

能令折腰客,遥赏竹房春。 李嘉祐 同皇甫冉赴官留别灵一上人

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 李白 口号赠徵君鸿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陶令归去来,田家酒应熟。 李白 寻紫极宫感秋作

无以墨绶苦,来求丹砂要。华发长折腰,将贻陶公诮。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 李白 赠临洺县令皓弟

小县情未惬,折腰君莫辞。 李颀 赠别高三十五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杜甫 官定后戏赠

黄帽映青袍,非供折腰具。 杜甫 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

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奉寄澧州张员外使君五十二韵

远别更搔首,初官方折腰。 权德舆 送少清赴润州参军因思练旧居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王维 早秋山中作

惭无出尘操,未免折腰役。 白居易 北亭

分手各抛沧海畔,折腰俱老绿衫中。 白居易 忆微之

即此沧洲路,嗟君久折腰。 皇甫冉 登石城戍望海寄诸暨严少府

无辞折腰久,仲德在鸳行。 卢纶 送乐平苗明府

云衢有志终骧首,吏道无媒且折腰。 钱起 送孙十尉温县

始愿今不从,区区折腰禄。 钱起 过沈氏山居

等陶辞小秩,效朱方负樵。 韦应物 沣上西斋寄诸友

自叹犹为折腰吏,可怜骢马路傍行。 韦应物 赠王侍御

莫言去作折腰官,岂似长安折腰客。 韦应物 杂言送黎六郎

初辞五斗米,唯奉一囊钱。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

空嗟镊须日,犹是屈腰年。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

折腰知宠辱,回首见沈浮。 高适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右相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高适 封丘作

不知何日更携手,应念兹晨去折腰。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

典故
薇垣小星韩王普

相关人物
赵匡胤
 
赵普
 
陈抟


《续湘山野录》
祖宗(指宋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居潜日,与赵韩王(指赵普)游长安市。时陈抟乘一遇之,下驴大笑,巾簪几坠。左手握太祖,右手挽太宗:「可相从市饮乎?」祖宗曰:「与赵学究三人并游,可,当同之。」陈睥睨韩王甚久,徐曰:「也得,也得,非渠不得预此席。」既入酒舍,韩王足疲,偶坐席左,陈怒曰:「紫微帝垣一小星,辄据上次,不可!」斥之使居席右。
典故
文章小技


《隋书》卷四十二〈李德林列传〉~94~
任城王湝为定州刺史,重其才,召入州馆。朝夕同游,殆均师友,不为君民礼数。尝语德林云:「窃闻蔽贤蒙显戮。久令君沈滞,吾独得润身,朝廷纵不见尤,亦惧明灵所谴。」于是举秀才入邺,于时天保八年也。王因遗尚书令杨遵彦书云:「燕、赵固多奇士,此言诚不为谬。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固不待言,观其风神器宇,终为栋梁之用。至如经国大体,是贾生、晁错之俦;彫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今虽唐、虞君世,俊乂盈朝,然修大者,岂厌夫良材之积也。吾尝见孔文举荐祢衡表云:『洪水横流,帝思俾乂。』以正平比夫大禹,常谓拟谕非伦。今以德林言之,便觉前言非大。」遵彦即命德林制让尚书令表,援笔立成,不加治点。因大相赏异,以示吏部郎中陆卬。卬云:「已大见其文笔,浩浩如长河东注。比来所见,后生制作,乃涓浍之流耳。」卬仍命其子乂与德林周旋,戒之曰:「汝每事宜师此人,以为模楷。」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既是西省散员,非其所好,又以天保季世,乃谢病还乡,阖门守道。
典故
相关人物
小白
 
公子纠
 
齐襄公


《韩非子》卷八《说林下》
管仲、鲍叔相谓曰:『君乱甚矣,必失国。齐国之诸公子其可辅者,非公子纠则小白也,与子人事一人焉,先达者相收。』管仲乃从公子纠,鲍叔从小白。国人果弑君,小白先入为君,鲁人拘管仲而效之,鲍叔言而相之。

例句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王维 酌酒与裴迪

典故
小安丰

相关人物
王戎
 
谢尚


《晋书》卷四十三〈王戎列传〉~23~
王戎字浚冲,琅邪临沂人也。祖雄,幽州刺史。父浑,凉州刺史、贞陵亭侯。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烂烂,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袭父爵,辟相国掾,历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坐遣吏修园宅,应免官,诏以赎论。迁豫州刺史,加建威将军,受诏伐吴。戎遣参军罗尚、刘乔领前锋,进攻武昌,吴将杨雍、孙述、江夏太守刘朗各率众诣戎降。戎督大军临江,吴牙门将孟泰以蕲春、邾二县降。吴平,进爵安丰县侯,增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
《晋书》卷七十九〈谢尚列传〉~2069~
谢尚字仁祖,豫章太守鲲之子也。幼有至性。七岁丧兄,哀恸过礼,亲戚异之。八岁,神悟夙成。鲲尝携之送客,或曰:「此儿一坐之颜回也。」尚应声答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席宾莫不叹异。十馀岁,遭父忧,丹杨尹温峤吊之,尚号咷极哀。既而收涕告诉,举止有异常童,峤甚奇之。及长,开率颖秀,辨悟绝伦,脱略细行,不为流俗之事。好衣刺文,诸父责之,因而自改,遂知名。善音乐,博综众艺。司徒王导深器之,比之王戎,常呼为「小安丰」,辟为掾。袭父爵咸亭侯。始到府通谒,导以其有胜会,谓曰:「闻君能作鸲鹆舞,一坐倾想,宁有此理不?」尚曰:「佳。」便著衣帻而舞。导令坐者抚掌击节,尚俯仰在中,傍若无人,其率诣如此。
典故
小白鸿翼

相关人物
管仲
 
齐桓公(名小白)


《管子·霸形》~429~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贰槛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槛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

例句

小白鸿翼于夷吾,刘葛鱼水本无二。 李白 君道曲

典故
小臣毙

相关人物
骊姬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二〈僖公·传四年〉~204~
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且其繇曰:『专之渝,攘公之羭,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必不可。」弗听,立之,生奚齐,其娣生卓子,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姬谓大子曰:「君梦齐姜,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公田,姬寘诸宫,六日。公至,毒而献之,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

例句

终悲洛阳狱,事近小臣敝。 杜甫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典故

《玉台新咏》卷七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小垂手》
舞女出西秦。蹑影舞阳春。且复小垂手。广袖拂红尘。折腰应两笛。顿足转双巾。蛾眉与曼脸。见此空愁人。

例句

空看小垂手,忍问大刀头。 李商隐 拟意

典故
小敌怯

相关人物
刘秀(汉光武帝)


《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本纪上〉~8~
诸部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

例句

异王册崇勋,小敌信所怯。 杜甫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

典故
相关人物
杜牧


《新唐书》卷一百六十六〈杜佑列传·(孙)杜牧〉~5093~
牧字牧之,善属文。第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以弟顗病弃官。复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牧于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杜甫云。
典故
元戎小队
  
小队出郊
 
小队春行
 
小队登临
 
小队红旗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七〈严中丞枉驾见过〉【案:原注。严自东川除西川。敕令两川都节制。】
元戎小队出郊坰,问柳寻花到野亭。川合东西瞻使节,地分南北任流萍【地分南北任孤萍】。扁舟不独如张翰,白帽还应似管宁【白帽应兼似管宁】【皂帽还应似管宁】【皂帽应兼似管宁】。寂寞江天云雾里【今日江天云雾里】,何人道有少微星。
典故
小儿文举

相关人物
孔融


《后汉书》卷七十〈孔融列传〉~226~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七世祖霸,为元帝师,位至侍中。父宙,太山都尉。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坐莫不叹息。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唐·李贤注引《融家传》曰:「兄弟七人,融第六,幼有自然之性。年四岁时,每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荅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漢語大詞典》:苏小(蘇小)
即 苏小小 。 唐 白居易 《杭州春望》诗:“涛声夜入 伍员 庙,柳色春藏 苏小 家。” 清 吴伟业 《楚云》诗:“记得 钱塘 两 苏小 ,不知谁箇擅倾城。” 郁达夫 《题闽县陈贻衍〈西湖记游〉画集》诗之一:“南渡江山气不雄, 钱塘 苏小 可怜虫。”参见“ 苏小小 ”。
《漢語大詞典》:苏小小(蘇小小)
(1). 南朝 齐 时 钱塘 名妓。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三·〈苏小小歌〉序:“《乐府广题》曰:‘ 苏小小 , 钱塘 名倡也。盖 南齐 时人。’” 唐 白居易 《和春深》之二十:“ 钱塘 苏小小 ,人道最夭斜。” 唐 罗隐 《江南行》:“ 西陵 路边月悄悄,油壁轻车 苏小小 。”
(2). 南宋 钱塘 名妓。容色俊丽,颇工诗词。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两苏小小:“ 南齐 有 钱塘 妓 苏小小 ,见 郭茂倩 《乐府》解题。 南宋 有 苏小小 ,亦 钱塘 人。其姊为太学生 赵不敏 所眷, 不敏 命其弟娶其妹名 小小 者。见武林旧事。”参阅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九·苏小小考
《漢語大詞典》:苏小小(蘇小小)
(1). 南朝 齐 时 钱塘 名妓。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三·〈苏小小歌〉序:“《乐府广题》曰:‘ 苏小小 , 钱塘 名倡也。盖 南齐 时人。’” 唐 白居易 《和春深》之二十:“ 钱塘 苏小小 ,人道最夭斜。” 唐 罗隐 《江南行》:“ 西陵 路边月悄悄,油壁轻车 苏小小 。”
(2). 南宋 钱塘 名妓。容色俊丽,颇工诗词。 清 赵翼 陔馀丛考·两苏小小:“ 南齐 有 钱塘 妓 苏小小 ,见 郭茂倩 《乐府》解题。 南宋 有 苏小小 ,亦 钱塘 人。其姊为太学生 赵不敏 所眷, 不敏 命其弟娶其妹名 小小 者。见武林旧事。”参阅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九·苏小小考
《漢語大詞典》:五斗禄
指微薄的官俸。 唐 孟浩然 《京还赠张维》诗:“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详“ 五斗米 ”。
分類:微薄官俸
《國語辭典》:五斗米  拼音:wǔ dǒu mǐ
语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比喻微薄的俸禄。唐。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诗:「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宋。范成大〈初入湖湘怀南州诸官〉诗:「怀哉千金躯,博此五斗米。」
《國語辭典》:五斗米  拼音:wǔ dǒu mǐ
语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比喻微薄的俸禄。唐。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诗:「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宋。范成大〈初入湖湘怀南州诸官〉诗:「怀哉千金躯,博此五斗米。」
《漢語大詞典》:五斗粟
指微薄的官俸。 元 耶律楚材 《和刘子中韵》诗:“今日君之来,非为五斗粟。” 明 李东阳 《五斗粟》诗:“五斗粟不屈人,五株柳不出门。”详“ 五斗米 ”。
分類:微薄官俸
《國語辭典》:五斗米  拼音:wǔ dǒu mǐ
语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比喻微薄的俸禄。唐。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诗:「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宋。范成大〈初入湖湘怀南州诸官〉诗:「怀哉千金躯,博此五斗米。」
《漢語大詞典》:屈腰
折腰。指屈身事人。 唐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空嗟镊鬚日,犹是屈腰年。”
《漢語大詞典》:折腰吏
晋 陶潜 为 彭泽县 令,自叹“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见晋书本传。后因以“折腰吏”泛称地方低级官吏。 唐 白居易 《旱热》诗:“忽思公府内,青衫折腰吏。” 唐 韦应物 《赠王侍御》诗:“自嘆犹为折腰吏,可怜驄马路傍行。”参见“ 折腰 ”。
《國語辭典》:折腰  拼音:zhé yāo
1.弯腰行礼。如:「折腰拜谢」。也作「折要」。
2.弯腰下拜。比喻屈辱自己、奉承他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作「折要」。
《漢語大詞典》:折腰禄
晋 陶潜 为 彭泽 令,自叹“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见晋书本传。后遂以“折腰禄”指下级官吏的微薄薪俸。 唐 钱起 《过沈氏山居》诗:“始愿今不从,区区折腰禄。”参见“ 折腰 ”。
《國語辭典》:折腰  拼音:zhé yāo
1.弯腰行礼。如:「折腰拜谢」。也作「折要」。
2.弯腰下拜。比喻屈辱自己、奉承他人。《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作「折要」。
《漢語大詞典》:斗粟
(1).一斗之粟。指少量的粮食。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宋史·食货志上二:“尺縑斗粟,未闻有所增益。” 明 张居正 《答广中督抚书》:“不用斗粟片甲,而使积年逋寇,皆束手归降。”
(2).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 汉文帝 刘恒 之弟 淮南厉王 刘长 谋反失败,被押解去 蜀郡 严道县 ,在路上绝食而死,民间编了首歌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以“斗粟”讥兄弟不和或不相容。晋书·王沈等传论:“‘斗粟’兴謡,‘踰里’成咏。”新唐书·吴兢传:“陛下即位四年,一子弄兵被诛,一子以罪謫去,惟 相王 朝夕左右。‘斗粟’之刺,《苍蝇》之诗,不可不察。” 元 戴表元 《喜友堂赋》:“ 周公 管 蔡 ,不免相兵。兄弟之间,圣贤所难。下至 汉文 , 淮南 斗粟。 魏 邸急语, 唐 宫飞鏃。贵极万乘,富兼九州。岂曰无家,兄弟为讐。”参见“ 尺布斗粟 ”。
《國語辭典》:尺布斗粟  拼音:chǐ bù dǒu sù
一尺布,一斗粟。比喻数量极少。语本《史记。卷一一八。淮南王传》:「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后用以比喻兄弟不睦。《隋书。卷四五。文四子传。秦孝王俊传。史臣曰》:「俄属天步方艰,谗人已胜,尺布斗粟,莫肯相容。」也作「斗粟尺布」。
《漢語大詞典》:腰折
折腰。谓屈身事人。 唐 元稹 《送友封》诗之二:“若见中丞忽相问,为言腰折气衝天。”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当年五斗米,今日二千石,还似旧时,腰折来犹未直。”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光复文献〉附录〈忠告汉奸文〉》:“或腰折五斗米,或脚踏两边船,无非欲谋个人之私利,无非欲博无耻之头衔。”
《國語辭典》:先达(先達)  拼音:xiān dá
有学问、道德的前辈。因先我而闻道,故称为「先达」。《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故以晖映先达,领袖后进。」《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出场来将考卷誊写出来,请教了几个先达几个朋友,无不叹赏。」
《漢語大詞典》:小垂手
(1).舞名。又为乐府杂曲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大垂手 宋 郭茂倩 题解:“《乐府题解》曰:大垂手,小垂手,皆言舞而垂其手也。” 南朝 梁 吴均 《小垂手》诗:“舞女出西 秦 ,躡影舞阳春,且復小垂手,广袖拂红尘。”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舞歌》:“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裙时云欲生。” 宋 唐庚 唐子西文录卷二:“古乐府大垂手、小垂手、独摇手,皆舞名也。”亦省称“ 小垂 ”。 元 马祖常 《次前韵》之四:“乐部韦娘舞小垂,病来能召翰林医。”参见“ 大垂手 ”。
(2).谓双手略向下垂。 宋 林光朝 《与叶丞相子昂》:“ 唐 以来宰相谓之礼絶百僚,无长幼皆拜伏於其前,相君平立小垂手而已。”
《漢語大詞典》:大垂手
古舞名。又为乐府杂曲歌辞名。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六·大垂手 宋 郭茂倩 题解:“《乐府解题》曰:‘《大垂手》《小垂手》,皆言舞而垂其手也。’ 隋 江总 《妇病行》曰‘夫壻府中趋,谁能大垂手’是也。又《独摇手》亦与此同。” 宋 强幼安 《唐子西文录记》:“ 张文昌 诗:‘上宫才人大垂手,愿君千年万年寿,朝出射麋暮饮酒。’古乐府《大垂手》《小垂手》《独摇手》,皆舞名也。”
《國語辭典》:小杜  拼音:xiǎo dù
唐朝诗人杜牧。参见「杜牧」条。
《國語辭典》:寻花问柳(尋花問柳)  拼音:xún huā wèn liǔ
1.出外游赏春天的景色。元。谷子敬《城南柳。楔子》:「只等的红雨散、绿云收,我那其间寻花问柳,重到岳阳楼。」《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这样好天气,他先生正好到六桥探春光,寻花问柳,做西湖上的诗。」也作「觅柳寻花」、「问柳寻花」。
2.比喻狎妓。《金瓶梅》第八十一回:「韩道国与来保两个,且不置货,成日寻花问柳,饮酒宿娼。」也作「觅柳寻花」、「问柳评花」、「问柳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