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山包
方言。小山,山冈。 程世才 《包坐之战》:“这座山有许多小山包……我军冲到哪里,哪里的敌人就利用树林、山包或河坎作掩护。” 华山 《山中海路》六:“翻过小山包,前面又是一座陡峭的高山。”
《漢語大詞典》:沙阜
沙石积成的小山。 唐 刘禹锡 《和浙西李大夫晚下北固山》:“种松夹石道,紆组临沙阜。” 宋 苏辙 《木叶山》:“兹山亦沙阜,短短见丛薄。” 峻青 《老水牛爷爷》:“也有人拉着牲口抱着孩子往北面的沙阜上跑。”
分類:沙石小山
《漢語大詞典》:胭脂山
亦作“臙脂山”。
(1).即 燕支山 。古在 匈奴 境内,以产燕支(胭脂)草而得名。 匈奴 失此山,曾作歌曰:“失我 燕支山 ,使我妇女无颜色。”因水草丰美,宜于畜牧,向为塞外值得怀念的地方。 清 纳兰性德 《满江红》词:“ 代 北 燕 南,应不隔月明千里,谁想念 臙脂山 下,悲哉秋气。”
(2).古代 闽中郡 北 莲花峰 下的一座小山,因土色红如胭脂而得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 闽中郡 北 莲花峯 下有小阜,土色殷红,俗谓之 胭脂山 ,相传 闽 越王 女弃脂水处也。”
《漢語大詞典》:山峁
方言。圆顶的小山头。 左齐 《南泥湾屯垦》:“到收工的时候,战士们总要再发起几个‘冲锋’,非要开到一个山洼或一个山峁才肯停止。”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四章:“ 巩家沟 通 泥沟子 的那道沟里也拥满了敌人,先头已经上了 吴家沟 的山峁。”
《漢語大詞典》:柲邱
有树木的小山坡。广雅·释邱:“邱上有木为柲邱。”
《漢語大詞典》:埼岭(碕嶺)
绵延起伏的小山。文选·郭璞〈江赋〉:“厓隒为之泐嵃,碕岭为之嵒崿。” 吕延济 注:“碕岭,小山也。” 李善 注引 许慎 《淮南子》注:“碕,长边也。”
《漢語大詞典》:小鳌山(小鰲山)
旧时灯节以彩灯迭成小山状,称小鳌山。《水浒传》第三三回:“且説这 清风寨 镇上居民,商量放灯一事……去土地大王庙前紥缚起一座小鰲山,上面结彩悬花,张掛五六百碗花灯。”
《国语辞典》:张可久(张可久)  拼音:zhāng kě jiǔ
人名。字伯远(一作仲远),号小山,元代庆元人,生卒年不详。工于散曲。曾官桐庐典史,与卢挚、贯云石等人常相唱和,著有《小山乐府》。
《国语辞典》:晏几道(晏几道)  拼音:yàn jī dào
人名。(西元1030?~1106?)字叔原,号小山,宋临川人,晏殊之子,约为仁宗至徽宗时人。少年生活富裕,晚年则穷困潦倒。曾官太常寺太祝,监颍昌许田镇。能文,尤工乐府,所作曲折顿挫,直逼花间。著有小山词一卷。
《漢語大詞典》:圪垛
(1).方言。小山;土丘。因常作村落名。 欧阳山 《高干大》第八章:“ 王家圪垛 的老农民 王得贵 心里藏了些事情。”
(2).方言。犹言堆。秧歌剧《大家好》第一场:“咱那圪垛炒面带呀不?”
《國語辭典》:堆积如山(堆積如山)  拼音:duī jī rú shān
东西堆积得像一座山。形容很多。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外诸司》:「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阗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量不绝,场内堆积如山。」《喻世明言。卷二四。晏平仲二桃杀三士》:「臣国中人呵气如云,沸汗如雨,行者摩肩,立者并迹,金银珠玉,堆积如山,安得人物稀少耶?」也作「堆集如山」。
《漢語大詞典》:山屹塔
小山丘。如:四周是一望无际的绿色田园,连山屹塔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