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逆袭(逆襲)
(1).谓防御时以小部队进行的反击。
(2).侵扰;侵袭。 茅盾 《动摇》三:“一个艳影,正对于他的可怜的灵魂,施行韧性的逆袭,像一个勇敢的苍蝇,刚把它赶走了,又固执地飞回原处来。”
《漢語大詞典》:土笋(土筍)
(1).古代挖土工程中特留一小部分不挖,以便计算所挖土方的数量。因所留部分状如直立之笋,故称。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器用:“凡锻甲之法……其末留筋头许不锻,隐然如瘊子,欲以验未锻时厚薄,如浚河留土笋也,谓之‘瘊子甲’。”
(2).见“ 涂笋 ”。
《漢語大詞典》:涂笋(塗筍)
也叫土笋、沙噀。即海参。生于海滩沙穴中,形状如牛马肠,无头,无目,无皮骨,能蠕动,味鲜美。是珍贵的食品。参阅 清 周亮工 《闽小记·土笋》
《國語辭典》:尾欠  拼音:wěi qiàn
还没偿还、缴纳的一小部分。《六部成语注解。户部》:「尾欠:所欠之零数曰尾欠。」
《國語辭典》:孙络(孫絡)  拼音:sūn luò
身体中络脉的细小分支,称为「孙络」。也称为「孙脉」。
《漢語大詞典》:一肢半节(一肢半節)
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明 袁宗道 《读孟子》:“三代而下,市鲜中行,得乡愿之一肢半节,皆足以成世。”亦作“ 一肢一节 ”。 鲁迅 《准风月谈·感旧以后(上)》:“但也因为所指的是一群,所以被触着的当然也不会少,即使不是整个,也是那里的一肢一节。”
分類:一小小部
《漢語大詞典》:一枝一节(一枝一節)
(1).本指树木的枝节。 明 莫是龙 《画说》:“画树之窍,只在多曲,虽一枝一节,无有可直者。”
(2).喻事物之细小部分。 清 郑燮 《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文章以沉着痛快为最,《左》《史》《庄》《骚》、 杜 诗、 韩 文是也。间有一二不尽之言,言外之意,以少少许胜多多许者,是他一枝一节好处,非六君子本色。”
《漢語大詞典》:一支半节(一支半節)
谓一小部分。 梁启超 《新民说》第八节:“人民之望仁政以得一支半节之权利者,实含有亡国民之根性,明也。”
分類:一小小部
《漢語大詞典》:一斑半点(一斑半點)
比喻极小部分。 宋 胡宏 《胡子知言·复义》:“天命之谓性,流行发见於日用之间,患在学道者未见全体,窥见一斑半点,而执认己意,以为至诚之道。”朱子语类卷六七:“今人只是知得一斑半点,见得些子,所以不到极处也。”参见“ 一斑 ”。
分類:极小小部
《國語辭典》:一斑  拼音:yī bān
豹子身上的一个斑点。语本《晋书。卷八○。王羲之传》:「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班。」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老残游记二编》第二回:「他又好修饰,儜瞧他这屋子,就可略见一斑了。」
《漢語大詞典》:须弥芥子(須彌芥子)
(1).佛教语。谓广狭、大小等相容自在,融通无碍。语本《维摩诘经·不思议品》:“以 须弥 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减。”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词:“休説须弥芥子,看取鵾鹏斥鷃,小大若为同?” 清 钱谦益 《〈华严忏法〉序》:“《华严》之义,帝网重重, 须弥 芥子,互相容纳。”
(2).指总体中的极小部分。 清 涵秋 《穷丐》上:“ 阿奇 明知积有十圆,不过股分中一须弥芥子。”
《漢語大詞典》:小异大同(小異大同)
小部分不同,大部分相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意用小异而体义大同,与檄参伍,故不重论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八篇:“官场伎俩,本小异大同,滙为长编,即千篇一律。” 鲁迅 《华盖集·通讯》:“在现在,我倒只希望这类的小刊物增加,只要所向的目标小异大同,将来就自然而然的成了联合战线。”参见“ 大同小异 ”。
《国语辞典》:小众艺术(小众艺术)  拼音:xiǎo zhòng yì shù
指较小部分人所能接受的艺术。相对于大众艺术而言。
《国语辞典》:一折八扣  拼音:yī zhé bā kòu
形容折扣大,只收取其中一小部分。如:「这波一折八扣的杀价竞争,使得业者血本无归。」
《国语辞典》:冰山一角  拼音:bīng shān yī jiǎo
严重的问题呈现在表面的一小部分。如:「这次的打架事件,只是整个校园问题的冰山一角。」
《国语辞典》:部落同盟  拼音:bù luò tóng méng
一个由部落、小部落或聚落联合成共同行动的群体。
《国语辞典》:拉丁语(拉丁语)  拼音:lā dīng yǔ
印欧语系罗马语族的一种语言。本为台伯河下游小部落所用,后成为罗马共和国及罗马帝国官话,遍传全国。其动词变化复杂,名词、形容词有六个格。后因帝国崩溃,各区语言发展逐渐分歧,形成义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罗马尼亚等地方语言。文字采用拉丁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