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平寇  拼音:píng kòu
剿平匪寇。《水浒传》第一○○回:「都赖众兄弟之力,得成平寇之功。」《三国演义》第二回:「刘虞平寇有功,封太尉。」
《高级汉语词典》:来寇
敌人来犯
《韵府拾遗 东韵》:寇公
何景明诗早晚朝端召寇公
《韵府拾遗 宥韵》:有寇(有寇)
左传陈文子曰齐将有寇吾闻之兵不戢必取其族
《漢語大詞典》:寇虐
(1).指残贼凶暴之人。《诗·大雅·民劳》:“式遏寇虐,憯不畏明。” 俞樾 群经平议·毛诗四:“言为寇虐者必遏止之,不以其高明而畏之也。”晋书·景帝纪:“内摧寇虐,外静姦宄。”
(2).谓侵掠残害之行。 汉 桓宽 盐铁论·备胡:“往者,四夷俱强,并为寇虐。”
《國語辭典》:外寇  拼音:wài kòu
从外入侵的敌寇。《管子。君臣上》:「兵乱内作,以召外寇。」《北史。卷五五。杜弼传》:「弼又请先除内贼,却讨外寇。」
《漢語大詞典》:玩寇
(1).轻视敌寇。语本左传·僖公五年:“ 晋 不可启,寇不可翫。” 宋 欧阳修 《论盗贼事宜札子》:“今之谋臣,不识已形之祸,以患为乐,以危为安,见盗贼虽多而时有败者,遂生翫寇之意。”明史·孙传庭传:“士大夫厌苦 传庭 所为,用法严,不乐其在 秦 。相与譁於朝曰:‘ 秦 督翫寇矣。’”清史稿·高宗纪二:“﹝ 乾隆 十一年三月﹞戊寅, 庆復 至 打箭鑪 ,劾 李质粹 等老师翫寇,请续调官兵进勦,允之。”
(2).引申为助长寇势。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 废帝 怒曰:‘ 德钧 父子握彊兵,求大镇,苟能败 契丹 而破 太原 ,虽代予亦可。若翫寇要君,但恐犬兔俱毙。’”
《漢語大詞典》:蛮寇(蠻寇)
蛮邦强徒。 清 李渔 《风筝误·请兵》:“他是真蛮寇,不比寻常蜂蠆小罗嘍。” 清 李渔 《风筝误·运筹》:“前日蛮寇薄城,亏我用奇兵退去。”
《漢語大詞典》:寇莱(寇萊)
即 寇莱公 。 宋真宗 时 契丹 南侵, 寇準 力主御驾过河督战。后来主张南迁的 王钦若 却向 真宗 进谗曰:渡河督战,陛下乃是“ 寇準 之孤注也”。 陈毅 《秋过濮阳月下与人谈毛主席飞渝事》诗:“能掷孤注 寇莱 好,退避三舍 晋文 强。”参见“ 寇莱公 ”。
《國語辭典》:寇莱公(寇萊公)  拼音:kòu lái gōng
宋朝政治家莱国公寇准。参见「寇准」条。
《漢語大詞典》:寇氛
敌人的气焰。 清 侯方域 《重修演武厅事记》:“将卑兵寡,寇氛日炽。” 清 张维屏 《三将军歌》:“ 英 夷犯 粤 寇氛恶,将军奉檄守 沙角 。” 袁鹰 《悲欢·不灭的诗魂》:“由 邓拓 同志撰写了‘诗社缘起’,其中说:‘方今板荡山河,寇氛未消,黎明前夜,国难犹殷。’”
分類:敌人气焰
《漢語大詞典》:兵寇
(1).敌兵或乱兵的侵扰。后汉书·郭伋传:“ 更始 新立, 三辅 连被兵寇,百姓震骇。”
(2).乱兵和贼寇。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故闭户或密出,不敢与相见,如避兵寇,惴惴然惟恐累及亲戚耳。”
《國語辭典》:贼寇(賊寇)  拼音:zéi kòu
反贼、流寇。《西游记》第九回:「乞陛下立发人马,剿除贼寇。」
《骈字类编》:南寇(南寇)
唐 李乂 夏日都门送司马员外逸客孙员外佺北征 日逐滋南寇,天威抚北垂。
《漢語大詞典》:寇孽
指残匪;匪寇之残馀。 宋 曾巩 《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闲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状》:“臣既到任,属所部之内,寇孽遗类,往往尚聚山谷,居人未寧,远近疑骇。”
《國語辭典》:养寇(養寇)  拼音:yǎng kòu
放纵敌寇而不予打击,以致养成祸患。《新唐书。卷一三六。李光弼传》:「中兴三十年而未戢者,将帅养寇藩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