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主王
古代臣下对国君宗室封邑之王的称呼。南史·宋竟陵王诞传:“吾受主王厚恩,不可以二心。”
《漢語大詞典》:食租
(1).享用所管辖地区或封邑的赋税。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冬十月,始置名号侯”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晋 王沉 魏书:“重名号侯爵十八级……五大夫十五级,铜印环纽,亦墨綬,皆不食租。”参见“ 食租衣税 ”。
(2).指地主收取田租剥削农民而生活。 彭湃 《海丰农民运动》:“呀!这是命中注定的,食租的久久是食租,耕田的久久是耕田。”
《國語辭典》:食租衣税(食租衣稅)  拼音:shí zū yī shuì
以百姓缴纳的租税为官员的薪俸。《史记。卷三○。平准书》:「县官当食租衣税而已,今弘羊令吏坐市列肆,贩物求利。」也作「衣租食税」。
分類:收取赋税
《漢語大詞典》:邑户
(1).封邑和户口。汉书·王莽传上:“ 高皇帝 褒赏元功,相国 萧何 邑户既倍,又蒙殊礼,奉事不名,入殿不趋。”后汉书·成武孝侯顺传:“ 建武 二年,封 成武侯 ,邑户最大,租入倍宗室诸家。”
(2).封地上的田户。陈书·徐陵传:“ 太建 中,食 建昌 邑,邑户送米至于水次, 陵 亲戚有贫匱者,皆令取之。”
《漢語大詞典》:封家
古时称受有封邑的贵族之家。 南朝 陈 徐陵 《咏甘子》诗:“万室拟封家,千株挺荆国。”新唐书·韦嗣立传:“比诸封家,所入已寡。”
《漢語大詞典》:虚邑
(1).空虚之邑。易·升:“九三,升虚邑。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孔颖达 疏:“若升空虚之邑也。”
(2).名义上的封邑。封君在这些封地上没有征收赋税的经济权。 唐 韩愈 《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阶为特进,勋为上柱国,爵为 清边郡王 ,食虚邑自三百户至三千户,真食五百户终焉。”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司封失典故:“旧学士待制食邑千五百户以上,每遇恩则加实封。若虚邑五百者,其实加封二百;虚邑三百二百者,实加封一百。今復不然,虽前执政亦只加虚邑三百耳。故侍从官多至实封百户即止。”
墟落,村落。 宋 朱熹 《安溪书事》诗:“清溪流不极,夕雾起嵐阴。虚邑带寒水,悲风号远林。”
《漢語大詞典》:散子
(1).撒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胡麻:“漫种者,先以耬耩,然后散子。”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葵:“早种者,必秋耕。十月末,地将冻,散子劳之,人足践踏之乃佳。”
(2). 太平天囯 军队称枪弹为“散子”。 清 无名氏 《虏在目中》:“炮子为‘铅码’,枪子为‘散子’。”
《國語辭典》:株林  拼音:zhū lín
《诗经。陈风》的篇名。共二章。根据〈诗序〉:「株林,刺灵公也。」首章二句为:「胡为乎株林?从夏南。」
《漢語大詞典》:辞邑(辭邑)
辞去封邑。借指辞官退休。晏子春秋·杂下二八:“ 晏子 相 景公 ,老,辞邑。”
《国语辞典》:侯万户(侯万户)  拼音:hóu wàn hù
封为万户侯,享有万户人家的封邑。宋。李好古〈谒金门。花过雨〉词:「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漢語大詞典》:素侯
虽无爵禄封邑而生活享受可比王侯的人。 宋 苏轼 《和刘长安题薛周逸老亭》:“虽辞功与名,其乐实素侯。” 明 王世贞 《周君自大官令出太仆辽左飘然挂冠其婿一龙余从子也乞诗为寿》:“坐客中清圣,园租比素侯。”参见“ 素封 ”。
《國語辭典》:素封  拼音:sù fēng
语出《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今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指无官爵封邑,而资财丰厚的富人。《聊斋志异。卷二。红玉》:「约半年,人烟腾茂,类素封家。」
《漢語大詞典》:邑入
封邑所收的租税。史记·孟尝君列传:“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於 薛 。”汉书·东方朔传:“列为公主,赏赐邑入。” 颜师古 注:“既别得赏赐,又所食之邑入其租赋也。”
分類:封邑租税
《漢語大詞典》:伦侯(倫侯)
秦 爵名。与列侯相类而无封邑。史记·秦始皇本纪:“伦侯 建成侯 赵亥 、伦侯 昌武侯 成 、伦侯 武信侯 冯毋择 。” 司马贞 索隐:“爵卑於列侯,无封邑者。伦,类也,亦列侯之类。”
《漢語大詞典》:削小
(1).谓将封邑分小。《晋书·段灼传》:“如此则枝分叶布,稍自削小,渐使转至万国,亦后世之利,非所患也。”
(2).犹瘦小。 郭沫若 《初出夔门》二:“京官的兄弟却与他哥哥成一个对照,年纪只有十八九岁的光景,身材削小,带着一副很深的近视眼镜。”
分類:瘦小封邑
《漢語大詞典》:虚封
空授爵位或封邑。相对实封而言。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冬十月,始置名号侯至五大夫”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今之虚封盖自此始。”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二:“魏志, 建安 二十年,始制名号侯。 裴松之 谓今之虚封盖自此始。按《汉·樊噲传》‘赐爵封号 贤成君 ’, 颜 注云:‘ 楚 汉 之际,权设宠荣,假其位号,或得邑地,或空受爵。’则虚封非始於 建安 也。”
《漢語大詞典》:余邑(餘邑)
指足供祭祀以外的其馀的封邑。左传·襄公二十二年:“祭以特羊,殷以少牢,足以共祀,尽归其餘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