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隶仆(隸僕)  拼音:lì pú
1.职官名。掌理王宫及车乘的清洁等杂务。《周礼。夏官。隶仆》:「隶仆掌五寝之扫除、粪洒之事。祭祀脩寝,王行洗乘石。掌跸宫中之事,大丧复于小寝、大寝。」
2.仆役。《商君书。境内》:「其狱法,高爵訾下爵级。高爵能无给有爵人隶仆。」
《漢語大詞典》:鹿中
古代行射礼时用以盛筭之具。刻木为之,形似鹿,背有孔,中空,故名。射中,纳筭于口以记数。仪礼·乡射礼:“释获者执鹿中一人,执筭以从之。”
分類:射礼刻木
《国语辞典》:鸣炮(鸣炮)  拼音:míng pào
1.发射礼炮。如:「每遇重要国宾来访时,会场上就会鸣炮以示隆重的欢迎。」
2.燃放鞭炮。如:「选举结果揭晓,当选的候选人总要鸣炮庆祝。」
《漢語大詞典》:闾中(閭中)
古行射礼时用以盛算之具。刻木为闾形,凿其背为口,国君郊射时用以承纳射中的数筹。仪礼·乡射礼:“於郊,则閭中,以旌获;於竟,则虎中,龙旜。”
分類:射礼刻木
《漢語大詞典》:虎中
古代射礼用具名。刻木为伏虎形,凿其背为口,行射礼时纳筭筹于其中,用以记数。中,盛算筹之器。仪礼·乡射礼:“君射……於竟,则虎中、龙旜。” 郑玄 注:“於竟,谓与邻国君射也。”
《漢語大詞典》:侍射
谓举行射礼时在旁侍候。礼记·少仪:“侍射则约矢,侍投则拥矢。”
《漢語大詞典》:井仪(井儀)
古代射礼的五种射法之一。《周礼·地官·保氏》“五射” 郑玄 注引 汉 郑众 曰:“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也。” 贾公彦 疏:“井仪者,四矢贯侯,如井之容仪也。”侯,箭靶。
分類:射礼
《漢語大詞典》:获旌(獲旌)
古代举行射礼时唱获者所持的旌旗。周礼·春官·司常:“凡射共获旌。岁时共更旌。” 郑玄 注:“获旌,获者所持旌。”参见“ 获者 ”。
《漢語大詞典》:获者(獲者)
(1).猎得禽兽者。周礼·夏官·大司马:“大兽公之,小兽私之,获者取左耳。” 郑玄 注:“获,得也,得禽兽者取左耳当以计功。”
(2).指古代举行射礼时持旌唱获者。犹今之报靶员。仪礼·乡射礼:“司马又命获者倚旌于侯中。获者由西方,坐取旌于侯中。” 郑玄 注:“谓之获者以事名之。” 贾公彦 疏:“云以事名之者,以其唱获故名获者也。”
(3).射中靶心者。仪礼·乡射礼:“拾发以将乘矢。获者坐而获。” 贾公彦 疏:“射著禽兽为获,获则得也……射著正鵠亦曰获。”
(4).谓逃亡而被抓获,没为奴婢的人。初学记卷十九引 汉 应劭 《风俗通》:“获者,逃亡获得,为奴婢者也。”
《漢語大詞典》:射器
射礼所用的器物。周礼·地官·乡师:“党共射器,州共宾器。”仪礼·乡射礼:“司射降自西阶,阶前西面命弟子纳射器。” 郑玄 注:“射器:弓,矢,决,拾,旌,中,筹,楅,丰也。”
分類:射礼器物
《漢語大詞典》:白矢
古代射礼的五种箭法之一。谓箭射穿靶子而露出其镞。《周礼·地官·保氏》“三曰五射” 汉 郑玄 注:“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也。” 贾公彦 疏:“云‘白矢’者,矢在侯而贯侯,过见其鏃白。”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儒》:“礼乐世变易,射御于今麤粗,无参连、白矢、交衢、和鸞之枝,独书数仍世益精博。”
《漢語大詞典》:颂磬(頌磬)
特指古代大射礼时置于西方的磬。周礼·春官·眂瞭:“掌凡乐事,播鼗,击颂磬、笙磬。” 郑玄 注:“磬在东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颂,颂或作庸;庸,功也。” 贾公彦 疏:“以东方是生长之方,故云笙。西方是成功之方,故云庸;庸,功也。谓之颂者,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故云颂。”仪礼·大射:“西阶之西,颂磬东面。” 郑玄 注:“言成功曰颂,西为阴中,万物之所成。春秋传曰:夷则所以咏歌,九则平民无忒无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义,是以西方钟磬谓之颂。” 明 王圻 三才图会·器用三:“应笙之磬谓之笙磬,应歌之磬谓之颂磬。”
《漢語大詞典》:祭侯
古代将举行大射礼时,先祭射的,谓之“祭侯”。周礼·夏官·射人:“祭侯则为位。” 贾公彦 疏:“按大射礼,使服不氏负侯。将祭侯之时,先设位於侯西北。”
分類:大射射礼
《漢語大詞典》:猎获(獵獲)
(1).谓行射礼时,矢不中靶,而从唱靶者护身具(乏)旁擦过。仪礼·乡射礼:“命曰无射获,无猎获,上射揖,司射退,反位。” 郑玄 注:“射获谓矢中人也,猎矢从傍。” 贾公彦 疏:“猎矢从傍者,谓从乏傍也。”参见“ 获者 ”。
(2).由打猎而获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田七郎:“﹝ 田七郎 ﹞入山三日,无所猎获。”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门阀观念》:“誉之为翎毛被剪掉的凤凰,比之以作为普通的兽类而被猎获的麒麟。”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序曲》:“他们把猎获的禽兽用枪尖或叉尖挑着。”
(3).求取。《花城》1981年第3期:“在这短短的时光里, 莓莓 渐渐把 张青 当作了自己猎获的对象。”
《漢語大詞典》:获者(獲者)
(1).猎得禽兽者。周礼·夏官·大司马:“大兽公之,小兽私之,获者取左耳。” 郑玄 注:“获,得也,得禽兽者取左耳当以计功。”
(2).指古代举行射礼时持旌唱获者。犹今之报靶员。仪礼·乡射礼:“司马又命获者倚旌于侯中。获者由西方,坐取旌于侯中。” 郑玄 注:“谓之获者以事名之。” 贾公彦 疏:“云以事名之者,以其唱获故名获者也。”
(3).射中靶心者。仪礼·乡射礼:“拾发以将乘矢。获者坐而获。” 贾公彦 疏:“射著禽兽为获,获则得也……射著正鵠亦曰获。”
(4).谓逃亡而被抓获,没为奴婢的人。初学记卷十九引 汉 应劭 《风俗通》:“获者,逃亡获得,为奴婢者也。”
《漢語大詞典》:颂钟(頌鍾)
特指古代大射礼时置于西方的钟。仪礼·大射“西阶之西,颂磬东面,其南钟,其南鑮,皆南陈” 郑玄 注“言成功曰颂,西为阴中,万物之所成……是以西方钟磬谓之颂” 唐 贾公彦 疏:“此当言颂钟。”参见“ 颂磬 ”。
《漢語大詞典》:颂磬(頌磬)
特指古代大射礼时置于西方的磬。周礼·春官·眂瞭:“掌凡乐事,播鼗,击颂磬、笙磬。” 郑玄 注:“磬在东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颂,颂或作庸;庸,功也。” 贾公彦 疏:“以东方是生长之方,故云笙。西方是成功之方,故云庸;庸,功也。谓之颂者,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故云颂。”仪礼·大射:“西阶之西,颂磬东面。” 郑玄 注:“言成功曰颂,西为阴中,万物之所成。春秋传曰:夷则所以咏歌,九则平民无忒无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义,是以西方钟磬谓之颂。” 明 王圻 三才图会·器用三:“应笙之磬谓之笙磬,应歌之磬谓之颂磬。”
《國語辭典》:兕中  拼音:sì zhōng
古代行射礼时用来盛算筹记数的木制器具。作伏兕形,背部开口。《仪礼。乡射礼》:「大夫兕中,各以其物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