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辞典》:立陶宛共和国(立陶宛共和国) 拼音:lì táo wǎn gòng hé guó
Lithuania Republic
国名。波罗的海三小国之一。西濒波罗的海,北与拉脱维亚为界,东、南面则与俄罗斯为邻,面积六万五千二百平方公里,人口约三百七十二万,其中约百分之八十为立陶宛人。首都为维尔纽斯(Vilnius)。人民多信仰罗马天主教。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前苏联并吞,为其附庸国之一。于西元一九九○年三月十一日宣布脱离前苏联独立,并将国名更改为「立陶宛共和国」,但不为前苏联承认。于独立同时,立陶宛国会并通过废除共党专政,建立多党体制。一九九一年八月前苏联政变失败后,始获世界各国承认。二月十六日为国庆日。
国名。波罗的海三小国之一。西濒波罗的海,北与拉脱维亚为界,东、南面则与俄罗斯为邻,面积六万五千二百平方公里,人口约三百七十二万,其中约百分之八十为立陶宛人。首都为维尔纽斯(Vilnius)。人民多信仰罗马天主教。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前苏联并吞,为其附庸国之一。于西元一九九○年三月十一日宣布脱离前苏联独立,并将国名更改为「立陶宛共和国」,但不为前苏联承认。于独立同时,立陶宛国会并通过废除共党专政,建立多党体制。一九九一年八月前苏联政变失败后,始获世界各国承认。二月十六日为国庆日。
《国语辞典》:拉脱维亚共和国(拉脱维亚共和国) 拼音:lā tuō wéi yà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Latvia
国名。波罗的海三小国之一。位于欧洲北部。西临波罗的海,北邻爱沙尼亚,东界俄罗斯联邦,南接立陶宛,面积六万四千五百八十九平方公里。人口约二百六十八万。首都为里加(Riga)。人民信奉天主教,主要语言为拉脱维亚语。西元一九一八年成为独立国家,一九四○年为苏俄所并吞,成为苏联的附庸国之一。近年与立陶宛、爱沙尼亚共和国致力于独立运动,至一九九一年八月苏联政变失败,又宣告独立。国庆日为十一月十八日。币制为Euro。简称为「拉脱维亚」。
国名。波罗的海三小国之一。位于欧洲北部。西临波罗的海,北邻爱沙尼亚,东界俄罗斯联邦,南接立陶宛,面积六万四千五百八十九平方公里。人口约二百六十八万。首都为里加(Riga)。人民信奉天主教,主要语言为拉脱维亚语。西元一九一八年成为独立国家,一九四○年为苏俄所并吞,成为苏联的附庸国之一。近年与立陶宛、爱沙尼亚共和国致力于独立运动,至一九九一年八月苏联政变失败,又宣告独立。国庆日为十一月十八日。币制为Euro。简称为「拉脱维亚」。
《国语辞典》:爱沙尼亚共和国(爱沙尼亚共和国) 拼音:ài shā ní yà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Estonia
国名。波罗的海三小国之一。位于欧洲北部,北濒芬兰湾,东界俄罗斯,南界拉脱维亚,西濒波罗的海,面积四万五千二百一十五平方公里,人口约一百五十八万。首都为塔林(Tallinn)。语言以爱沙尼亚语为主,信仰新教(Lutheran)。本为一独立共和国,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前苏联并吞,成为其附庸国之一。西元一九九○年起,与其他二小国致力于脱离前苏联的独立工作,并废除共党专政。但直至一九九一年八月才趁前苏联政变之际宣布独立。币制为Euro。简称为「爱沙尼亚」。
国名。波罗的海三小国之一。位于欧洲北部,北濒芬兰湾,东界俄罗斯,南界拉脱维亚,西濒波罗的海,面积四万五千二百一十五平方公里,人口约一百五十八万。首都为塔林(Tallinn)。语言以爱沙尼亚语为主,信仰新教(Lutheran)。本为一独立共和国,于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前苏联并吞,成为其附庸国之一。西元一九九○年起,与其他二小国致力于脱离前苏联的独立工作,并废除共党专政。但直至一九九一年八月才趁前苏联政变之际宣布独立。币制为Euro。简称为「爱沙尼亚」。
《漢語大詞典》:逋租国(逋租國)
古代我国西南部的一个小国名。《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东女国》:“其王 汤立悉 与 哥隣国 王 董卧庭 、 白狗国 王 罗陀忽 、 逋租国 王弟 邓吉知 ……各率其种落诣 剑南 西川 内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