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有容乃大  拼音:yǒu róng nǎi dà
有度量,能宽容,才能够成就大业。如:「凡事有容乃大,在这紧要关头,你又何必与这般人计较!」
《国语辞典》:宽让(宽让)  拼音:kuān ràng
宽容谦让,不与人争执。如:「谦谦君子,常怀宽让之心。」
《国语辞典》:慈悲为怀(慈悲为怀)  拼音:cí bēi wéi huái
以怜悯、宽容的心对待他人。如:「她慈悲为怀,决定不向肇事者提出民事赔偿。」
《漢語大詞典》:该宥(該宥)
宽容,赦免。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义绝合离:“有司以大辟既已该宥,不復问其餘。”
分類:宽容赦免
《國語辭典》:姑息养奸(姑息養奸)  拼音:gū xí yǎng jiān
过分纵容,助长坏人坏事。《清史稿。卷二九五。隆科多传》:「孰知朕视为一德,彼竟有二心,招权纳贿,擅作威福,欺罔悖负,朕岂能姑息养奸耶?」
《漢語大詞典》:高姿态
指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对别人表现出宽容、谅解的态度:你要~,不要和他计较。
《國語辭典》:含垢纳污(含垢納汙)  拼音:hán gòu nà wū
1.包含尘垢,容纳污物。如:「地毡容易含垢纳污,应该勤加清洗。」也作「纳垢藏污」、「藏垢纳污」、「藏污纳垢」。
2.语出《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指国君有容忍耻辱的度量。宋。苏轼 辩试馆职策问劄子二首之二:「退而上书数万言,大抵皆劝神宗忠恕仁厚,含垢纳污,屈己以裕人也。」后比喻包庇坏人坏事。如:「不正当的娱乐场所,往往含垢纳污,成为罪犯渊薮。」也作「纳垢藏污」、「含垢藏疾」、「藏垢纳污」、「藏垢怀耻」、「藏污纳垢」。
《漢語大詞典》:阿借
逢迎宽容。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 周 多征伐,上下相戒,事危而言切,则峻肃而不阿借。”
分類:逢迎宽容
《國語辭典》:笔下超生(筆下超生)  拼音:bǐ xià chāo shēng
超生,在此指宽宥或开脱。「笔下超生」即请求主事者在书写判状等文书时,用语从轻,将事情淡化,给予关系人开脱的机会。《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那王杰虽不是小人陷他,其祸都因小人而起。实是不忍他含冤负屈,故来到台前控诉,乞老爷笔下超生!」《三侠五义》第三九回:「犯人实实罪该万死,惟求相爷笔下超生。」
《漢語大詞典》:敌不可假(敵不可假)
谓不可宽容敌人。《史记·春申君列传》:“臣闻之,敌不可假,时不可失。臣恐 韩 魏 卑辞除患而实欲欺大国也。”
《漢語大詞典》:抵假
抵赖宽容。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 赵 语 昭 :‘尔自有一过,知否……’ 昭 未及对, 赵 曰:‘此不同人间,不可抵假。’”
分類:抵赖宽容
《國語辭典》:饶让(饒讓)  拼音:ráo ràng
宽让。《水浒传》第六八回:「众人都饶让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管让来让去做甚鸟!」
分類:宽容退让
《漢語大詞典》:蠲容
宽容减免。旧唐书·李渤传:“ 江州 所奏,实为恳诚。若不蠲容,必难存济。所诉逋欠并放。”
分類:宽容减免
《漢語大詞典》:克逮克容
谓能和顺而宽容。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即 邑姜 虽贤,不过如 太姒 之克勤克俭,克逮克容。”
分類:和顺宽容
《漢語大詞典》:宽悯(寬憫)
宽容怜恤。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前定录:“宰臣 薛貽矩 ,自御史大夫百日拜相,性怀忠正,临莅端明,公事之间,每加宽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