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08,分4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射潮
射生
习射
射堂
指射
射杀
射覆
如射
射蛟
射影
射圃
射熊
驰射
射牛
射的
《漢語大詞典》:射潮
(1).相传 吴越王 钱鏐 射潮筑塘的故事。 宋 苏轼 《表忠观碑》:“仰天誓江,月星晦蒙;强弩射潮,江海为东。”宋史·河渠志七:“ 淛江 通大海,日受两潮。 梁 开平 中, 钱武肃王 始筑捍海塘,在 候潮门 外。潮水昼夜衝激,版筑不就,因命彊弩数百以射潮头,又致祷 晋山祠 。既而潮避 钱塘 ,东击 西陵 ,遂造竹器,积巨石,植以大木。堤岸既固,民居乃奠。” 柳亚子 《海宁观潮有作》诗:“我亦廿年惭后死,射潮穿象两蹉跎。”
(2). 东汉 马援 亦有射潮故事,见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射潮及所引 清 屈大均 《射潮歌》
分類:吴越马援
《國語辭典》:射生  拼音:shè shēng
1.射取生物。《董西厢》卷八:「也不爱放马走狗,也不爱射生猎兽。」
2.善于射猎的人,为射生手的简称。《新唐书。卷一三七。郭子仪传》:「诏趣诣省视事,百官往庆,敕射生五百骑执戟宠卫。」
《分类字锦》:习射(习射)
齐书礼志九月九日马射或说云秋金之节讲武习射象汉立秋之礼
分类:习射重阳
《漢語大詞典》:射堂
古时习射的场所。晋书·成帝纪:“帝常欲於后园作射堂,计用四十金,以劳费乃止。” 唐 韩翃 《寄徐州郑使君》诗:“射堂草遍收残雨,官路人稀对夕天。” 清 吴伟业 《楚两生行》:“ 祁连 高冢泣西风,射堂宾客嗟蓬鬢。”参见“ 射宫 ”。
《漢語大詞典》:射宫
天子行大射礼之处,亦为考试贡士之所。《穀梁传·昭公八年》:“以习射於射宫。”礼记·射义:“诸侯岁献贡士於天子,天子试之於射宫。”文选·张衡〈东京赋〉:“摄提运衡,徐至於射宫。” 薛综 注:“射宫,调辟雍也。” 唐 皮日休 《贱贡士》诗:“吾闻古圣人,射宫亲选士。”
《漢語大詞典》:指射
(1).犹指定。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八:“近闻百执事等,或亲居内职,或贵列廷臣……经由列镇,干挠诸侯,指射职员,安排亲昵,或潜示意旨,或显发书题。”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元年:“既闻被水贫乏者六百餘家,於左藏南库每家支钱五贯,仍许於沿 江 地指射盖屋。”
(2). 宋 制,某些在选官员可以自行选定任官地点,称为“指射”。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如近日三司献言,使天下郡选一人催驱三司文字,许之先次指射,以酬其劳。”宋史·选举志五:“ 川峡 、 闽 、 广 ,阻远险恶,中州之人,多不愿仕其地……始立八路定差之制,许中州及土著在选者随意就差,名曰‘指射’。”
《國語辭典》:射杀(射殺)  拼音:shè shā
用枪、箭杀死。《三国演义》第五二回:「原来二人都是桂阳岭山乡猎户出身:陈应会使飞叉,鲍隆曾射杀双虎。」
分類:射杀箭射
《國語辭典》:射覆  拼音:shè fù
原为一种猜物游戏。将物品藏在碗盆下,让人猜想,也用来占卜。《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后世作为一种酒令。在喝酒行令时,出题者先用诗文、成语或典故隐喻某事物,让猜谜者用另一种诗文、成语典故来揭开谜底。如果猜不出或猜错,及出题者误判,都要罚酒。
《分类字锦》:如射
南齐书王僧虔传谈故如射前人得破后人应解不解即输赌矣
分类:言论
《漢語大詞典》:射蛟
指 汉武帝 射获江蛟事。汉书·武帝纪:“﹝ 元封 ﹞五年冬,行南巡狩……自 寻阳 浮 江 ,亲射蛟 江 中,获之。”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九:“ 祖龙 浮海不成桥, 汉武 寻阳 空射蛟。”后诗文中作为颂扬帝王勇武的典故。
《國語辭典》:射影  拼音:shè yǐng
1.传说中有一种叫蜮的水中毒虫,能在水中含沙喷人的倒影,使人得病,故称为「射影 」。《抱朴子。内篇。登涉》:「又有短狐,一名蜮,一名射工,一名射影,其实水虫也。状如鸣蜩,状似三合杯,有翼能飞,无目而利耳,口中有横物,角弩。如闻人声,缘口中物如角弩,以气为矢,则因水而射人,中人身者,即发疮,中影者亦病,而不即发疮。」也称为「射工」。
2.将几何图形以某种方法映出其相对图形,应用于绘图几何学的有:正交射影、斜射影、中心射影、轴心射影、天顶射影。
《漢語大詞典》:射圃
习射之场。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七年:“十月、辛卯,开东华射圃。”
分類:习射
《分类字锦》:射熊
三辅黄图射熊观在长杨宫宋元诗弓开射熊观剑倚化龙陂
分类:斋观
《漢語大詞典》:驰射(馳射)
(1).骑马射箭。战国策·赵策二:“饰车骑,习驰射。” 唐 元稹 《观兵部马射赋》:“大司马以驰射而选才,众君子皆注目而观艺。”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以至击刺驰射,皆尽夷夏之术。”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武科》:“ 归安 胡某 ,恂恂为善,人极风雅,勉子弟读书,不许驰射。”
(2).追逐射猎。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孝文帝》:“驰射狐兔,果雉剌彘。”
《漢語大詞典》:射牛
古代帝王、诸侯祭祀天地、宗庙、必自射牛以示隆重。国语·楚语下:“天子禘郊之事,必自射其牲,王后必自舂其粢;诸侯宗庙之事,必自射牛、刲羊、击豕,夫人必自舂其盛。” 韦昭 注:“牲,牛也。”史记·封禅书:“自得寳鼎,上( 武帝 )与公卿诸生议封禪。封禪用希旷絶,莫知其仪礼,而羣儒采封禪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上於是乃令诸儒习射牛,草封禪仪。” 宋 秦观 《进南郊庆成诗》:“路寝前斋玉,清宫復射牛。”
《漢語大詞典》:射的
(1).用箭射靶。《韩非子·内储说上》:“人之有狐疑之讼者,令之射的;中之者胜,不中者负。”
(2).指箭靶。 清 龚自珍 《以天台宗修净土偈》:“如画大地以为射的,岂有箭发而不中者哉!”
(3).山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又有 射的山 ,远望山的,状若射侯,故谓 射的 。” 唐 李白 《送纪秀才游越》诗:“仙人居 射的 ,道士住 山阴 。”《嘉泰会稽志》卷九:“ 射的山 在县南一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