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37
词典
2
分类词汇
35
共35,分3页显示
1
2
3
2
3
下一页
分类词汇
附生虫
三虫
丝虫
蛲蛔
蛲瘕
打虫
风虫
鄙称
虫气
疥虫
鼓胀
臌胀
蛲虫
驱虫剂
鲙虫
《漢語大詞典》:
附生虫(附生蟲)
寄生虫。亦比喻随着帝国主义入侵而产生的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等。 邹韬奋
《〈萍踪寄语三集〉弁言》
:“中华民族解放的斗争,决不能依靠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和附生虫。”
分類:
寄生虫
随着
帝国主义
入侵
产生
服务
《漢語大詞典》:
三虫(三蟲)
(1).人体中的三种寄生虫。 汉
王充
《
论衡·商虫
》
:“人腹中有三虫。下地之泽,其虫曰蛭。蛭食人足,三虫食肠。”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
:“可以已大风、挛踠、瘻、癘,去死肌,杀三虫。” 明
李时珍
《
本草纲目·草七·赭魁
》
:“主治:心腹积聚,除三虫。”
(2).犹三尸。喻小人。 唐
司空图
《云台三官堂文》
:“烹妖斮魅,免助虐於三虫;控鹤羈龙,笑摧枯於一鹿。” 宋
孙觌
《兰溪津亭病起》
诗:“药裹关心防二竖,谤书盈篋忤三虫。”
分類:
人体
小人
寄生虫
《國語辭典》:
丝虫(絲蟲)
拼音:
sī chóng
动物名。一种寄生虫。袋形动物门线虫纲。体呈丝状,长可达二尺以上,多寄生于脊椎动物体内或皮下组织里。
分類:
蜘蛛
血丝
种人
人体
寄生虫
细长
《漢語大詞典》:
蛲蛔(蟯蛔)
蛲虫和蛔虫。泛指人体寄生虫。
《关尹子·六七》
:“我之一身,内变蟯蛔,外烝蝨蚤。”
分類:
蛲虫
蛔虫
人体
寄生虫
《漢語大詞典》:
蛲瘕(蟯瘕)
由人体寄生虫引起的腹中结块的病。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蟯瘕为病,腹大,上肤黄麤,循之戚戚然。” 张守节 正义:“蟯瘕,人腹中短虫。” 章炳麟
《訄书·不加赋难》
:“今反是侯度,而举岁藉以餉羣胡,虽不增矣,其膏泽则不沐浴於小民。且 汉氏 之三十而取一者,不瘉薄乎!譬蟯瘕之蚀人,纵不时毙,其筋力固以日弛。”
分類:
由人
人体
寄生虫
中结
《漢語大詞典》:
打虫
用药物驱除消化道寄生虫(如蛔虫、绦虫)
拍打飞虫
分類:
拍打
用药
药物
飞虫
驱除
寄生虫
蛔虫
绦虫
《漢語大詞典》:
风虫(風蟲)
(1).风中的虫。 宋
梅尧臣
《寄题绛守园池》
诗:“苍官屭槐朋在庭,风虫日鸟声嚶嚀。”
(2).蟹腹中的寄生虫。 宋
傅肱
《
蟹谱·风虫
》
:“蟹之腹有风虫,状如木鳖子而小,色白,大发风毒。”
(3).俗称牙虫。 金
元好问
《
续夷坚志·揩牙方
》
:“ 折 年逾九十,牙齿都不疏豁,亦无风虫。”
分類:
风中
牙虫
寄生虫
《漢語大詞典》:
鄙称
①鄙视地称做:不劳而食者被~为寄生虫。②鄙视的称呼:寄生虫是对不劳而食者的~。
分類:
鄙称
鄙视
不劳
寄生虫
《漢語大詞典》:
虫气(蟲氣)
中医病名。旧谓人体寄生虫可由寒湿气郁结化成,故称。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病蟯得之於寒溼,寒溼气宛篤不发,化为虫。臣 意 所以知 薄吾 病者,切其脉,循其尺,其尺索刺麤,而毛美奉髮,是虫气也。”
分類:
中医
中医病名
病名
人体
寄生虫
寒湿
湿气
气郁
郁结
化成
《漢語大詞典》:
疥虫(疥蟲)
生长在人体的皮肤下引起疥疮的寄生虫。体长约0.4毫米,椭圆扁平,身上有毛,有四对脚,脚上有吸盘。
《何典》
第四回:“和尚道:‘不妨,待我打发徒弟进去,连未考的疥虫替你一齐触杀便了。’”
分類:
生长
人体
皮肤
疥疮
寄生虫
《國語辭典》:
鼓胀(鼓脹)
拼音:
gǔ zhàng
病名。因手术、外伤、腹膜炎、肠阻塞、消化不良等引起积存过多的废气,导致腹部胀大的疾病。
分類:
鼓胀
中医
医学
病症
瘀血
寄生虫
原因
腹部
膨胀
《漢語大詞典》:
臌胀(臌脹)
鼓胀。中医指由水、气、瘀血、寄生虫等引起的腹部膨胀之病。 清
李渔
《比目鱼·征利》
:“你们两箇都是有臌胀病的么?”
分類:
鼓胀
中医
瘀血
寄生虫
腹部
膨胀
《國語辭典》:
蛲虫(蟯蟲)
拼音:
ráo chóng
动物名。一种白色小寄生虫。圆形动物门。寄生于小肠下部及盲肠内,雄性蛲虫长约三至五釐米,雌性则长达一公分左右。雌蛲虫会在夜里爬出,在肛门及会阴部产卵。
分類:
寄生虫
蛲虫
色白
《國語辭典》:
驱虫剂(驅蟲劑)
拼音:
qū chóng jì
1.驱除肠内寄生虫的药品。
2.驱除蚊、蝇、蟑螂等害虫的药品。
分類:
驱除
蛔虫
绦虫
蛲虫
寄生虫
药物
《漢語大詞典》:
鲙虫(鱠蟲)
《
三国志·魏志·华佗传
》
:“ 广陵 太守 陈登 得病,胸中烦懣,面赤不食。 佗 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膾也,所苦便愈。”后以“鱠虫”指食生腥之物所生的寄生虫。 宋
王安石
《赠陈君景初》
诗:“珍丸起病瘠,鱠虫随泄呕。”
分類:
指食
食生
寄生虫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