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寻死(尋死)  拼音:xún sǐ
意图自杀。《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六:「高文秀道:『不去也凭著伯伯,何苦寻死!』」
《國語辭典》:寻死觅活(尋死覓活)  拼音:xún sǐ mì huó
意图自杀。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一个老人家,你这般寻死觅活的,有甚么冤屈的事,你和我说者。」《红楼梦》第一二○回:「若说放他出去,恐怕他不愿意,又要寻死觅活的。」也作「觅生觅死」、「觅死寻活」。
《國語辭典》:送死  拼音:sòng sǐ
1.父母丧葬之事。《孟子。离娄下》:「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红楼梦》第三回:「不过说些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送死发丧。」
2.自取灭亡。《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老残游记》第一回:「我们三个人要去杀他,恐怕只会送死,不会成事罢。」
《國語辭典》:送终(送終)  拼音:sòng zhōng
1.在父母或亲长临终前服侍于旁。也指办理父母或亲长丧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你娘今日死了,实是囊底无物,送终之具,一无所备。」《儒林外史》第一七回:「这早晚我若死了,就不能看见他在跟前送终!」
2.了结性命,断送毁灭。如:「你这么大意露白钱财,不怕别人把你送终。」
《國語辭典》:短见(短見)  拼音:duǎn jiàn
1.见识浅薄。《吕氏春秋。仲冬纪。长见》:「智所以相过,以其长见与短见也。」《水浒传》第一五回:「小生短见,假如你们怨恨打鱼不得,也去那里撞筹,却不是好。」
2.自杀。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你怎么使这般短见,你要我如何整理?」
3.诡计。元。郑光祖《智勇定齐》第三折:「你使这短见,也不为强。你如今放出俺去,与你相持,若两阵之间拿住我,便是算你强。」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不使这等短见,怎生赚的师父出来?」
《國語辭典》:作死  拼音:zuō sǐ
自找死路。《水浒传》第二七回:「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倒来戏弄老娘!」《西游记》第一七回:「你个作死的孽畜!甚么个去处,敢称仙洞!」
《漢語大詞典》:觅死(覓死)
求死,寻死。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李 起谓使者:‘ 日知 諮卿: 李日知 在,此人莫觅死。’竟免之。”《七国春秋平话》卷中:“次日, 齐王 知自不足,自作一计,跳入井中觅死。”
分類:寻死
《國語辭典》:找死  拼音:zhǎo sǐ
故意惹祸或自投罗网。常用作感叹或骂人的话。如:「你找死啊!喝得酩酊大醉,还敢开快车?」
《国语辞典》:飞蛾投焰(飞蛾投焰)  拼音:fēi é tóu yàn
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明。汪廷讷《狮吼记》第四出:「只因迷宿本,似飞蛾投焰,自取焚身。」也作「飞蛾赴火」。
《国语辞典》:畏罪自杀(畏罪自杀)  拼音:wèi zuì zì shā
因畏惧罪刑而自己寻死。如:「他因受不了良心的谴责和舆论的压力,所以就畏罪自杀了。」《清史稿。卷四。世祖本纪一》:「壬午,耿仲明军次吉安,畏罪自杀。」
《國語辭典》:飞蛾赴火(飛蛾赴火)  拼音:fēi é fù huǒ
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梁书。卷四○。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也作「飞蛾扑火」、「飞蛾赴烛」、「飞蛾赴焰」、「飞蛾投火」、「飞蛾投焰」、「灯蛾扑火」。
《國語辭典》:飞蛾投火(飛蛾投火)  拼音:fēi é tóu huǒ
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我已曾著人拿住杨景焦赞两个,正是飞蛾投火,不怕他不死在手里。」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九出:「下官约董吴二兄同奏权奸,正是累卵击石,犯之必碎,飞蛾投火,触之必焦。」也作「飞蛾赴火」。
《國語辭典》:飞蛾投火(飛蛾投火)  拼音:fēi é tóu huǒ
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我已曾著人拿住杨景焦赞两个,正是飞蛾投火,不怕他不死在手里。」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九出:「下官约董吴二兄同奏权奸,正是累卵击石,犯之必碎,飞蛾投火,触之必焦。」也作「飞蛾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