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王侯将相(王侯将相)  拼音:wáng hóu jiàng xiàng
王爷侯爵将军宰相。泛指显要的高官。《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若不情愿时,任你王侯将相,大捧的银子送他,他正眼儿也不看。」
《国语辞典》:镇国将军(镇国将军)  拼音:zhèn guó jiāng jūn
具有强大辅国之力的将军。明代的郡王诸子都封为「镇国将军」。清代封宗室的封爵有十四等,镇国将军居第十一,位在辅国公之下,辅国将军之上。
《国语辞典》:誉满寰中(誉满寰中)  拼音:yù mǎn huán zhōng
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唐。杨烱〈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穷金坛之秘诀,百战不孤。誉满寰中,声盖天下。」也作「誉满天下」、「誉塞天下」。
《国语辞典》:织田信长(织田信长)  拼音:zhī tián xìn cháng
人名。(西元1534~1582)日本战国时代最后的将军,歼灭群雄,推翻足利幕府,为统一全国立张本。与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合称三雄。后被部下明智光秀所杀。
《国语辞典》:黑脸儿(黑脸儿)  拼音:hēi liǎn ér
唐代将军尉迟敬德。参见「红将军」条。
《漢語大詞典》:棕将军
1.亦作"?将军"。
2.棕帚的别名。
分類:将军
《国语辞典》:轒橹(轒橹)  拼音:fén lǔ
古时城上所设的眺望台。汉。班固〈车骑将军窦北征颂〉:「勒边御之永设,奋轒橹之远径。」宋。章樵。注:「轒橹,城上守禦望楼,可藏兵器、矢石,自上而发,所以望远,故云远径。」
《国语辞典》:白马将军(白马将军)  拼音:bái mǎ jiāng jūn
1.作战时常骑乘或使用白马的将军。《三国志。卷一八。魏书。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庞德》:「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三国演义》第七回:「因公孙瓒曾与羌人战,尽选白马为先锋,号为『白马将军』。」
2.元王实甫《西厢记》剧中的人物。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小子有一故人,姓杜,名确,号为『白马将军』,现统十万大兵,镇守著蒲关。」
《国语辞典》:骠骑将军(骠骑将军)  拼音:piào jì jiāng jūn
职官名。汉代对将军的称号。位于三公之下,秩禄同大将军。后罢,三国魏复设之。金、元以后废。《史记。卷一○九。李将军传》:「后二岁,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三国演义》第二回:「一面遣人起送董后;一面点禁军围骠骑将军董重府宅。」简称为「骠骑」。
《国语辞典》:源赖朝(源赖朝)  拼音:yuán lài cháo
人名。(西元1147~1199)日本将军,为复家仇,灭平氏。西元一一八六年,组织幕府于镰仓,掌握军政实权,为日本武家政治的肇始者。
《国语辞典》:超群越辈(超群越辈)  拼音:chāo qún yuè bèi
超出众人和同辈。唐。陈子昂。为将军程处弼谢放流表:「臣山东孤子,朝无亲故。性识愚鲁,非有才能。陛下超群越辈,崇以荣宠。」
《国语辞典》:马沙沟(马沙沟)  拼音:mǎ shā gōu
地名。位于台南市将军区西北海边,北隔将军溪与北门对峙。是个典型的渔村,也是南台湾有名的海水浴场。风景秀丽,亦即昔日台南八景之一的绿汕帆影。
《国语辞典》:伊里布  拼音:yī lǐ bù
人名。(?~西元1843)清宗室,累官两江总督、广州将军等职。鸦片之役,以钦差大臣赴浙督军,与英方约定休战,不久英国背约,遭免职。及英军逼江宁,复以钦差大臣身分与英在江宁订立南京条约。卒谥文敏。
《漢語大詞典》:府板
晋 南北朝 时,诸王、三公及将军开府者,得自委任属官,其授官之辞书于板上,故开府者授官称“府板”。宋书·百官志上:“ 晋 太傅 司马越 府,又有行参军、兼行参军,后渐加长兼字。除拜则为参军事,府板则为行参军。”
《國語辭典》:断头将军(斷頭將軍)  拼音:duàn tóu jiāng jūn
三国时刘备入蜀,刘璋的部下严颜被张飞生擒后,以断头将军自喻,表示宁死不屈。典出《三国志。卷三六。蜀书。关张马黄赵传。张飞》。后用以比喻宁死不降的将领。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七出:「大小三军都来看断头将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