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鸷曼(鷙曼)
抵突。形容马性猛戾不驯,欲狂突以去其羁勒。庄子·马蹄:“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闉扼、鷙曼、诡衔、窃轡。”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曰:“鷙,抵也。曼,突也。”一说,犹迟重。 郭庆藩 集释引 郭嵩焘 曰:“鷙曼,犹言迟重;言马被介而气塞行滞,有决衔絶轡之忧。”鸷曼,指抵触车幔。参阅 陈鼓应 《庄子今注今译》
分類:容马以去
《漢語大詞典》:先景
形容马行迅速,先于日影。景,同“ 影 ”。汉书·扬雄传上:“抚翠凤之驾,六先景之乘。” 颜师古 注:“先景,为马行速疾,常在景前也。”
《漢語大詞典》:翻盏(翻盞)
形容马蹄腾疾的样子。《水浒传》第十三回:“去那緑茸茸芳草地上,八个马蹄,翻盏撒鈸相似,勃喇喇地风团儿也似般走。”《孽海花》第二回:“那马夫抖勒韁绳,但见那匹 阿剌伯 黄色骏马四蹄翻盏,如飞的望 黄浦滩 而去。”
分類:容马马蹄
《國語辭典》:逸尘断鞅(逸塵斷鞅)  拼音:yì chén duàn yāng
骏马飞速奔驰,扬起尘土,连马鞅也挣断了。形容跑得非常快。唐。许尧佐《柳氏传》:「遂升堂,出翊札示柳氏,挟之跨鞍马,逸尘断鞅,倏忽乃至。」
《漢語大詞典》:腕促蹄高
形容马之良者。语本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蹄欲得厚而大,踠欲得细而促。” 唐 杜甫 《高都护骢马行》:“腕促蹄高如踣铁, 交河 几蹴曾冰裂。”
分類:容马
《國語辭典》:一日千里  拼音:yī rì qiān lǐ
形容良马跑得很快。语本《庄子。秋水》:「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后比喻进步神速或事业发展得很快。《后汉书。卷六六。王允传》:「同郡郭林宗尝见允而奇之曰:『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
《國語辭典》:衔尾相随(銜尾相隨)  拼音:xián wěi xiāng suí
前后相连接,跟随。《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如遇险阻,衔尾相随。」也作「衔尾相属」。
《国语辞典》:勃喇喇  拼音:bó lā lā
拟声词。形容马蹄声。《水浒传》第一三回:「那绿茸茸芳草地上,八个马蹄,翻盏撒钹相似,勃喇喇地风团儿也似般走。」也作「刮剌剌」。
《國語辭典》:飞黄腾踏(飛黃騰踏)  拼音:fēi huáng téng tà
比喻得意于仕途。参见「飞黄腾达」条。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飞黄腾踏去,身到凤凰池。」
《國語辭典》:不剌剌  拼音:bù là là
形容奔跑急速。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便有百万军当不住他不剌剌千里追风骑,你便有千员将闪不过明明偃月三停刀。」《水浒传》第一八回:「出得东门,打上两鞭,那马不剌剌的望东溪村撺将去。」也作「不喇喇」、「扑剌剌」。
《漢語大詞典》:拨喇喇(撥喇喇)
象声词。多形容马疾走声。《水浒传》第十八回:“﹝ 宋江 ﹞出得东门,打上两鞭,那马拨喇喇的望 东溪村 攛将去,没半个时辰,早到 晁盖 庄上。”
《漢語大詞典》:鼻端生火
语本南史·曹景宗传:“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后因以“鼻端生火”形容马行疾速。 元 杨维桢 《奉题子昂骝马图》诗:“西家驍骑驍如龙,鼻端生火耳生风。” 元 杨维桢 《饮马图》诗:“ 佛郎 新来双象龙,鼻端生火耳生风。”
《國語辭典》:丢三落四(丟三落四)  拼音:diū sān là sì
形容人因为马虎或健忘,不是忘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红楼梦》第六七回:「俗话说的:『笨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也作「丢三忘四」。
《漢語大詞典》:磕擦擦
形容马蹄声。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喒也曾溼浸浸卧雪眠霜,喒也曾磕擦擦登山驀岭,喒也曾缉林林劫寨偷营。”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三折:“一声喊将征尘荡起,急颭颭搠旌旗,扑鼕鼕操画鼓,磕擦擦驱征骑。”
《漢語大詞典》:灭景追风(滅景追風)
看不见影子,追得上风。形容马跑得极快。景,同“ 影 ”。说郛卷六四引 唐 无名氏灌畦暇语:“今马之能走者,岂必随其餘步哉?顾所以灭景追风者有不在,是故也。”