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03,分94页显示  上一页  77  78  79  80  81  83  84  85  8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寒不衣裘
寒䌽
寒蝉僵鸟
寒蝉夕号
寒蝉仗马
寒颤颤
寒碜
寒窗暖足
号寒啼饥
不辞寒挫
不寒而栗
不寒而慄
表里寒洞
璧不可以防寒
冰寒于水
《分类字锦》:寒不衣裘
北史裴佗传佗清白任真不事家产宅不过三十步又无田园暑不张盖寒不衣裘其贞俭若此
分类:
《骈字类编》:寒䌽
谢庄 侍东耕诗 阴台承寒䌽,阳树迎初熏。
《漢語大詞典》:寒蝉僵鸟(寒蟬僵鳥)
寒天的蝉和冻僵的鸟。比喻默不作声的人。 清 李渔 《慎鸾交·心归》:“诗朋同游胜景,怎做得寒蝉僵鸟,反舌无声!”
《分类字锦》:寒蝉夕号(寒蝉夕号)
江逌 诗 寒蝉向夕号,惊飙激中夜。
分类:
《國語辭典》:寒蝉仗马(寒蟬仗馬)  拼音:hán chán zhàng mǎ
寒蝉,指寒天的蝉。仗马,指皇宫仪仗中的立马。寒蝉仗马形容闷不吭声、不敢说话。〈官场现形记。序〉:「明达之士岂故为寒蝉仗马哉?摄之于心,故慎之于口耳。」也作「仗马寒蝉」。
《漢語大詞典》:寒颤颤(寒顫顫)
冷得颤抖的样子。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他们寒颤颤拥着泥烂敝裘,挽着筐子篮子。”
分類:颤抖
《國語辭典》:寒碜(寒磣)  拼音:hán chen
1.丑陋、难看。如:「那孩子虽然长得寒碜,心地却是十分善良。」
2.丢脸、不光彩。如:「全班就我一个人不及格,真寒碜。」也作「割碜」。
3.揭发他人短处,使其难堪。如:「自从那天被人寒碜了一顿,他的心里一直很难过。」也作「砢碜」。
《分类字锦》:寒窗暖足(寒窗暖足)
苏轼游径山诗寒窗暖足来朴朔夜钵咒水降蜿蜒注山门事状云国一大师法钦隐此山顶常有白兔二跪于杖屦之间
分类:
《國語辭典》:号寒啼饥(號寒啼飢)  拼音:háo hán tí jī
因天寒腹饥而呼号啼哭。《老残游记》第六回:「又见那老鸦有一阵刮刮的叫了几声,彷佛他不是号寒啼饥,却是为有言论自由的乐趣,来骄这曹州府百姓似的。」
《分类字锦》:不辞寒挫(不辞寒挫)
司空图 白菊诗 不辞暂被霜寒挫,舞袖招香即却回。
分类:菊花
《國語辭典》:不寒而栗  拼音:bù hán ér lì
天气并不寒冷,却一直发抖。形容内心极为恐惧。《史记。卷一二二。酷吏列传。义纵》:「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猾民佐吏为治。」《汉书。卷六六。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杨敞》:「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也作「不寒而慄」。
分類:发抖恐惧
《國語辭典》:不寒而慄  拼音:bù hán ér lì
形容内心恐惧至极。汉。杨恽 报孙会宗书:「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慄,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聊斋志异。卷六。马介甫》:「大人面若冰霜,比到寝门,遂有不可问之处。岂果脂粉之气,不势而威?胡乃肮脏之身,不寒而慄?」也作「不寒而栗」。
《分类字锦》:表里寒洞(表里寒洞)
刘清 止水赋 浅深潆渟,表里寒洞。
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璧不可以防寒
比喻物品虽然贵重,但无实际的用处
《漢語大詞典》:冰寒于水(冰寒於水)
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后遂以“冰寒于水”指后来居上。于,也写作“於”。 唐 李宏庆 《大慈恩寺大法师基公塔铭序》:“既脱儒服披緇衣,伏膺 奘公 ,未几而冰寒於水矣。”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陆放翁:“ 绍兴 末,﹝ 陆游 ﹞始赐第,学诗于 茶山 曾文清 公,其后冰寒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