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70,分6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对酒
对面
对月
独对
对床
对越
召对
对扬
对景
静对
对策
入对
对语
赐对
应对
《漢語大詞典》:对酒(對酒)
(1).面对着酒。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六四:“对酒不能言,悽愴怀酸辛。”北史·李孝贞传:“每暇日,輙引宾客,弦歌对酒,终日为欢。”
(2).乐府相和曲名。或作“对酒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对酒 郭茂倩 题解引《乐府解题》曰:“ 魏 乐奏 武帝 所赋‘对酒歌太平’,其旨言王者德泽广被,政理人和,万物咸遂。”
《國語辭典》:对面(對面)  拼音:duì miàn
1.面对面。即当面。比喻切近。《新唐书。卷九六。房玄龄传》:「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红楼梦》第五七回:「方才对面说话你尚走开,这会子如何又来挨我坐著?」
2.相对的一面。《红楼梦》第六三回:「袭人见芳官醉的很,恐闹他唾酒,只得轻轻起来,就将芳官扶在宝玉之侧,由他睡了。自己却在对面榻上倒下。」
3.迎面。《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走了几天,将到卢沟桥,只见对面一个人,骑了骡子来。」
《漢語大詞典》:对月(對月)
(1).向月。 南朝 陈 张正见 《有所思》诗:“看花忆塞草,对月想边秋。” 唐 李白 《将进酒》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满月。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二折:“这对月之时,取 刘备 同小姐回门拜见老夫人来。”《醒世姻缘传》第一回:“对月领了文凭,往东江米巷买了三顶 福建 头号官轿,算计自己、夫人、 大舍 乘坐。”《歧路灯》第九九回:“房下有两个小太太,上下不过二十三四天,俱生的是相公,那太爷就喜的了不成。不料这七天头上,那个小相公是对月风,这个新小相公是七日风,一齐都害了撮口脐风。”
分類:对月满月
《漢語大詞典》:独对(獨對)
(1).单独召见问对。新唐书·蒋伸传:“ 宣宗 雅信爱 伸 ,每见必咨天下得失…… 伸 三起三留,﹝帝﹞曰:‘他日不復独对卿矣。’ 伸 不諭,未几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用傅文忠:“ 傅文忠 为椒房懿亲,人实勤谨,故特命晚间独对,復赏给黄带,四团龙补服。”清史稿·文祥传:“ 英 法 联军犯 天津 , 僧格林沁 密疏请幸 热河 。 文祥 ……力持不可,偕廷臣言之,復请独对。”
(2).独自面对;单独相对。 清 刘献廷 《和异君看梅之作》:“佳游深寤寐,独对真徘徊。” 茅盾 《色盲》:“﹝ 林白霜 ﹞和青年女子独对,而且在一个汽车里,这在他还是第一次,虽然不至于手足无措,确有几分彷徨无主了。”
《漢語大詞典》:对床(對牀)
两人对床而卧。喻相聚的欢乐。 唐 韦应物 《示全真元常》诗:“寧知风雪夜,復此对牀眠。” 宋 陆游 《访僧支提寺》诗:“共夜不知红烛短,对牀空嘆白云深。” 金 元好问 《寄答景元兄》诗:“故人相念不相忘,频著书来约对牀。” 郁达夫 《寄养吾二兄》诗:“来岁秋风思返棹,对牀应得话沉沦。”
分類:相聚欢乐
《漢語大詞典》:对越(對越)
(1).犹对扬。答谢颂扬。《诗·周颂·清庙》:“济济多士,秉 文 之 德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下:“‘对越在天’与‘骏奔走在庙’相对为文。‘对越’犹对扬,言对扬 文 武 在天之神也……扬、越一声之转。” 汉 班固 《典引》:“亦犹於穆猗那,翕纯皦绎,以崇严祖考,殷荐宗配帝,发祥流庆,对越天地者。” 宋 苏辙 《论明堂神位状》:“今者皇帝陛下对越天命,逾年即位。”
(2).指帝王祭祀天地神灵。 晋 刘琨 《劝进表》:“臣闻天生蒸人,树之以君,所以对越天地,司牧黎元。”宋史·礼志二:“当愁惨之际,行对越之仪,臣等实虑上帝之弗歆。”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四年:“天子亲祀郊庙,所以通精诚,逆福釐,生蒸民,阜万物,百王不易之礼也。宜讲求故事,对越以格纯嘏。”
《漢語大詞典》:召对(召對)
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 宋 苏辙 《谢除中书舍人又表》:“一封朝奏,夕闻召对之音;众口交攻,终致南迁之患。” 明 高启 《西清对雨》诗:“坐咏西清暇,君王召对稀。”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及至他得了讲官,大考起来,渐次升到国子监祭酒,便累蒙召对。”
《漢語大詞典》:对扬(對揚,對敭)
亦作“ 对敭 ”。
(1).古代常语,屡见于金文。凡臣受君赐时多用之,兼有答谢、颂扬之意。《书·说命下》:“敢对扬天子之休命。” 孔 传:“对,答也。答受美命而称扬之。”《诗·大雅·江汉》:“ 虎 拜稽首,对扬王休,作 召公 考,天子万寿。” 朱熹 集传:“言 穆公 既受赐,遂答称天子之美命,作 康公 之庙器,而勒策王命之辞以考其成,且祝天子以万寿也。”
(2).转为偏义,谓答谢,报答。 汉 蔡邕 《司空文烈侯杨公碑》:“虔恭夙夜,不敢荒寧,用对扬天子丕显休命。”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不能尽忠竭节,对敭王休,策蹇勱駑,祇奉皇眷。”
(3). 唐 宋 以来为官吏除授后谢恩的一种仪式。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吏部流内銓,每除官,皆云权判。正衙谢,復正谢前殿,引选人谢辞。繇 唐 以来,谓之对扬。”
(4).犹比美。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 魏文帝 ﹞所计百许篇,率皆鄙质如偶语。惟‘西北有高楼’十餘首,殊美赡可玩,始见其工矣。不然,何以銓衡群彦,对扬厥弟者耶?”
(5).面君奏对。魏书·儒林传序:“州举茂异,郡贡孝廉,对扬王庭,每年逾众。” 唐 杜甫 《赠李十八秘书别三十韵》:“对敭抚士卒,乾没费仓储。” 仇兆鳌 注引 朱鹤龄 曰:“其奏对君前,当以师老财匱为言。”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八年:“平生言论,无所不道,今者对扬,何得乃尔反覆?” 胡三省 注:“对扬,本於 傅説 、 召虎 。对,答也;扬,称也。后人遂以面对敷奏为对扬。”
(6).答问。《〈孝经〉序》 邢昺 疏引 刘炫 《述义》:“ 炫 谓 孔子 自作孝经……假 曾子 之言,以为对扬之体,非 曾子 实有问也。”
《國語辭典》:对景(對景)  拼音:duì jǐng
1.对著眼前景物。五代十国。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词:「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红楼梦》第六七回:「他看见是他家乡的土物,不免对景伤情。」
2.事情互相符合。《红楼梦》第三三回:「袭人听了这两件事都对景,心中也就信了八九分。」
《骈字类编》:静对(静对)
唐 陆龟蒙 和袭美寒日书斋即事三首每篇各用一韵 其二 静对真图呼绿齿,偶开神室问黄芽。
唐 皮日休 洛中寒食二首 其一 嵩云静对行台起,洛鸟闲穿上苑飞。
《國語辭典》:对策(對策)  拼音:duì cè
1.古代科举考试时,士子针对皇帝策问,提出一套治理政事的方略。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议对》:「对策者,应诏而陈政也。……汉文中年,始举贤良,晁错对策,蔚为举首。」《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也称为「射策」。
2.对付的策略方案。如:「想不出更好的对策。」
《漢語大詞典》:入对(入對)
臣下进入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 柳元公 初拜京兆尹,将赴上,有神策军小将乘马不避,公於市中杖杀之,及因入对, 宪宗 正色詰专杀之状。”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一日骤晴,炎日赫然,予时因事入对,上问雨期,予对曰:‘雨候已见,期在明日。’” 清 邵懿辰 《易安人墓表》:“﹝ 陈君 ﹞承命出守 吉安 ,翼日入对。”
《漢語大詞典》:对语(對語)
(1).对偶的词句。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平头上尾,尤忌於时;对语儷辞,盛行於俗。”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其诗卷首有一对语云:‘隔岸水牛浮鼻渡,傍溪沙鸟点头行。’” 郭沫若 《我的作诗的经过》:“﹝我﹞做过《赋得体》的试帖诗,以及这种诗的基步--由二字至七字以上的对语。”
(2).交谈,对话。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诗:“入门相对语,天命良不疑。”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一:“老兵不执役,则屏於舍外,常闻其中若有对语者。近听之,则寂然。” 元 萨都剌 《夜泊钓台》诗:“山僧对语夜未央,不知风露满衣裳。”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同一禹域之民,而对语或须对译,曷若易之为便?”
(3).对偶句中的偶句。 清 梁章钜 浪迹丛谈·俞陶泉都转:“今年在 扬州 ,闻 公眉观察 亦有一联云:‘敬以持己,恕以接物,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生不交利,死不属子,九京可作,捨公其谁与归。’出语本《朱子》,对语本《檀弓》。”
《漢語大詞典》:赐对(賜對)
帝王召见臣子对答问题。 宋 曾巩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臣愚不敏,蒙恩赐对。”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列朝一·召对:“先是 宪宗 以天语微吃,以故赐对甚稀。” 清 胡天游 《特赠太仆卿周公墓志铭》:“制下所部,择贤才吏,胜治剧者,上公名,得召见赐对,称旨。”
《國語辭典》:应对(應對)  拼音:yìng duì
1.言语间的酬答。《论语。子张》:「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三国演义》第九八回:「恪字元逊,身长七尺,极聪明,善应对,权甚爱之。」也作「应答」。
2.对付。《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姊夫与家老小,且往邻村闪避,咱在此应对他不妨。」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俺这里高声叫有贼,慌走到街里,又无一个巡军捷讥,著谁来共咱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