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70,分65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可对
对棋
对举
对局
对御
对众
成对
对流
偶对
对上
对偶
实对
问对
瞻对
对文
《韵府拾遗 队韵》:可对(可对)
宋书谢灵运传观日化而就损庶雍熙之可对
分类:可对
《國語辭典》:对棋(對棋)  拼音:duì qí
相对下棋。唐。杜甫 别房太尉墓诗:「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分類:下棋
《漢語大詞典》:对举(對舉)
犹对偶;相对举出。 清 汪师韩 《诗学纂闻·对举字》:“轩輊、依违、然疑、淹速,以对举见意。”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十四》“于越”:“春秋之‘於越’,即是‘越’而以‘於’为发声,视此文之‘于越’与‘戎翟’对举者不同。”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辞笔或诗笔对举, 唐 世犹然,逮及 宋 元 ,此义遂晦。”
分類:对偶对举
《國語辭典》:对局(對局)  拼音:duì jú
下棋。也指球类比赛。《北史。卷五六。魏收传》:「及一临边事,凡经五年,未曾对局。」也作「对奕」。
《漢語大詞典》:对御(對御)
谓皇帝赐宴,与群臣共饮。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四日车驾幸五岳观:“正月十四日,车驾幸 五岳观 迎祥池 ,有对御。”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至凡大礼后恭谢,上元节游春,或幸 金明池 琼花,从臣皆扈蹕而随车驾,有小燕,谓之对御。”
分類:赐宴帝王
《韵府拾遗 送韵》:对众(对众)
宋书刘康祖传班师尉武戎律靡忒对众以寡歼殄大半
分类:对众
《國語辭典》:成对(成對)  拼音:chéng duì
配成佳偶。如:「成双成对」。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待嫁一个老实的,又怕尽世儿难成对。」
分類:成对配对
《國語辭典》:对流(對流)  拼音:duì liú
因液体或气体受热产生的对向流动,而传递热量的现象。
《漢語大詞典》:偶对(偶對)
指诗文的对偶。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今世音律谐靡,章句偶对,讳避精详,贤於往昔多矣。”旧唐书·韩愈传:“常以为自 魏 、 晋 已还,为文者多拘偶对,而经誥之指归, 迁 、 雄 之气格,不復振起矣。”
分類:诗文对偶
《国语辞典》:对上(对上)  拼音:duì shang
加上、掺入。如:「那位老伯不喜欢太甜的饮料,喝果汁总会对上半杯白开水。」
分类:对上
《國語辭典》:对偶(對偶)  拼音:duì ǒu
1.在语文中,上下两句,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的,称为「对偶」。如唐。杜甫〈春望〉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男女相配成偶,称为「对偶」。
《漢語大詞典》:实对(實對)
如实对答。《初刻拍案惊奇》卷八:“不想一见大王,查问来歷,我等一一实对,便把我们另眼相看。”
分類:如实对答
《國語辭典》:问对(問對)  拼音:wèn duì
1.发问。《左传。桓公十二年》:「灵王求后于齐,齐侯问对于晏桓子。」
2.作者自设问题,自解答,以明其志的文体。如屈原的天问、东方朔的答客难。
《漢語大詞典》:瞻对(瞻對)
(1).朝见奏对。宋史·魏野传:“ 野 上言曰:‘……但以尝婴心疾,尤疎礼节,麋鹿之性,顿缨则狂,岂可瞻对殿墀,仰奉清燕。’”
(2).旧土司名。有上、中、下之分,称 三瞻 。 上瞻对茹 长官司, 下瞻对 安抚司,均 清 雍正 六年(1728年)置; 中瞻对 长官司, 乾隆 十年(1745年)置。在今 四川 新龙 一带,地处 雅砻江 上游。 宣统 三年(1911年)置 瞻对 设治委员,辛亥革命后改为 怀柔县 ,不久改 瞻化县 ,1952年又改 新龙县 。
《漢語大詞典》:对文(對文)
(1).谓诗文中词句相对偶。 唐 孔颖达 《尚书正义序》:“古人言誥,惟在达情,虽復时或取象,不必辞皆有意。若其言必托数,经悉对文,斯乃鼓怒浪於平流,震惊飆於静树。”
(2).训诂学上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对文对于辨析词义和考订文字有一定的作用。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二:“《禹贡》云:‘ 彭蠡 既瀦,阳鸟攸居;三江既入, 震泽 底定。’以对文言,则 彭蠡 水之所瀦,三江水之所入,非入於 震泽 也。”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逸周书二》“农民”:“‘水性归下,农民归利。’案:此本作‘水性归下,民性归利’。民性与水性对文……玉海六十引此正作‘民性归利’。”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字对文而误解例:“凡大小、长短、是非、美恶之类,两字对文,人所易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